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重动句指谓语动词后带有宾语,再重复动词后带上补语的一种单句。通过对汉语重动句的实际使用情况的考察,分析了哪些场合一般使用重动句,哪些场合一般不使用重动句,至于既可使用重动句又可使用其他相关句式(把/被字句、话题句、动补句式、动补宾句式等)的情况,重动句倾向于出现在说明原因或结果的语境中;重动句具有一定的口语性特征,多出现在接近口语语体色彩的作品中。  相似文献   

2.
重动句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对重动句的研究概况作了综述。重动句是指谓语动词后带有宾语,再重复动词后带上补语的一种单句。它起初被作为动宾或动补结构中的一部分来研究,后来被作为一个独立的句式来研究,从而逐渐突显出重动句的语法地位,其研究方法也经历了一个从描写到解释的逐渐深化的过程。本文还对重动句研究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初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重动句的选择性与强制性取决于:补语的语义指向;动词对宾语是否有处置性;宾语是否处于补语所描述的状态中;动宾结构的性质;具体语境的需要等.从重动句的选择性与强制性来考察其句式形成机制发现:动词与宾语和补语的语法融合度、"VO"与"VC"的逻辑顺序以及语用因素是重动句产生的重要条件.重动句的句式功能使其在言语交际中能更贴切地传达说话人的意思,与选择性相比,重动句在使用过程中带有更大的强制性.  相似文献   

4.
重动句能否变换成把字句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这些因素包括补语的语义指向、把字句的情状类型、动词对宾语影响力的强弱、动宾(V1O)语义紧密度的大小等.  相似文献   

5.
"拷贝句"是汉语中常见的一种句式结构,在句法中体现为"V-O-V-C"结构。其中,"V"为动词,"O"为宾语,"C"为补语,两个"V"为同一个动词,前者带宾语,后者带补语。词汇化通常指在语言发展演变过程中,一个短语或其它语言单位固化为一个稳定的词项的过程。本文以"他学英语学晕了"为例,讨论词汇化在拷贝结构形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初中所学的五种类型的短语中,动宾短语和动补短语是其中容易混淆的一组。这里介绍一下区分方法。1.意义关系不同。动宾短语中,宾语是动词支配对象,回答“谁”、“什么”的问题;动补短语中,补语是补充说明动词的,回答“怎样”  相似文献   

7.
重动句是现代汉语所独有的一种句式,是指动词在句子中重复出现、前一个动词带宾语后一个动词带补语的结构。重动句出现的时间较晚,并成为近一二十年的热门研究话题。重动句看似结构简单,但能与诸多句型相互转换,并呈现出非常复杂的形式。以"他做饭做得好吃"与"他做饭好吃"为例,从语义指向分析以及韵律句法的角度对重动句的转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古本《老乞大》的动补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本《老乞大》里有四类补语:结果补语、状态补语、趋向补语和可能补语。充当状态补语的成分有三类: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动词或动词短语、主谓短语,《老乞大》里有不少单纯形容词构成“V 得 C”的例子,其中有些可以凭借形式标记确认它们为状态补语;趋向补语既有粘合式(动 趋)的动补结构,又有组合式(动 将 趋,动 得 趋)的动补结构;可能补语有“V 得/不得”、“V 不 C”等几种格式,但这两种格式不专门用来表示可能。  相似文献   

9.
《文山学院学报》2016,(1):62-68
岩帅佤语述补结构分为VC式和V得C式两种语法形式(V表示述语谓词,C表示补语)。岩帅佤语VC式述补结构中,一般由动词或可以作谓语的形容词来充当述语,能做补语的有动词、形容词、副词、象声词以及数量短语。V得C式述补结构中一般由动词短语或形容词短语、主谓结构来充当补语,另外岩帅佤语存在"复动V得句"形式。VC形式,V与C结合得比较紧密,C是V的预期的、恒久的、客观的结果 ;V得C形式中,V与C之间要靠t?m(得)或ti?(地)来连接,C不是V的预期的、恒久的、客观的结果。所以,V得C的语法距离大于VC的语法距离。  相似文献   

10.
SVOVR式(重动句)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句式,指前后两个动词复现,前一个动词带宾语,后一个动词带补语的句式。从句法和语义的角度来看,重动句只有在"重动句-Bec-Caus"下才有致使义,而非致使性重动句应只表述为"达成义",其形式为"重动句-Bec"。  相似文献   

