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在上作文课的时候会发现有些学生一提作文就头痛,一节作文课,总是拿着笔却写不出字,抓耳挠腮,东拼西凑,草草了事,交上作文就算是万事大吉,这样的文章空洞而没有内容。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学生对作文没有习惯可言,  相似文献   

2.
“作文作文,一做头疼”这是许多小学生的口头语。出现这种现象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教师教的过死,使学生觉得作文课枯燥无味,无物可写;二是教师要求过高,期望过大,使学生对作文课产生畏难情绪,怕写也不敢写;三是对学生的作文批评过多,鼓励太少,使他们对作文失去兴趣,不愿去写。怎样才能写好作文,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水平,继而大面积提高作文质量?我采取了以下教学步骤。  相似文献   

3.
雷相明 《今日教育》2006,(10S):32-33
[问难] 回想起儿时上作文课的经历。可能大多数人都不见得有什么愉快体验……一直以为这种痛苦是学生单方面的.没料想和老师接触深了,才发现许多老师都怕上作文课。 曾经采访过一位作文教学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他坦言:作文课很难把握,教师一般不会让外人去听他的作文课.学校献课也绝少选择作文课……作文课就像教学的“软肋”,老师、校方总是要小心藏着、掖着。 这是怎么了?作文教学就真的让我们如此心烦……[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作文教学的主要问题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作文要求过高;注重作文形式上的指导;在写法上限制过多……这样使学生讨厌作文课,觉得作文不好写,以致对作文失去了兴趣和自信。为此,要改变这种作文教学的“恶性循环”现象,有效提升作文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大力实施以解  相似文献   

5.
在新课改下,语文教学一直处于被动局面,作为农村学校,我校的作文教学面临非常窘迫的现状,一是教师不知道如何去上作文课,二是学生写作文难,作文整体质量差,精品少。因此,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冷淡、作文内容虚假、作文形式套路等问题相当普遍。在这种不利于开展作文教学的情况下,提出了参与互评的方法作为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王林 《学语文》2007,(2):39-39
中学生怕作文课,怕写作文,这是一种普遍现象。如何让作文成为学生的期盼,笔者作了一些尝试:1、提前布置作用业,作好心理铺垫学生作文的题目或话题通常是在作文课上,由老师告诉学生并指导学生写作,这样最大的问题就是学生苦于无材料可写,常常眉头紧皱,即使写出来,也是为了完成任务生拼硬凑,久之,就怕作文课,怕写作文。针对这种情况,我  相似文献   

7.
<正>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最难的莫过于作文教学。对于作文课,往往是教师感到难教,学生感到难学。传统的作文教法不仅教师不适用,也不利于学生的作文写作,更不利于学生写作个性的发展。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作文教学必须要有创新。我认为快速作文法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二十多年中,我认为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可是,很多教师却认为作文课难上,学生也觉得作文难写。特别是我们农村中学的学生,一到作文课就烦,笔头咬烂也写不了几行字。为了应付作业,学生们不是抄作文就是东拼西凑。面对这种状况该怎么办?在此,笔者谈谈自己作文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9.
陆大有 《广西教育》2009,(20):21-22
传统的作文教学,是教师出题学生写,教师批改学生看,教师讲评学生听。在整个作文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居高临下的支配地位,学生则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服从地位。这样的作文教学方式导致作文课成为师生最害怕最头疼的课。要改变这种局面,就需要我们痛下决心,树立一种全新的作文教学理念,把作文写、改、评乃至命题的权力全部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评自改和相互改评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同时,这也能让广大语文教师从批改作文的繁重工作中彻底解放出来,以便有更多的时间、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到作文教学的研究中去,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0.
当前作文训练,老师烦,学生厌,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作文训练的模式化和教学手段的落后,使一门生动有趣的课变得乏味无趣。一般作文训练无非是老师念念上次的作文,讲讲本次作文的要求,次次老一套,学生一上作文课就提不起兴趣。教学手段更是只有一支粉笔、一张嘴,难以唬弄在电视机、电脑圈的时代里成长起来的孩子。其实,作文训练课应是最活跃、最吸引学生的一堂课,只因教师的一些作法,使之远离了学生。笔者认为要改变这种现状,有以下几件事可以尝试去做。一、教学手段的多样化l、户外教学在有条件有组织的前提下,完全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去观察社…  相似文献   

