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和谐者,配合适当、协调之谓也。它体现了生活、自然界中对立统一的规律,是形式美法则的高级形式。语文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尤其需要适当、协调的配合。加之它所使用的教材有百分之七十是古今中外文质兼美、脍灸人口的优秀文学作品,极富美学价值,这就使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有着不解之缘。因此,尤其需要讲究教学艺术的“和谐美”。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对课文艺术形象的动情入理的完整分析、既丰富又单纯、既活泼又有序的多样统一的教学艺术,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是一门应用广泛、内容丰富多彩且富有情趣的课,语文课也应当是最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一门学科。实践证明。语文课堂中成功的情境教学极大地彰显了语文课的魅力,尽显了语文课的风采,而创设语文教学情境,应当注意三个方面的协调,即与文章的思想内容相协调、与学生的认识水平相协调以及与教学的活动设计相协调。  相似文献   

3.
从目前语文教学现状来看,那种将语文教学与专业教学割裂开来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削弱了语文在职业教育中的功用,客观上使学生产生了语文课是业余课的错误认识,进而导致语文课无用论;另一方面,将语文课排斥在专业学习的层面之外,违背了专业学习的规律,使专业学习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本。笔者认为:语文教学中适当渗透专业知识,既可以充实课堂内容,提高语文教师的权威,又能为学生将来学习专业埋下伏笔,增强课堂情趣和学习气氛,让语文课成为学生学习专业的“肥沃”土壤。知、情、意并重,是对职业院校语文教师提出的新的课题。下面…  相似文献   

4.
田兰莉 《甘肃教育》2011,(18):35-35
“预设”与“生成”作为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体存在于动态的教学过程之中。在课堂教学中.既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及学科知识特点进行合理的预设。又需要师生配合实现有效的生成.从而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独运,在“生成”中激发学生智慧的火花。  相似文献   

5.
多年的语文考试告诉我们.不学课本是不行的.但只学课本也是不行的。我们的教学,必须做到既扣文本,又能让语文课丰富多彩,提高学生的素质。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在学习课本知识的过程中对有关知识进行有机的联系和必要的引伸,从而带领学生感知语词精灵的跃动,使语文课上得生动有趣。笔者多年来把这种精神体现在教学实践中,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学生的写作水平及语文成绩都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6.
实施素质教育,核心就是要使全体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主体性教学的本质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信息交流、情感交流与课程内容之间的能动实现的双重、双向对象化过程中发挥和构建自身主体性的教育活动。主体性教学的特征就是既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又体现老师的主导性。既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又注重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语文味?程少堂先生曾经说过:‘语文味’就是指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出语文学科作为一门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的基础学科的性质来体现出语文学科的个性和执教者、学习者的个性来,从而使语文课洋溢着一种语文课独有的迷人的氛围和人性美丽,使学生  相似文献   

8.
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具体互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互协调、相得益彰的教学现象,是每个教学工作者所追求的艺术境界,它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课堂艺术的节奏美。由于它在实施过程中注意到了张弛有序的课堂教学气氛,同时调动了学生四十五分钟内的学习兴趣,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提升了教学质量,从而能体现语文课的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9.
魏雯 《教育艺术》2007,(8):72-74
一、语文课教学幽默的基本特征 语文课的教学幽默要借助作为艺术手法的幽默手段,是以"笑"为其主要特征形态,表现为温文尔雅、委婉轻快,既不粗浅,也不过于辛辣、刺激,而是富于哲理和饶有意蕴.有时三言两语却又妙趣横生,有时片言只语,也会令人忍俊不禁,让人在笑声中明其智,悟其理.与艺术幽默所不同的是,语文课的教学幽默总是与语文知识结伴而行,语文教学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总是为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服务,且总是以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为其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0.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内容既来自课本,也来自学生、生活,教材不是学生的全部世界。为此,"课标"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于是,教学中的"拓展"在此形势下应运而生。所谓"拓展",就是"由语文课内向课外的适当延伸,它实质上是一种迁移教学"。不可否认,适当的拓展可帮助学生解读文本,可扩充语文课堂教学的容量。然而,在"拓展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专家孙立权将课分为四种,其实也是四等,从高到低排列:一曰既好看又有用,二曰不好看但有用,三曰虽好看但无用,四曰既不好看又不好用。何为"好看"?我个人认为,"有用"强调的是知识与能力,"好看"更多强调的是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也就是教学目标三个维度中的过程与方法。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不断渗透和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深入研究和恰当的设计、开发运用多媒体技术,大大地优化了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感官上、心灵上都有触动,愿意积极参与,真正使我们的语文课做到既好看又有用,进而也体现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真正价值。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艺术的调控是协调与控制。配合与服从学生听课时的行为状态是协调的开始。协调是学生学习时的内心和精神境界与教师相一致、相配合的境界,是学生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行为到心理的一致与默契,是师生之间的互相理解、互相配合、互相支持、互相欣赏,  相似文献   

13.
所谓“语文味儿”.就是指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出语文学科作为一门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的基础学科的性质来,体现出语文学科的个性所决定的语文课的个性和执教者、学习者的个性来.从而使语文课洋溢着一种独有的迷人氛围和人性魅力,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强烈的兴趣,进而使师生双方都得到共同发展。它是贯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为师不识语文味,教尽经典也枉然。”  相似文献   

14.
浅谈体育教学中的人际关系和交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育教学过程不是简单的“教”与“学”的过程 ,而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是师生之间的交往过程。师生交往的程度与师生交往程度所体现的师生关系 ,直接影响到教师教学的成败以及学生能否正确地掌握技术、技能。因此师生关系协调与否是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并且采用适当的教学原则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谢守清 《成才之路》2011,(21):28-29
程少堂先生指出:"‘语文味’就是指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出语文学科作为一门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的基础学科的性质来体现出语文学科的个性和执教者、学习者的个性来,从而使语文课洋溢着一种语文课独有的迷人的氛围和人性美丽,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强烈的兴趣,进而使师生双方都得到共同发展。"然而,即使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不少语文课还是忽视了语文教育自身的特性和功能,失却了语文教育的本色,语文课也因此偏离了原有的趣味性,而成为一种边缘学科。基于此,笔者从小学语文课堂的建构方面提出几点设想,这也是本人一直在教学中尝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看似枯燥,其实是一门耐人寻味的学科,我们上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所谓“语文味儿”,就是指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出语文学科作为一门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的基础学科的性质,体现出语文学科的个性所决定了的语文课的个性和执教者、学习者的个性,从而使语文课洋溢着一种语文课独有的迷人氛围和人性魅力,  相似文献   

17.
实验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过程是学生主体积极的观察、思考和探索过程。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思维,也体现了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是改变重结果教学为既重结果又重知识形成过程教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所谓"语文味",就是指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出语文学科作为一门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的基础学科的性质,体现出语文学科的个性所决定的语文课的个性和执教者、学习者的个性,从而使语文课洋溢出一种独有的迷人氛围和人性魅力,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强烈的兴趣,进而使师生双方  相似文献   

19.
语文学科要培养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思想修养,也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既重视语文的工具性,又体现人文性。  相似文献   

20.
范读不能丢     
在一次创新优质课评比中,我们共听了五节语文课,有低年级的,也有高年级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只听到了一位老师范读了一句话。有人认为范读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不能更好地体现新课改精神,教师范读又累又原始。我认为,其实不然。新课改更需要教师范读。一、诱导示范。新课标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