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20世纪的客家研究基本局限在客家源流和方言上,尤其是纠缠不体的客家源流问题极大的限制了客家研究的全面深入,21世纪的客家研究,应在上半叶里,以客家文化即将在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日见消逝的紧迫感,在明确客家研究的性质,目的,任务,内容与方法的基础上,建立起以中古汉族民间文化为特色的客家学,基本完成客家学的理论建橡和客家文化的全面整理与阐释。  相似文献   

2.
日益兴盛的客家研究集中在源流、语言、文化事象和文化特质四方面,而"身份认同"作为一条贯穿于这四大研究重点的内核逐渐显现。导致身份内核这一研究表述越来越清晰的动力是客家学与客家实践的紧密结合:方法的转向、地域的均衡化、研究者身份的多样化以及实践中"新客家运动"的兴起与推广。  相似文献   

3.
日益兴盛的客家研究集中在源流、语言、文化事象和文化特质四方面,而“身份认同”作为一条贯穿于这四大研究重点的内核逐渐显现。导致身份内核这一研究表述越来越清晰的动力是客家学与客家实践的紧密结合:方法的转向、地域的均衡化、研究者身份的多样化以及实践中“新客家运动”的兴起与推广。  相似文献   

4.
罗香林先生对客家研究的贡献是巨大的,他在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客家研究导论》一书中提出了许多的理论和方法,为客家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成为客家研究的一代大师。同时他还提出了一项客家区域研究计划,虽受时代的局限无法全面开展,但为后来客家研究指出了发展方向。文章对罗香林先生的客家学贡献及其区域研究计划进行分析,结合当前广西客家区域研究工作,探讨客家文化研究的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家文化研究方兴未艾,客家学的构建愈加受到重视,研究者应该用科学的方法、观点进行系统的研究。多角度、宽领域、深层次地探索其历史与源流、现状与未来的发展规律。通过对客家学的研究与构建作了有的放矢的回顾,分析其存在的困境,并提出了前瞻性的思考:客家学的建构应该作整体性的规划,客家文学的研究与构建必须得到进一步重视与加强。这既是为了构建客家学的需要,也是为了民族文化传承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一)客家是汉民族的一个民系。关于客家历史文化的研究,在上一世纪就开始出现。本世纪三、四十年代,著名历史学家罗香林教授的《客家研究导论》、《客家源流考》、《客家史料汇编》和《客家迁移及分布地图》等著作,成为客家研究的一个里程碑。近些年来,客家学在国际汉学和东方学中成为一门方兴未艾的热门学科,客家文化成了众多学者研究、探讨的热点。人们把客家人在跨越数千公里的累世流迁、漫长时代中的血火淬砺,以及艰辛环境中的锻冶和先贤父老的言传身教而形成的性格素质、思维方式和心理状态称之为“客家精神”,概括为刻苦耐劳…  相似文献   

7.
<正>客家文化的系统研究如果自罗香林先生的《客家研究导论》、《客家源流考》、《客家史料汇篇》等开创性著作算起,已有80余年,以历史学、文艺学、人类学、民俗学、艺术学等学科方法对客家文化作了较为深入的  相似文献   

