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主质疑与交流创新”语文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是:自学质疑——组内交流——汇报评价——运用创新。一、基本环节1、自学质疑。亚里斯多德曾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起点,也是探究学习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学者必先会疑。”学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起点。自学阶段一般放在教学的第一课时或一节课初始十几分钟。因此,这里的自学不是指学生的课前预习,而是指根据课文类型,按一定的阅读程序或教师提供的自学提纲,运用已有的知…  相似文献   

2.
在阅读课教学过程中,本着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阅读技能的目的,经反复实验,我们探索出了以“双线自学——交流讨论——质疑问难——读写积累”为基本环节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良好。一、双线自学小语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独立思考,学习怎样读书。”特别是阅读课教学,更要以学生自学为主。自学包括常规自学和依纲自学两方面:1.常规自学常规自学包括查、读、想、疑、画、注等方面的内容。查:(1)查字典,读准字  相似文献   

3.
自学过程是复杂的创造性劳动过程,是不断探求、发现规律,理解、掌握知识,开拓思路,发展智能的过程。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自学探求过程中既学知识、又长智慧呢: 一、激发兴趣,以趣引学儿童好奇心强,凡“新”、“怪”、“疑”、“奇”、“难”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自学生字,理解新词,能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谦逊和平易近人的思想品格。教学过程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1.了解爱因斯坦,设问:爱因斯坦是谁?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有关爱因斯坦的课文。(板书课题:爱因斯坦与小女孩)3.设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爱因斯坦作为当时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与小女孩之间会发生一个什么故事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读后交流:…  相似文献   

5.
古语说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今又有人提出:“授之以渔,不如自己学渔”,各有其道理,但说的是同一点,就是自己会学,在自学中不囿于传统,能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看法,在阅读教学中,我认为更应如此。本人在教学中尝试、总结出“获疑先学——有惑再释——自查巩固——质疑创新”的“自学创新”教学方法,其教学行为结构图式为:“教师→组织学习→学生←教师”,教师的作用是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提示、指点、引导,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随机指导。一、教学主要的程序1、获疑先学。这是指在教师设置的几个基本问题下,学生自己读书,尝试解疑。要顺利…  相似文献   

6.
“五疑”,即“自学存疑——质疑答难——设疑引议——启思释疑——述疑多练” 的简称。它以“疑” 为线索,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始于生疑,终于疑释,缘疑而入而又缘疑而出,通过求“疑”的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智能并传授知识,是改革文言文串讲式传统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一、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试论语文课程三维目标与学生发展的关系。2.联系教学实践,论述“阅读是个性化行为”。二、分析题(每小题5分,共20分)运用新课程理念,分析以下教学案例。《济南的冬天》教学案例教师首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学生默读课文,勾画重要信息,教师总结学习重点,指出济南冬天最重要的特点是“温晴”。在第一自然段的教学中,教师仅仅要求学生理解“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一句中“声”字的妙处,理解作者老舍的语言特点。在学生概括第二自然段大意之后,教师要求学生讨论:“描写老城与突出济南冬天的‘温晴’有关吗?…  相似文献   

8.
一、“设疑讨论法”教学的一般程序设疑讨论课,一般采用四个环节:“预习阅读”—“设置疑问”—“展开讨论”—“总结归纳”。 1.“预习阅读”。自己阅读明确:(1)重点、要点、结论;(2)结论成立的依据及条件;(3)物理现象的一般表述方式和物理问题的一般处理方法;(4)发现的疑难问题……等。 2.设疑。围绕本节教学目的提出疑难问题。 3.讨论。进行的方式是全班自由举手发言或4~6人一组。先组内讨论。后推出代表发言。  相似文献   

9.
小学数学教学中.针对知识关键处和疑难问题,组织学生依据课本进行自学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近年来,很多教师将自学引进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收到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在课堂教学中也存在着诸如流于形式的现象。教师到底应该怎样组织学生自学呢?在自学过程中又要注意哪些问题?笔者认为自学过程中要做到“五个要”。一、自学前要激发兴趣。学生对自学有了一定的兴趣,在自学过程中就有一股动力。我经常利用设疑的办法来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在教“能被2、5、3整除的数”一课时,在  相似文献   

10.
参考答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抓住有关景和物的色、状、动态,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2.以突出封建书塾生活的拘束枯燥,从而控诉了抑制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3.(略)《济南的冬天》:1.“响晴”,晴朗无云;“响亮”,天气晴朗,但日光并不厉害,气候宜人;“温晴”,温暖而晴朗。2.不好,有语句重复之感。3.(略)《背影》:1.①东奔西跑②精神不振作③看到某一景况心里感到忧伤④感情积聚在心里难以发泄 2.①“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表现对父亲坎坷命运的同情以及对社会的不满②“我不  相似文献   

