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9 毫秒
1.
新课程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一册《分子与细胞》第5章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中安排了一个实验探究: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以期利用实验探究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的产物,培养学生设计探究方案的能力,并通过探究理解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条件、结果、实质,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但由于课本参考资料上有  相似文献   

2.
对“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的实验方法、实验设计、实验安排、实验步骤进行改进,提高了实验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关于血球计数板使用的教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球计数板是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计数酵母菌数量时使用的一种计数工具。本文以酵母菌计数为例,从计数板的结构构造、使用步骤、计数三个方面对血球计数板的使用进行小结探讨。  相似文献   

4.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实验教材《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第三节上的一个实验。我们按课本要求进行了反复试验后,对其中的一些步骤作了改进,提高了实验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崔彬彬 《林区教学》2020,(11):115-117
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增长实验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一个综合性探究实验,是课程标准要求中的重要部分。旨在引导学生尝试建立"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数量模型,以此探索酵母菌种群的数量特征和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不同培养条件对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影响,总结出以不同培养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人教版教材中"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的不足,提出了改进实验方案的建议,并说明了改进实验方案的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对比说明了改进后实验方案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通识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重在培养当代大学生可以将各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认识世界。通识类实验项目必须兼备科学性、趣味性以及安全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新开实验项目—“酵母菌的观察和面包发酵”选取生活中常见物品—干酵母作为实验菌种,精简了实验步骤,降低了对非生物专业学生的技术要求,同时提高了实验成功的概率。此实验原理易懂,兼顾科学性、趣味性和安全性,生活贴近度高和学生的参与度高,加深了学生对于酵母菌的认识与理解,从而达到拓展学生知识层面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了对“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的改进,使实验能在20rain内完成。  相似文献   

9.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第3节中的1个探究实验,要求设计和进行对比实验,并比较酵母菌在有氧、无氧条件下,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物种类和含量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一、教材分析新课程标准中,与本节有关的表述是:"说明细胞呼吸,探讨其原理的应用",并在相应的活动建议中,列入了"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是本节第一课的内容。教材对提出问题和设计实验这两个步骤提供了参考案例和参考资料,大大降低了探究实验的难度。教材通过这个探究实验,还介绍了什么是对比实验。  相似文献   

11.
<正>1高考试题原题(2017年高考江苏卷第5题)某小组开展酵母菌培养实验,图1是摇瓶培养中酵母种群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培养初期,酵母因种内竞争强而生长缓慢B.转速150 r/min时,预测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C.该实验中酵母计数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D.培养后期,酵母的呼吸场所由胞外转为胞内参考答案B2争议焦点这道题重点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内容较为简单,答案并无异议。但是对于A选项  相似文献   

12.
对“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是高中生物学中“影响酶活性的条件”之后的第二个探究性实验,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探究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的产物,培养学生设计探究方案的能力,并通过探究理解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条件、结果、实质,提高学生物科学素养。同时,本实验也是2009年和2010年考试大纲中三个c级要求实验之一,要求具有初步探究一些生物学问题、恰当评价和完善实验方案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是本实验的核心,把“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的变化”作为总课题,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去确定相应的子课题,通过开题报告→实施实验→结题报告这个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4.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新大纲(2000年8月第三版)把“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作为初中物理教学的三大核心目的之一,对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尝试利用实验手段和已知的规律进行有目的的实验;会正确使用仪器,对实验步骤作必要的记录,归纳实验结果并撰写简单实验报告。”但笔者在教学中发现,一些学生对于重要的实验,往往不能根据实验名称列出实验器材,不能根据实验步骤正确操作实验;  相似文献   

15.
洪涛 《中学生物学》2003,19(4):51-53
在高中生物教材和以往的高考卷中,酵母菌作为一种典型的生物类型,出现频率是比较高的。生物教材如高中生物(试验修订本·必修)第80页,专门介绍酵母菌的新陈代谢的类型——兼性厌氧型生物,第81页课外读《发酵工程》中也提及了酵母菌在酿酒业中的作用,第102页《生物的生殖》一节,在出芽生殖中例举了酵母菌。可见,酵母菌在整个高中生物知识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所涉及的知识包括呼吸作用、生殖类型、生物进化、生产实践等诸多方面。因此引导学生突破该知识点,可以点带面,帮助学生形成网状的知识结构,培养发散性思维,提高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16.
以“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为例,通过改装实验装置、优化实验步骤的方式,更加合理地设计实验,加速学生从物质与能量观视角来探究细胞呼吸作用和阐述细胞生命活动的过程,使实验同时达到定性和定量分析的目的,提升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物教学》2019,(10):56-57
<正>1教学指导思想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实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有着重要价值。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会探究,达到三维目标的辩证统一。"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要求学生能够通过设计实验探究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下的呼吸产物,提高学生设计探究方案的能力,并通过实验明确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条件、结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从发酵培养物的组成、发酵培养实验的条件等酵母菌细胞呼吸作用探究实验教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正>"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是人教版教材《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4章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一节中的探究实验。学生通过该探究实验可以动手建构种群数量的增长模型,感性地认识种群数量的变化特点。另外,本实验涉及微生物培养技术、抽样检测技术以及显微计数技术等,有很高的教学价值,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开出率非常低。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实验周期长,很多学校不愿让学生在一个实验上"浪  相似文献   

20.
在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步骤的简化过程中,通过采用多种积极有效的方式,形成步骤优化的综合方式,并设计不同的培养氛围,在创造条件的过程中,形成温度控制以及光照控制的有效方法,可以全面实现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步骤的全面优化。在高温以及弱光等培养作用下,形成植物综合管理与培养的有效路径,这样,形成试管植物培养中生长差异性中温度与日照的影响分析。将围绕植物组织实验步骤的优化进行分析,并结合教学方法的有效创新,形成探究性教学的整体模式,分析实验方法的创新对植物激素、培养基的类型等试管苗生长的相关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