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一、知识共享是一个传播的过程知识与信息有密切的关系。按照信息论的观点,知识是同类信息的累积。Zack(1999)将数据定义为观察到的事实,信息是在一个有意义背景下中的数据,知识则是信息的有意义有组织的累积。知识的传递是以各种信息为载体的,是随着信息的传递而传递的。各种知识以信息的形式由知识拥有者向知识接受者传递,达到知识拥有者与知识接受者之间的知识共享,这是知识共享的基本过程。按照“信息论”关于信息运动的一般模型,信息运动基本过程可简化为:由信源产生的信息,编码后经过信道传输,再进行译码才能被信宿接收。这是信息传…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图书馆是收集、整理、保管、利用图书情报资料,为公众服务的科学文化教育机构。在信息时代,图书馆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的知识传播部门。所谓知识传播,是指知识信息通过跨越时空的扩散,使不同人体之间实现知识共享的过程。知识传播本质就是把知识从其形式上的拥有者通过各种媒介传送给知识的接受者,使知识的接受者能够充分了解和分享所需的知识。在今天的信息时代,人们需要信息,更需要知识。图书馆由于肩负着满足社会公众信息需要和知识需求的任务,既有传递情报信息的功能,又具有传播知识的教育功能,知识传播功能是图书馆的重要职能…  相似文献   

3.
教学过程是一个融信息传播与信息控制为一体的过程。这个过程有三个基本要素:信息拥有者、传播媒体和信息接受者。如果说教师是信息拥有者,学生是信息接受者,那么教学手段则是传播教学信息的媒体。教学手段如何运用,对于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益,关系重大。我国现代教育中教学手段有两大类,一类是传统教学手段,一类是现代化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手段亦称传统教学媒体,有悠久的历史,它包括教师的口、体语、粉笔、黑板、教科书、标本、实物、模型、图表、实验仪器等,其中实物和语言是最古老的媒体。十九世纪后期以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用来传递各种信息、经验或体验的媒体品种不  相似文献   

4.
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智力,而且还要逐渐形成世界观、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等。这些任务的完成,主要是通过教学来实现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的信息传递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信息的拥有者,学生是信息的接受者,在整个信息交流过程中,既有信息的输出、传递、输入,又有信息的变换、储存、处理及反馈。  相似文献   

5.
王棒 《职教通讯》2023,(3):18-24
知识共享是知识接受者主动接受和吸收知识拥有者传递的知识,使知识在不同主体之间流动,实现技能习得的过程。从知识共享的视角来看,产教融合型企业是指那些生产商品的同时,具有知识共享的意愿、实施知识共享的行为、得到知识共享的结果,兼具人才培养功能的企业。现实中,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却面临知识主体缺乏共享意愿、企业缺乏支持知识共享的文化、科层制组织结构阻碍企业知识共享以及缺乏支撑知识共享的技术环境等障碍。为此,产教融合型企业的生成需要构建知识共享的信任与激励机制、塑造支持知识共享的企业文化、构建扁平化柔性化的企业组织结构以及搭建支持知识共享的物质技术设施等。  相似文献   

6.
教师知识分享的研究始于企业界的知识管理,所谓知识管理,就是一种知识的获取、保存、分享、应用与创新的处理过程。知识分享是知识管理的核心与关键。P·亨得里克斯(P·Hendriks)曾经这样定义知识分享:知识分享是知识的拥有者和知识的接受者通过沟通,以共享事实、观念和态度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现代信息理论的研究表明,教学过程是一个知识信息传递的交往过程。而在这个交往过程中,信息的发送必须通过一定的传递媒体的作用,才被接受者所接受。所以知识信息如何被有效接收,有赖于媒体的最佳传递。从心理学角度看,只有当有声语言的描述与非言语信号(即态势语言)协词一致作为媒体载着信息传递时,才能最大限度地引起接受者的生理感官和心理状态上的有意注意,从而促使信息的最佳传递和有效接收。因此,作为教者在进行新知识的传授  相似文献   

8.
基于知识共享的企业组织结构变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知识共享是知识提供者和接受者之间对知识进行双向传递、吸收和应用的过程.传统的科层制因过分强调分工、集权、秩序和等级正成为知识共享的桎梏.企业要实施知识管理和共享战略,必须根据知识特性和有利共享的组织内部环境要求来不断调整和变革企业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9.
知识共享是知识的提供者和接受者之间对知识进行双向传递、吸收和应用的过程.传统的大学科层制组织结构正成为知识共享的桎梏.基于知识共享的视角,大学要从建立知识联盟、创新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正视大学组织结构特性等方面对其组织结构进行变革.  相似文献   