11.
在一般动词谓语句中,确定动词的宾语应注意两点:一、不要把补语误当宾语.宾语、补语都在动词后面,容易混淆.区别方法有:可用提问法。能用“谁”、“什么”提问的是宾语,可用“多少”“多久”提问的是补语.还可用调换语序法.通过一定手段能提到动词前面的是宾语,不能的是补语。当动词后是数量短语时,物量短语是宾语,动置短语是补语.二、是双宾语,还是并列的短语.一些动词(给、送、教,告诉、买、借、收、叫等)常带双  相似文献   

12.
引言“把”字句的转换有它特定的规律。某些句子,可用动宾谓语句表达:“主──动──宾”,也可用“把”字句表达,将名词性宾语移前:“主──把+名词──动”。动宾谓语句转换成“把”字句,也有一定的规律,这跟动词有很大的关系,也踉宾语和“把”字后名词有关系。本文着重谈谈“把”字句转换为动宾谓语句的情况。一、谓语动词后边的补语成分“把”字句的谓语动词后面带的补语,种类很多,按补语的不同性质,分为以下几种:1、动词或形容词作补语:这里主要指“上”“下”“清”“紧”“回”“去”等动词或形容词与谓语动词构成的动…  相似文献   

13.
周园 《现代语文》2006,(1):24-26
一、引言 动词拷贝结构是一种非常年轻的句法格式,大约只有两三百年的时间。动词拷贝结构的抽象格式为;V+O+V+C。其中,V为动词,O为宾语,C为补语。两个V代表同一个动词,前者带宾语,后者带补语。例如。  相似文献   

14.
主要以语义指向为标准,通过大量的例子对及物动词受事宾语与粘合结果补语同现的两种形式:“V+O+V+C+了”式和“V+C+了+O”式作了分析。具体分析了补语的语义指向施事主语(C→S)时,补语的语义指向谓语动词(C→V)时,补语的语义指向受事宾语(C→O)时和结果补语的语义指向句中其他成分时,“V+O+V+C+了”式和“V+C+了+O”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重动句的语义关系及补语的语义指向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尽考察了重动句的语义关系及补语的语义指向规律。细致描写解释了主语、动宾(V1O)、动补(V2P)等相互间的语义关系.并以补语为焦点从补语的性质、充当补语的词类等几方面探索补语的语义指向规律。  相似文献   

16.
动词不定式是由不定式符号to+动词原形构成的一种非谓语动词结构。有些动词不定式也可不带to。动词不定式在句中可作主语、表语、宾语、定语、补语或状语。不定式仍保留动词的某些特性,可以有自己的宾语或状语。动词不定式和它后面的宾语或状语一起构成的短语,叫作不定  相似文献   

17.
兼语句应有三种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对兼语句是这样表述的:“谓语是由动词短语(动 宾)套接主谓短语构成的,动词短语的动词表示使令的意思,如‘使、叫、让、请、派、命令、禁止’等。动词的宾语充当主谓短语的主语。”这就是说,兼语句的第一个动词必须是表示使令意思的,它的宾语又同时充当第二个动词的主语。张寿康先生主编的《教学语法答问》除了承袭这一观点之外,又补充了一句:  相似文献   

18.
古代汉语的动宾结构,除支配和被支配关系外,还有:主语使宾语产生谓语所表示的动作行为、性质状态,或者使宾语成为谓语所表示的人或物的使动关系;形容词、名词带上宾语表示“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动关系;动词对宾语含有“为宾语而动”的为动关系;谓语动词含有“对宾语怎么样”或“向宾语怎么样”意思的向动关系;动词对宾语表示供给什么的供动关系.本文从不同角度举例,对这些特殊的动宾关系的特点,作了具体的分析,并对它们之间的异同,作了简要的比较说明.  相似文献   

19.
如何正确地引导学生区分连动句和兼语句呢?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区别句子中施事主语与动词、动词与宾语(或补语)的关系。现以小学语文第11册和第12册基础训练中的练习为例,略陈拙见。 一、从句子构成上辨别 连动句由相连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动词短语构成,动词短语之间有目的、方式、先后等关系。动词短语  相似文献   

20.
现代口语中的一种使动用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口语中,一部分表强烈心理感受的动词和形容词,常有使动用法。这类使动词的宾语一般都指人,可确指,而以虚指为多;补语,多为表示达到极点的“死”或“不死”之类。使动词加宾语,还常用作补语和定语。但这些词的具体使动用法不尽相同,常有一定的习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