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开发智力,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为了给未来世纪的各类高层次人才打好素质基础,我校教师在遵循学校的“三体”教育模式中,必须重视对学生的智力开发,思维训练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因为这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中心问题。 我国古代教育名著《学记》,很早就提出教师进行教学要善于启发学生思维的主张:“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就是在教学中给学生指引一条认识的路线,引学生的思维活动上路:“强”就是在教学中激励学生求知的愿望,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的动机:“开”就是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思维活动解决问题的方法,锻炼独立探讨问题的思维能力。随着现存的教育体系,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代教育名著《学记》主张:“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意思是说,老师的教学要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道”是诱导学生的思维“上路”;“强”是激发学生思维,探索问题到底;“开”是给学生点明问题的关键,达到具有独立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温故而知新,这些教学的心理学思想,对于今天深化教改,提高教学质量,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控制教学难度 ,发展学生的思维小学生的数学成绩不理想 ,除受其自身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的制约外 ,“厌学”和“畏学”是两个重要原因。因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适当控制教学难度 ,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至关重要。心理学家告诉我们 :兴趣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有了兴趣学生才能全神贯注地进行思考。怎样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呢?教师要精心设计触发学生兴趣的环境 ,准确地把握学生的认识水平 ,把问题设置在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高度。如 :在“梯形面积”公式的教学中 ,教师不局限于书中介绍的方法 ,让学生…  相似文献   

4.
<正> 早在我国古代教育名著《学记》中,就提出了教师进行教学要善于启发学生思维的主张:“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就是说,教师进行教学,要善于启发学生思考,诱导他而不处处硬“拖”着他;激励他而不时时硬“压”着他;给他点明解决困难的“诀窍”,而不是事事把现成答案硬“灌”给他。这些有关教学的思想,至今仍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就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谈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5.
正一、"强而弗抑":"让学"课堂下的教师教学之境所谓"强而弗抑",意思是要鼓励学生尽力钻研,切不可压制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见解。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强"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尽力钻研探索未知的愿望,激励学生萌发积极思维的动机,自觉地使寻求答案的认识活动有始有终。在课堂教学中,若能兴激励之举,废压制之为,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发展他们的  相似文献   

6.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物理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节学生思维节奏,与学生做情感的双向交流.  相似文献   

7.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使学生积极思考,不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反复强调问题意识在思维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只有当个体活动感到自己需要问个“为什么?”、“怎么办?”、“是什么?”的时候,思维才算真正启动,除强调外,教师也可在平时的教学中通过数学史的讲解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并特别指明数学是在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中进步的。1.加强…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提问要把握时机,最好在学生处于“愤”“悱”的心理状态下进行。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时是具有启发意义的最佳状态,此时学生思维活跃,跃跃欲试,是教师提问的最佳时机。创建提问的时机学生的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疑问是引起思维的第一步。教师要善于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创设趣味化、故事化、活动化、生活化的问题情境,给学生发现事物的机会,创建、把握提问的时机,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在《三角形的认识》的教学中,教师创设活动化情景引出课题后问:“小朋友,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研究三角形的哪些问题?”这时刚有问题…  相似文献   

9.
现代数学教学理论认为:学习数学的过程是思维活动的过程,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而“思维是从问题、惊讶开始”。可见,设计合理而巧妙的问题,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获取知识的关键,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素质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把教学过程看成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巧妙设问,能紧紧抓住学生心理,激发学生求知欲,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驱使学生回忆、想象、创造、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相似文献   