8.
《嘉应学院学报》2016,(6):17-22
构建客家学教学研究信息支撑体系,彰显客家学学科的功能与价值,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路径是:客家的界定→客家学的确立→客家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客家文化的体验和认知→客家文化的认同和文化自觉→客家学特色资源的识别和挖掘→客家学特色资源的汇聚、标引和整合→对接特色办学和创业教育的需要建设客家学课程体系→通过客家学的教研与实践传承、弘扬和创新客家文化→客家文化产业化和客家产业文化化,实现客家学教研与创新实践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9.
客家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重要且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又因其发展的地域性显示出独特的多样性。论文在岭南客家文化作为客家文化重要源流的基础上探寻两者的关系,以“世界客都”梅州的客家文化论述岭南客家文化的相似性,以“客家古邑”河源的客家文化论述岭南客家文化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罗香林先生对客家研究的贡献是巨大的,他在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客家研究导论》一书中提出了许多的理论和方法,为客家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成为客家研究的一代大师.同时他还提出了一项客家区域研究计划,虽受时代的局限无法全面开展,但为后来客家研究指出了发展方向.文章对罗香林先生的客家学贡献及其区域研究计划进行分析,结合当前广西客家区域研究工作,探讨客家文化研究的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客家学的研究自19世纪末发端以来,罗香林是最早对客家民系作系统研究的奠基人。罗氏的学术思想对客家学研究启示多多。综观罗氏的学术著作,民族融合、文化融合的思想贯穿于字里行间。罗氏在论述客家历史源流时,在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强调其特殊性,引发了学术界的热烈讨论。本论题是在实践罗氏学术思想的基础上,结合田野考察资料有关客家研究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2.
<正>客家民间信仰在客家传统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客家传统社会离不开民间信仰,民间信仰也总是以传统社会为依存;要理解客家传统社会,就必须理解客家人的民间信仰。然而,长期以来,客家研究界的关注点基本都是停留在"客家"的定义、客家源流、客家文化特质等问题的探讨和争论上,而对客家民间信仰关注不多,即使有过一些成果,往往都是零散的个案研究。  相似文献   

13.
“客家文化特质与客家精神”全国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12月3-5日在赣南师范学院黄金校区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是研讨客家文化特质与客家精神。之所以确立这样的主题,主要是因为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客家问题虽然颇受学术界的关注和重视,但学者的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对客家源流、方  相似文献   

14.
客家氏族堂号和堂联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客家堂号和堂联中的地名,是客家人中原的发祥地,堂联的内容涉及祖宗迁徒经历、氏族宗风祖德和先辈的许多佳话典故。罗香林在《客家源流考》中说:“客家最重视族谱,而谱之为体,必溯其上世迁徒源流,故欲论客家之源流,不能不聚其谱乘以资归纳。”堂号和堂联是族谱的高度归纳,是族谱的“微型缩影”。这些堂号和堂联为客家文化、客家历史和客家民俗的研究提供了许多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一世纪客家研究在两岸都已经成为显学,并且走向深化文化交流与和谐发展的道路。两岸的客家文化有同源的关系,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又表现出不一样的客家文化风貌,值得加以探讨。文章以惠州市之客家文化事典编纂为例,说明客家文化事典的编纂,可以全面认识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有助于客家非物质文化之保存与发扬。  相似文献   

16.
客家研究自其诞生之日起就承担了为被歧视的客家人辩护的功能,但同时客家文化和所有地域文化一样是旧世界地理封闭和社会封闭的产物,在现代化和全球化潮流的冲击下,客家学与所有地区性文化一样都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全球化格局下,客家学的价值和功能应作大的调整,以使客家文化研究纳入人类文化中。  相似文献   

17.
面对21世纪,客家文化受到严峻挑战。如何"守护客家文化",这是摆在客家人与客家研究者面前的一项新的重大课题。所谓"守护客家文化":一是保护既存的客家文化;二是深入挖掘已被流失的与尚未挖掘的客家文化并对其进行深刻的研究。认识这一点十分重要,它有助于我们认识客家文化的独特性,有助于我们认识客家文化的价值和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客家研究的文化人类学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客家化既是一种地域化,又是一种族群化,需要多学科知识的整合与运用。由于客家研究起源于历史学,而且客家研究的学及其研究理论与方法均多出自于历史学科,因此化人类学在客家研究中远不如历史学为人们所重视。实际上,化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是深入认识客家化的重要手段,田野调查与深度访谈的基本方法在客家研究中理应得到重视和运用。  相似文献   

19.
从改革开放30年来出版的客家学书籍统计数据出发,分析了改革开放后客家研究方面的著作出版情况,这些客家学著作对客家文化研究的促进作用,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客家研究发展进程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谢重光与客家文化研究●杨际平谢重光,1947年1月生,福建省武平县人。198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历史系,获博士学位。现任广东汕头大学潮汕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国际客家学会理事、《客家》杂志主编。谢重光是近年来在客家学领域极其活跃的一位学者,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