11.
王有声 《广西教育》2005,(7A):16-17
我没研究过作文教学史。“老师命题学生写”,这种做法不知多少年了。一代代学子都从这独木桥上走过,心惊胆战,无可奈何。这陈旧多年的古道,是到非改不可的时候了。这几年,“快乐作文”像春风一样吹过万里城乡,作文课上学生露出了笑容。这是大好事。近来听了一些课,使我这执教半个世纪的退休教师也激情满怀。教改的方向明确了,新课标的要求下达了,中青年教师行动起来了,实在令人高兴。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作文教学,错误地认为,作文无非就是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因此,老师在作文课上一味地讲解作文的写法,如何开头、结尾,怎样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讲得津津乐道,学生听得晕头转向,结果学生还是觉得无话可说,写不好作文,原因是学生无米难为炊呀。久而久之,学生从心理上对作文产生畏难情绪,感到作文高不可攀,认为自己一辈子学不会,也写不好,甚至厌恶作文课,提起作文就头疼。如何克服这一弊端呢?通过实践,  相似文献   

13.
作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些模糊、片面甚至是错误的认识,极大地影响了作文教学,有必要进行一些反思。一.作文目的:为分数,还是为人生我们很多老师只上语文课,不上作文课。不上作文课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以分数为中心的观念在作怪。于是,作文训练没有了,作文指导消失了……那些费时费力吃力不讨分的环节能省的就省了。但作文毕竟占了半壁江山。怎么办呀?只有简化程序了:老师出题,学生拼凑;老师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高考作文都是给材料作文,教学中的课堂作文练习自然侧重于此,但面对材料,学生往往没有兴趣,打不开思路。苦思冥想,最后只能敷衍了事。鉴于这种情况,在作文课上,我试着作另一种尝试,给同学们一篇短文,比如小小说,让同学们当堂续写,并让其他同学当堂评价之优劣。这样一来,打开了同学们的思路,收到了事半功倍之效。  相似文献   

15.
农村小学生由于生活面较窄,见闻极为有限。一上作文课就感到头痛,不是觉得“无话可说”、“没东西可写”,就是作文素材贫乏,作文思路狭窄,缺乏新意,套话空话连篇。许多小学生对作文课常有厌倦情绪。那么,如何引导学生们走出困境呢?我在这儿谈一点看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一提到写作文,很多初中生都会头疼,认为作文太难写了,有的甚至厌恶上作文课。其实,作文并不像想象得那么难,只要教师教法得当,学生认真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一切都会迎刃而解,并且还会让学生爱上作文课。那么教师怎么做才能达到这个效果呢?我在教学生作文时,利用四个"大家"教学法,效果良好,下面就谈下我教作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常会遇到这种现象:学生写作文存在“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无处着手”的问题,即使写出了也是篇幅短小、内容干瘪、词不达意、思维混乱。这些问题的存在,促使教者必须不断地探索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办法,以解决小学生视作文为负担、包袱,甚至怕上作文课、一上作文课就头痛的问题。一、激发兴趣———变“被动”为“主动”作文教学的过程就是让学生观察认识生活,学习表达生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地写,变为主动地写,是解决小学生作文难的关键之一。1围绕生活,选材…  相似文献   

18.
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作文试题中越来越多地出现材料作文这种题型.如何写好材料作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提供四个策略: 策略一 审准题,辨清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  相似文献   

19.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少老师反映作文教学难:一是很多学生不愿上作文课,一听上作文课就无精打采;二是不少学生作文空洞无物,东拉西扯;三是部分学生作文“无病呻吟”,缺乏真情实感。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笔者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一、传统作文教学的弊端 传统的作文教学,老师习惯用"一支粉笔,一本书"靠语言、体态表达上完一堂作文课,这样往往造成课堂上老师拼命讲,试图运用语言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