11.
王德勋 《中学教育》2002,(11):27-30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展性思维 ,也是人的思维活动中最为突出、最为宝贵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通过设疑问难 ,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是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有位教育家说 :“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即是说 ,借提问来启迪学生 ,使他们有所发现、有所领悟、有所认识 ,使学生自己获得知识。所以 ,提问法是启发学生自己产生知识的“产婆术”。一、抓住“难点”提问 ,训练思维的深刻性。“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如果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就能促使学生开动脑筋 ,启发思考 ,调动…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代教育名著《学记》 ,很早就提出教师进行教学要善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张 :“故君子之教 ,喻也 ;道而弗牵 ,强而弗抑 ,开而弗达。”意思是说 ,做老师的进行教学 ,要善于培养学生思考 ;诱导他而不处处硬拖着他 ;激励他而不时时硬压他 ;给他点明解决疑难的“诀窃” ,而不事事把现成答案硬灌给他。这是古人对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基本观点。至今仍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今天 ,特别是在大力倡导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今天 ,面对古人的教诲 ,我们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又怎样来启发诱导学生 ,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呢。我认为 :…  相似文献   

13.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 :“发明千千万 ,起点在一问。”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真实的认知水平和思维发展水平 ,在课堂教学中 ,掌握好时机 ,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思维。一、提出的问题应具有启发性学生的学习过程究其实质是个认识过程。只有充分发挥内因的作用 ,才能使认识的主体———学生积极动脑 ,主动探究。为此 ,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和诱导力 ,而答案又不是轻而易举可以得到的 ,必须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努力才能获取 ,使学生感到问题既熟悉又不…  相似文献   

14.
学生在认识活动中 ,经常会遇到一些疑惑难解的实际问题 ,从而产生一种困惑、怀疑、探索的心理状态 ,这种心理又强化个体积极思维 ,并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思维的这种问题心理倾向 ,我们将其称为问题意识。但由于传统教学方式是把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 ,忽视了学生问题意识的激发和培养 ,致使学生问题意识淡薄 ,不能或不善于提出问题 ,或是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学生的问题意识并非是天生的 ,它也需要唤起和培养。为了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 ,我们的教学既要让学生为解决“无知”而问 ,更要让学生为求得“新知”而问 ,既应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15.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过程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新办法、新思路。因此,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呢?一、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激起学生学习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徐德兰 《课外阅读》2011,(9):107-107
《学记》中讲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强调教师教学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而不是牵着学生走,要激励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而不是压抑学生思维,要适当指明思维方向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这是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对“启发诱导”教学原则的高度概括。那么,作为一名生物教师,该怎样运用和实施这一基本教学原则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17.
让学生善问     
问题是认识活动的起点,也是研究活动的开始。能否提出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问题并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只有当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感到自己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时,才会有思考和探索,才会激起碰撞和交流。学生缺乏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从而也就无从发现,无从研究。因此,数学教学不应局限于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而应让学生参与数学问题的提出过程。一、情境催生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是无中生有,问题总离不开一定的情境。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创设现实的、有趣…  相似文献   

18.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提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课堂提问是老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因此,数学教学中问题的设计与有效提问策略是非常必要的。在此,笔者就如何设计数学问题,有效提问策略,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发生的过程,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创设真实情境,在提出问题的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基于化学新课标的“情境—问题—活动”板块化教学范式正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而设计,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以问题为导向,使学生通过活动参与,进行知识建构和知识迁移。其中“,情境”要素联结学科问题和学科价值“,问题”要素引发知识建构和深度思维“,活动”要素实现知识重构和知识迁移。基于化学新课标的“情境—问题—活动”板块化教学范式设计需要教师精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新问题;精准提出问题,促进学生产生新认知;精细组织活动,激发学生深入新探究。  相似文献   

20.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项巨大而迫切的任务。一、面向全体学生,激发认识兴趣和学习动机美国创造性思维研究者托伦斯指出:“顽皮、淘气,是创造力高的学生多数具有的特征。”那些顽皮、淘气甚至有点越轨的行为中,很可能孕育着学生创造力的萌芽,而那些循规蹈矩、因循守旧的人,思考常常会受习惯性思维的束缚,阻碍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求知欲,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矛盾之中去,孕育创造性思维的萌芽。例如在教“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先要求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