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介绍了马家山隧道洞口施工技术。针对该隧道洞口段围岩地质情况较差,岩体十分破碎,且因洞口下方即为县级公路,存在重要安全隐患。现场采用通过横洞先行进入隧道施工、公路改移、地表加固、安全防护等措施,确保了隧道出口段安全施工和洞口公路交通安全。  相似文献   

2.
众多工程实践表明,隧道富水围岩在渗流作用下会导致岩体产生软化,富水隧道在开挖扰动后围岩较差的开挖洞室将持续变形,极易引起突水、突泥及坍塌等风险,处理该问题是隧道工程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重点技术难题之一。本文通过从阐述流固耦合基本原理、地下水对隧道开挖后围岩稳定性影响分析入手,对渗流作用下隧道失稳机理进行阐述;分析隧道线型布置、施工进度安排、支护手段等对围岩稳定性影响,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并阐明柔性支护的原理。  相似文献   

3.
针对隧道施工处于大断裂带区域,其洞身、洞口穿越破碎带地段、基岩裂隙水发育等不良地质问题,通过采用了超前小导管、超前锚杆、普通砂浆锚杆、双液注浆等多种措施进行预支护,有效地解决了隧道穿越大断裂带区域Ⅴ、Ⅵ级围岩隧道施工不良地质问题,确保隧道开挖和衬砌的安全顺利施工.  相似文献   

4.
正基于某隧道洞口段处于Ⅴ级围岩段的地质特性,结合工程上常用的相应围岩段适应洞门形式,分析这样地质特点的隧道洞口处于Ⅴ级围岩时柱式洞门适用性。假定Ⅴ级围岩洞口地段地质概况及仰坡坡率,并根据假定概况进行尺寸计算,然后进行稳定性验算,从而确定此Ⅴ级围岩段的洞口是否适合柱式洞门。  相似文献   

5.
依据洞室围岩的结构破坏特征,分析场地的地质构造、地应力作用特点及洞室开挖布局所产生的应力变化,结合地下水作用等因素,分析判断洞室围岩变形破坏的发展趋势,从而制定有效可行的洞室围岩加固措施。应用该思路在3#石窟东区洞顶进行加固,取得了较好的加固效果。加固后运行两年多来,洞室围岩未发生不稳定变形。  相似文献   

