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中西古典爱情诗不同,表现在中国古典爱情诗委婉、深沉,西方爱情诗热烈,奔放。表现在离别诗上,中国诗我浓重的悲剧色彩,而西方爱情离别诗虽伤感,却充满喜剧色彩、乐观。此外,中国古典爱情诗中出现了一类怨妇诗,而西方爱情诗中充满了对女性的赞美与崇拜。  相似文献   

2.
刘艳娥 《中国教师》2009,(Z1):69-69
爱情是各民族文学永恒的主题,处于截然不同的文化载体中的中西爱情诗必然存在显著的差别,本文主要是以中西爱情诗歌作对比研究,浅探中西爱情诗歌在审美特色上的主要区别。  相似文献   

3.
爱情是人类生活永恒的主题,《诗经》中的爱情诗表现了诗经时代爱情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对爱情理想的执着追求,对爱人品貌学识的质朴要求,女性对爱情的大胆主动,婚恋由开放转向保守,在诗经的爱情诗中得到了突出而形象的表现。这种最纯美、最本真的表现至今仍让我们心神激荡。  相似文献   

4.
爱情是各民族文学永恒的主题,处于截然不同的文化载体中的中西爱情诗必然存在显著的差别,本文将从“含蓄”对“直接”的表达方式、“悲愁”对“激情”的审美形态、“中正平和”对“个性自由”的文化心理三个方面来阐述中西爱情诗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李商隐以一种平等的态度,从一种纯情而不是色欲的角度去写女性、写爱情。李商隐笔下的爱情是一种精神苦恋,是一种有阻隔、有缺憾的爱情观。他的爱情诗表现一种期望与失望、错失与困境、伤感与绝望,这不是美的创造而是美的缺憾,这种独特的审美视角,是其爱情诗艺术魅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6.
中唐爱情诗与爱情传奇几乎同时勃兴,但纵观唐诗与传奇的发展史可知,与爱情传奇在中唐后期的勃兴相比,中唐爱情诗的高潮出现稍早且持续更久。早期爱情传奇名篇及其同题爱情诗的创作,往往先诗后文。爱情诗歌与传奇的发展虽呈配合、并行,但爱情诗的主导地位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普希金是俄罗斯的一位伟大诗人,以写爱情诗见长,其笔下的爱情热烈、浓郁、真挚、淋漓,堪称爱情诗的典范。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为爱情而生的诗人,其爱情生活却是一场不折不扣的悲剧。  相似文献   

8.
爱情是永恒的主题,在古今中外众多的文学作品中均有体现,而爱情诗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诗人用他们饱含深情的诗句,表达着他们对爱的渴望。他们描摹着所爱之人的美丽容颜。得到爱情时欢欣喜悦,失去爱情时伤心欲绝。这些是中西方爱情诗的共同点。但由于文化、政治、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中西方爱情诗在表达方式上还是有明显不同的。本文就中西方爱情诗在风格,内容,主题等表达方式的不同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9.
爱情是人类最动人的感情之一,也是世界文学永恒主题之一。这种魅力最深刻的哲学背景是爱情克服了人类对死亡的恐惧。普希金的爱情诗歌就是这种思想的诗意显现。他早期爱情诗偏重肉体的满足,是自我意识的激情飞扬;后期爱情诗专注于精神的契合,是在对“永恒女性”即普遍精神的追求中完成个体的超越和拯救。  相似文献   

10.
张莉 《考试周刊》2010,(31):34-36
西方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和我国的梁祝爱情一样让我们感动、流泪。但中西诗歌中都不乏薄情寡意的"负心郎"和红杏出墙的"不贞妇"。本文通过重读、诠释古代爱情诗,来感悟现代爱情,旨在启发人们认真审视当今社会中的"爱情观",更多地关注女性在一定条件下作为弱势群体的内心世界和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11.
中英两国不同的政治、宗教和文化背景使两国爱情诗既有共同之处,又各有千秋。本文主要从诗歌内容和表现手法分析二者的诗学差异。内容的不同表现在,中国古典爱情诗描写的对象多为女性,而英国古典爱情诗诗中的主角多为男性;中国古典爱情诗注重对婚后生活的回顾和反思,诗中的宗教色彩淡漠;而英国古典爱情诗则注重婚前爱情的追求,宗教色彩相当浓厚。描写手法的不同则表现在:中诗委婉含蓄,而英诗直率。  相似文献   