10.
高校教师之间的知识共享是一个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和学习的信号传递博弈过程。共享的绩效受教师表达和理解知识的能力及掌握知识的程度影响。在分离均衡的情况下,运用信号传递博弈模型,教师可以清晰地辨别知识共享伙伴知识掌握程度,从而减少共享过程中的信息损失。  相似文献   

11.
良好的开端往往意味着向成功的道路迈出坚实第一步。课堂授课过程实质上是教师向学生进行知识的信息传递过程,基于保证知识信息传递的效度考量,在这一过程中要求教师与学生的共同介入,藉由二者之间的信息交互完成知识信息传递目的。在这一过程中,授课教师占据主导性地位,怎样引导信息接受者能够无阻滞的介入这一过程当中,从而实现对知识信息的接受,是构建高效课堂成功与否的重要节点。  相似文献   

12.
传统教育如同一种“壶杯”教育,曾经而且还在影响着现在的课堂教学。这种教育理念认为,教师作为知识的拥有者就像一只“壶”;学生作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就像一只“杯”。随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与普及,人们越来越多地意识到学生不仅是信息的加丁者,更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为此,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3.
自主性学习及条件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自主性学习提出的现实依据及其内涵1.现实教育中的重“教”轻“学”、重“传授”轻“发现”的做法引发了许多问题 ,为此 ,必须给传统的教学输入新鲜的血液。传统的观点认为 ,教学就是一个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 ,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传递者 ,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 ;教师是绝对的权威或权威的代言者 ,学生是服从者 ;教师操纵、控制着学生的学习 ,决定着学生学什么、如何学、何时学等问题。同时对学习结果的考察也非常单一 ,它以学生接受知识的数量为唯一的指标 ,而没有考虑到学生主体参与学习的程度及所获得的知识对学生的真正…  相似文献   

14.
基于知识共享的大学组织结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共享是知识提供者和接受者之间对知识进行双向传递、吸收和应用的过程。它是大学获得持久竞争优势的源泉。传统的大学科层制组织结构因行政权力泛化、层级结构不科学和基层学术组织设置不合理等问题而不利于知识共享。因此必须变革传统大学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15.
试论信息加工理论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声乐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传递歌唱发声技能和技巧的过程.是由传授者--教师、接受者--学生以及作为传授与接受技能的--传递媒体三者相互作用下的一个动态的信息传递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艺术传播是指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和传播方式,将艺术信息或作品传递给接受者的过程。艺术接受即指在传播的基础上,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鉴赏者为主体,积极能动的消费、鉴赏和批评活动。艺术传播与接受是构成艺术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任何一件艺术作品,经过作者精心构思、细致制作,最终形成作品必然给接受者艺术享受、艺术感受。实现从艺术家和接受者这两个环节之间的沟通,就必须依靠传播和接受。这种所谓传播与接受,是中学美育的重要活动。传播可以由艺术家来做,也可以由其他人来做。而接受者可以亲自…  相似文献   

17.
知识共享是知识提供者和接受者之间对知识进行双向传递、吸收和应用的过程.它是大学获得持久竞争优势的源泉.传统的大学科层制组织结构因行政权力泛化、层级结构不科学和基层学术组织设置不合理等问题而不利于知识共享.因此必须变革传统大学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18.
奈达提出的"读者反应论"以读者的心理反应为重点,认为一个译品不是以译者本人的主观愿望或主观意志为标准,而是必须以读者的客观反应来衡量。要达到让不同的接受者在阅读过程中反应基本对等,原作信息的完全传递是必要的。哀愁美作为中国唐代女诗人薛涛诗词中的美学信息是需要并且完全能够在译作中传递和再现的。不同的接受者在阅读过程中反应基本对等也是可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教育由来已久 ,在中国 ,最早的教育是以私塾的形式出现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现代社会要求教育必须快速培养人才 ,向教育要质量 ,要速度。这就决定了教育应当以心理学为基础 ,在传递者与接受者之间寻找一条捷径 ,教育心理学也便应用而生。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系统中学生学习及其规律与应用的科学 ,是一个知识传递的过程。对于教师是一个传授知识的过程 ,对于学生则是一个接受知识、接受信息与新鲜事物的过程 ,也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人一生下来就开始了学习 ,学习不仅仅是指学生在课堂上从教师那里获得一些知识 ,其实在我们日常生…  相似文献   

20.
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早期的阅读教学“认为是把握文本的意义”。后来,阅读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抽象的定义是:“阅读是人从符号中获得意义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和心理过程,也是信息知识的生产者和接受者借助于文本实现的一种信息知识的传递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