6.
灰色理论适用于处理"贫信息,不确定"的系统问题,以沪昆铁路线黄家院隧道为研究对象,对该隧道开挖过程中一标段的围岩变形进行观测。并通过灰色理论GM(1,1)模型对围岩变形数据进行处理,预测隧道变形情况。与实际隧道变形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较为一致。对隧道变形的预测方法可为相同地质条件隧道开挖、支护、衬砌提供理论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软弱破碎地段隧道施工的开挖工作面失稳破坏形式分析,建立极限平衡理论开挖面稳定分析模型和极限分析上限法隧道开挖面稳定分析模型,分析隧道开挖面失稳破坏时的土体破坏形式,通过建立隧道开挖工作面的失稳破坏模型,分析未支护地段及开挖面的预加固工法对隧道施工开挖工作面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监控量测的数据不仅可以指导施工,所表征的信息中还包含了在隧道开挖期间围岩的动态情况和隧道工程地质信息.使用监控量测数据信息和地质勘测成果进行综合分析、省略大量繁复的勘探工作,提出有效的病害处理方案.本文主要探讨隧道信息化施工及工程病害处理措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基于国内城市隧道施工过程中地面塌陷事故频发的现状,结合青岛地铁3号线地表塌陷事故案例,分析了事故发生的原因及事故处理措施,从而探讨高富水砂层地质特点及施工风险。为分析富水砂层隧道开挖失稳破坏的机理,提出了基于地层损失理论的饱和砂土液化悬涌塌陷机理。从而进一步分析了在高富水砂层地段不论是在非降水还是降水施工时,都会引起地表沉降,结合Terzaghi有效应力原理和Biot固结理论进行富水地段渗流场和应力场的耦合分析。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固-降水"相结合的施工技术:一方面,地层预加固技术加固隧道围岩,提高地层的力学性能,降低渗透性,减少地面沉降;同时,采用降水施工技术将水位降到施工设计断面以下,同时压密地层,提高承载能力,并分析了各种措施的适用范围及特点,对后续类似施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立胜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4):260-261,102
衬砌裂损是隧道施工及运营过程中有待深入研究的工程问题之一。结合国道213线小勐养至磨憨高速公路九龙隧道衬砌病害,通过地形地质条件勘查、施工过程分析以及地质雷达检测等,重点分析了衬砌裂损分布状态、特点及产生原因,对产生的左洞右侧拱部衬砌裂损、洞顶地表沉陷、围岩空洞、覆土裂缝等提出了详细的处理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大跨径双连拱隧道施工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银武高速公路陕西境内商州至漫川关段内老虎岭隧道的特点,设计了大跨径双连拱隧道的进洞方案,探讨了洞口开挖与加固、洞身开挖、初期支护、监控量测等关键工序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刘国良 《科技风》2012,(17):130+156
本文通过对长寿湖隧道的工程地质条件的分析,依据洞段穿越地层的岩性、构造及水文地质等,将隧道划分为5个工程地质段.借签《铁路隧道设计规范》中的围岩分类方案,将各洞段围岩分为 III 级、IV 级、V 级.最后,对各洞段围岩成洞条件进行研究,可知长寿湖隧道开挖后围岩属于暂时稳定与不稳定情况.建议在坑道的开挖过程中采取承载支护和特殊承载支护等措施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介绍了隧道塌方管棚法处理的施工技术。根据开挖断面的实际地质情况,对本隧道塌方原因进行分析,结合同类工程施工经验对隧道塌方段采用大管棚法,结合掌子面深孔注浆,从而使隧道掘进方向的掌子面、拱顶、边墙全方位区域的围岩达到固结作用,确保隧道开挖施工顺利进行。施工结果表明,该技术对处理隧道塌方有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高原地区由于风沙天气较多,常在山坡的受风面形成风积沙地层。高原隧道的洞口段常遇该类不良地质地层,风积沙围岩白稳能力极差,开挖时极易坍塌。施工防坍塌、沉降是影响安全和进度的重要因素,解决这一因素的有效方法成为高原隧道施工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盾构隧道施工法是指用盾构机,一边控制开挖面及围岩不发生坍塌失稳,一边进行隧道掘进、出碴,并在机内拼装管片形成衬砌、实施壁后注浆,从而不扰动围岩而修筑隧道的  相似文献   

16.
文章采用相对高差法来监控隧道因施工扰动产生的岩体变形,通过对隧道施工过程中隧道围岩变形监测,分析拱顶沉降突变、周边收敛等现象,发现隧道在破坏前围岩的变形规律,可知在隧道开挖后15天内需进行重点监测,发生围岩沉降突变的断面进行加固,对隧道围岩变形的监测和安全施工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饶平某军用洞室工程所处的岩体较为破碎,围岩稳定性较差,洞室掘进及支护难度大。现对该工程围岩裂隙及岩石破碎程度、岩体基本质量作详细的阐述,并根据现有资料对洞室掘进及支护、洞口边坡失稳防护提出较为科学的措施,防止围岩崩塌、洞口边坡失稳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在地质不良的地段修筑隧道,常会遇到洞顶围岩下榻、侧壁滑动等现象,甚至会发生冒顶等严重事故,这些现象在施工中称为塌方。塌方威胁人身安全、使施工延误工期、围岩更不稳定。故在施工中应预防其发生,发生塌方后需及时准确处理,减少塌方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19.
徐峰 《中国科技信息》2009,(24):67-68,73
管棚是隧道施工中软弱围岩超前支护的一种重要形式,新建铁路贵阳至广州铁路两广隧道进出口采用长管棚及注浆有效地加固洞口破碎带,使得隧道成功通过洞口破碎带.本文重点介绍了长管棚的设计及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20.
施工双线隧道穿越软岩变形大的黄土地质围岩时,对开挖和初支结构变形的控制,关系到隧道掘进安全。文章以马家坡双线铁路隧道Ⅴ级围岩段施工为例,介绍了采用导向墙大管棚进洞施工、浅埋黄土隧道选择三台阶七步法开挖时把超前地质预报和围岩监控量测工作纳入工序管理。工程实践证明,此施工方法有效,很好的约束了围岩早期变形,保障了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