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娜 《晋图学刊》2007,(3):77-79
文章从辨伪的历史、辨伪的内容、辨伪的方法等方面谈到了古人在古书辨伪工作上的历史功绩,同时也指出了他们的阶级局限性,提倡现代人要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他们的辨伪工作.  相似文献   

2.
王国强 《图书馆杂志》2006,25(8):64-67,M0080
由于崇古的心态、名利的引诱、政治的需要、学术上以求超胜等原因,汉代学者多有伪造文献以欺世者。自司马迁开始,刘向、班固、王充、马融、郑玄等人不断从事文献辨伪,取得了突出成就,发明了一系列可为典则的文献辨伪方法。  相似文献   

3.
陈景增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13):103-106
元代出版业出版大量的书籍,同时也出现许多版权纠纷问题。为应对这一问题,元代书籍版权保护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主要是在书刻管理、书籍出版标记使用、书籍辨伪等方面。元代的书籍版权保护贡献是明显的,对当代及后来出版物的版权保护都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是有意义的行为。  相似文献   

4.
郑慧 《档案学通讯》2012,(2):99-102
元代的档案文献辨伪,既有辨伪《古文尚书》、宋濂的《诸子辨》、辨伪《易.先天图》等实践,也总结出从授受源流、文章风格、重复词句等方面进行辨伪的方法,在中国档案文献辨伪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孙新梅 《兰台世界》2016,(13):142-145
中国历史上的辨伪活动,出现于先秦,但那时还是辨伪的萌芽阶段。到了汉代,先秦典籍在经历秦火与战乱之后,大量散亡,汉武帝开献书之路,汉成帝令陈农求遗书于天下,在此前提下,汉人出于崇古、炫名、牟利的目的,伪书大量涌现。既然有伪书,就有尊重事实的学者开展辨伪活动,并且归纳了一套比较系统的辨伪方法。  相似文献   

6.
文章论述了梁启超在辨伪学上的主要成就与影响,指出了梁启超在辨伪方面的不足之处,提出了辨伪工作者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书法文献辨伪是书法文献学的分支内容,自古以来虽有不少书家、学者就具体书论篇章的真伪和年代作出考辨.但对于书法文献辨伪的系统梳理仍显匮乏。本文试图对20世纪一百年间中国书法文献辨伪的发展历史、主要内容和特点等加以论述,以期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书法文献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并为今后书法文献学的建构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理明 《浙江档案》2003,(2):21-22
有不少同志来信来电,请教档案征集中的辨伪问题。笔者认为,档案辨伪除了需要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和掌握相关方法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熟悉档案工作,掌握档案形成及积累、管理的规律。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录,所以,任何一件档案原件,都包涵了极其丰富的历史信息。档案是由文件转化而来的,文件从起草、正式行文、流转到最后归档,要经历诸多环节,形成一系列的文件和档案特征,并留下历史的烙印,这些历史烙印正是我们打开档案真伪大门的钥匙。凡档案赝品,由于时代环境的变化,都或多或少的会留下伪造的痕迹,寻找这些伪造痕迹,就是…  相似文献   

9.
伪书脞语     
毛凌文 《图书馆论坛》2004,24(4):203-204,214
文章介绍伪书产生的两个原因,并对辨伪和正确看待伪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唐代史学家刘知几本着大胆的疑古精神对经史展开的辨伪方法,肯定了其在辨伪史上的价值和地位。  相似文献   

11.
古籍多有伪作已为人所通知,然古人于书之辩伪多为散论,直至明中叶方出一系统之辨伪专著胡应辟《四部正讹》。对古辨伪作一总结的,除《四部正讹》外,尚有宋濂《诸子辨》、姚际恒《古今伪书考》等。然三书均不能概括古之辨伪全貌,20世纪30年代张心藏合三书,搜辑各家之说,条分缕析而成我国目前所见最完整的一部集大成性质的辨伪学工具书《伪书通考》,为我国辨伪学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崔述与辨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崔述的生平及当时的学术背景,继而阐述了他在中国古代辨伪学上的成就和不足。  相似文献   