12.
描写爱情和婚姻的诗在《诗经》中占有很大比重。其中的爱情诗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爱情诗,但同时又是开先河的、令人惊讶的、成熟的爱情诗。浪漫是这些爱情诗的共同特征。这里面又以意境朦胧的爱情诗最为优美,以大胆表白的爱情诗最具时代风气,而被失败的婚姻所摧残的爱情更是使人痛心。《诗经》中的这些涉及爱情和婚姻的诗篇,一方面反映了恰似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已经不太自由的恋爱状况,另一方面又表现了夫权至上的不平等观念给婚姻带来的危害、给女性带来的痛苦。  相似文献   

13.
由于文化的差异,中西文学在感情表达上有着明显差异,中国以婉约内敛为主,一般不把"爱"字放在口头上,而是委婉地通过暗示借喻来告诉对方。相反,西方对感情的表达要直白多了,往往直抒胸臆轰轰烈烈。《关雎》是中国古代爱情诗的代表作,《一朵红红的玫瑰》是西方歌颂爱情的经典篇目,两首诗的题材一致,而对感情的表达方式正体现了中西文学的精髓与差异。  相似文献   

14.
何其芳不仅是一个政治抒情诗人,也是一个杰出的爱情抒情诗人.他在20世纪的三四十年代写了大量的爱情诗,诗中大多表现了青春的苦闷和对爱情的渴望的痛苦及其矛盾的心理,传达了一个时代的青春的苦闷的象征.本文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分析了何其芳爱情诗的三首代表作品,揭示了诗人的多情而又忧郁,渴望而又充满着梦想的心灵历程,作品把爱情的复杂多层的青年的心理表现得细致入微,为我们提供了写作爱情诗的范本.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试图从文化批评的角度分析中西两种文化氛围下爱情诗的差异,探求两种文化观对爱情诗创作的影响以及中西古典爱情诗中的文化异质:诸如爱情观、婚姻观、审美情趣、性爱观等。从文化与爱情诗创作的作用与反作用中把握两种诗歌所展现的不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爱情是诗歌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惜别诗则是爱情诗的重要组成部分。爱情诗中描写惜别的作品很多,它们大多写于诗人与爱人分别的时候,表达了诗人对恋人不尽的思念与深深的爱意。然而,不同时间、不同地域的惜别情诗的感情基调和表现情景却有着不同的风貌。这里我们试着对中西惜别情诗的经典——柳永的《雨霖铃》与拜伦的《雅典的少女——你是我的生命,我爱你》进行比较分析,并以此管窥中西惜别情诗的异同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7.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代表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创作,其中描写爱情的篇幅占了很大比重.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一,《诗经》中的爱情诗,热烈而浪漫,清纯而自然,是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碰撞.《诗经》婚姻爱情诗的内容非常广泛,可以说周代恋爱婚姻中的各个方面在《诗经》婚姻爱情诗中都有很好的描写.  相似文献   

18.
爱情诗是穆旦诗歌中最有个人特色的一部分。穆旦的爱情体验,密切关联着诗人对个体生命之真实性的严肃思考,而不仅仅是单纯的爱情本身。章从爱情与社会历史事件之关系、爱情与个体生命在宇宙中的命运和位置,以及爱情与肉体对历史时间之连续性之中断等三个方面分析了穆旦爱情诗的个人特色。  相似文献   

19.
李清照的<醉花阴>和萨福的<给所爱>这两首爱情诗都表达了相思这一主题,而在表达这同一主题时中西方诗词的表达方式却不尽相同,本文从这两首诗的内容和表现手法上分析中西古典爱情诗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诗经》中存在着大量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爱情诗,广泛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男女青年爱情和婚姻的方方面面。该研究从认知角度,基于概念隐喻理论,对《诗经》爱情诗中的爱情隐喻进行了试探性分析,并阐释了《诗经》爱情诗中的爱情隐喻表达生成的认知理据和文化因素,丰富了《诗经》中爱情诗的相关研究,为《诗经》中的爱情隐喻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