11.
李兴球 《人民教育》2014,(16):26-28
一、加强“自学指导”1帮学生理清知识结构的思路、重点和难点。2帮学生制订自学要达到的目标。3强调学生自学过程中要注意的一些细节。以《掌声》一课的教学为例,通过使用“智慧自学簿”,对学生进行自学指导。智慧自学簿结构如下:《掌声》智慧自学簿老师目标导学:  相似文献   

12.
根据《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繁”“多”“广”的特点 ,在教学中设计并运用了“四步疑”教学法 ,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好评。“四步疑”教学法即“自学归纳质疑精讲综合释疑讨论深入排疑练习迁移解疑  相似文献   

13.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首先要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这就象过河,必须要解决船或桥的问题一样.我们在运用思考题指导学生自学时,采用如下八法. 一、题解法.许多课文的课题点明了中心或主要内容.抓住题眼,深化开去,让学生自学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如《桂林山水》可根据“山”和“水”让学生自学思考:①桂林的“水”有什么特点?这特点是跟什么比较而来的?②桂林的“山”又有什么特点?这特点又是跟什么比较而得出的?③作者是怎样赞美这“山”和“水”的?仅仅是赞美桂林的山和水吗?学生自学中弄清了这样几个问题,课文基本内容就掌握了.又如《奇异的琥珀》《草船借箭》《飞夺泸定  相似文献   

14.
教师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为了‘能让学生主动学习,怎样才能如愿以偿达到不教之境呢?这需要教师交给学生学习的钥匙。学习的钥匙有很多,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把就是“自学设疑法”。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学者先要会疑”,“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需疑”,“疑者,觉悟之机也”,可见“疑”之重要。语文教学中,如能让学生学会抓住文章的中心和内容,  相似文献   

15.
“五疑式”教学法是一种以疑问为引线,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的教学方法。其教学过程可分为“自学生疑—讨论排疑—点拨解疑—练习化疑—创造质疑”五个基本步骤。其中“创造质疑”一项,要根据教学的需要设置,不可强求一律。下面仅以《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为例,对“五疑式”教学法及其运用做一些说明。一、自学生疑学生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并对课文的时代背景及字、词、句、篇等提出疑问,然后利用工具书等参考资料自行解决一些问题。弄不清的都勾画出来,待下一步讨论排疑。初读课文后,学生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1)林黛玉和贾…  相似文献   

16.
李晓梅 《林区教学》2008,(8):146-146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是教学的一大难点。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设置疑问引导学生自学。设置疑问的方式:一是设置"群龙之首"之疑;二是设置"多米诺骨牌"之疑;三是设置"柳暗花明"之疑。  相似文献   

17.
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二册第34课《我是什么》是一篇常识性课文,讲述了水变化的特点、水在不同环境中的不同状态及水与人类的关系。教学时要注意: 一、紧扣“变”字,认识水的特点的变化 1.篇首设疑,提问导读。会变是水最突出的特点。课文开宗明义,第一句话就是“我会变”。短短三字,经纬全文,贯通始终。教学时首先紧紧抓住这一句设疑:①“我”是谁?  相似文献   

18.
在教学中,我对如何用“自学讨论法”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这种教学方法可分为:1.自学;2.讨论;3.问难;4.启发;5.练习;6.改错;7.小结。 1.自学:在课前,老师根据这一节课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拟好自学提纲,上课时用1—2分钟的时间布置给学生,让学生一开始就明确这一节课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从而有目的地去进行自学。如:在教学“四  相似文献   

19.
数学学科教学,不但要给学生传授数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理解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索创造能力,使他们成为创造型学生。笔者在教学中使用“四疑教学法”,较好地达到了这一教学目标。“四疑教学法”即是:自学生疑,集疑引议,启思释疑,述疑多练。自学生疑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学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越多越好,还要求学生先自己寻求答案,并有条理地叙述出来。自学生疑的目的是促使学生开动脑筋,充分运用已学知识,发展思维,并不断激发新的学习兴趣。集疑引议就是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和答案由各个学习小组的组长归纳…  相似文献   

20.
人们一提起冬天,特别是北方的冬大,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草木零落,寒风呼啸,这些词语及其表现出来的景象,就会浮现在脑子里。济南的冬天却不是这样。作者在文章第一段,通过三个比较,说明了济南冬天的特点是“暖”:北京冬天,不刮风便是奇迹,济南冬天,没有风声;伦敦冬天,看得见日光是怪事,济南冬大是响晴;热带地方,日光叫人害怕,济南温晴,令人喜爱。无风,响亮,温晴,总之是“暖”。 接着,作者引导找们从山和水两方方面去“闭上眼睛” 想象济南冬天的“暖” 和“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