13.
《江西图书馆学刊》2018,(1):118-123
现代学者多将北宋和南宋两个朝代的文献辨伪当作一个整体来讨论。具体分析北宋和南宋在文献辨伪学者、文考辨书目数量和文献辨伪取得的成就等方面,认为北宋和南宋的文献辨伪在发展程度上并不处在同一个阶段。此外,分析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认为造成这一局面的因素主要包括文献辨伪学科发展的规律、两宋不同的学风和经济原因。  相似文献   

14.
梁启超是现代辨伪学的奠基者,他在辨伪方面的成就在中国辨伪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在继承前人辨伪理论的基础上,又有创造性发展,主要体现在剖析伪书的危害、设置科学的伪书分类、提出系统的辨伪方法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档案文献辨伪作为做好档案工作的基础,是档案文献编纂学中的重要环节。历史上不少杰出的档案文献编纂学家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阎若璩及其《尚书古文疏证》就是其中之一。阎若璩对《古文尚书》进行了系统的考辨,运用由根柢而之枝节之法,从文体、篇数、篇名等方面逐一考证,内容详尽,有根有据,从而使其论证立于不败之地,在辨伪发展史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尚书古文疏证》一书,不仅将《古文尚书》之伪铁定成案,而且,其敢于怀疑经典的辨伪精神与行之有效的辨伪方法,也给后世乃至当代的辨伪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古籍多有伪作已为人所通知 ,然古人于书之辨伪多为散论 ,直至明中叶方出一系统之辨伪专著胡应麟《四部正讹》。对古辨伪作一总结的 ,除《四部正讹》外 ,尚有宋濂《诸子辨》、姚际恒《古今伪书考》等。然三书均不能概括古之辨伪全貌 ,2 0世纪30年代张心合三书 ,搜辑各家之说 ,条分缕析而成我国目前所见最完整的一部集大成性质的辨伪学工具书《伪书通考》 ,为我国辨伪学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在古代文献学史中,明代学者受宋元以来的疑古辨伪之风的影响,肆力古学,在辨伪学方面取得了较大发展和重要成就。明人辨伪有理论的重大发展,其成就突出地表现在:系统总结辨伪学理论与方法,揭示了辨伪学的规律,使辨伪学走向成熟。明代学者在伪书考辨的实践上也有诸多成果,所考之书涉及经史子集四部。明人既有通考群书真伪,综合性地辨识古籍的著作,如宋濂的《诸子辨》和胡应麟的《四部正讹》;又有专著一书辨一部伪书的著作,如梅鷟和他的《尚书考异》。明代学者的成就对后世古代文献学的研究与发展起着导夫先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鹏 《图书馆学刊》2009,31(6):91-93
《四部正讹》是我国第一部辨伪学专著,在辨伪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有关它的研究,历年来学者们主要集中于对其辨伪方法及伪书类型的探讨上。但对其指导实践的“求真”辨伪思想少有论述。作者对《四部正讹》进行抽绎归纳,从其思想内涵、运用于实践的途径等诸多方面,对其“求真”的辨伪思想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9.
梁启超不仅潜心研究图书文献学,写下了一系列有价值的论著,而且身体力行创办图书馆,为中国的图书馆事业建立了丰功;他对图书馆学的贡献,一是创立了自己的图书馆学理论,二是对图书的辨伪和考订提出了创造性的新见;他是中国图书馆理论的拓荒人和创立者。  相似文献   

20.
档案文献辨伪具有明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档案人员参与到档案鉴辩中具有显著的优势,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鉴别的对象不仅仅只是档案文献本身,而且还要注重它们之间的历史联系.关于辨伪的方法,在了解作伪方法基础上,既要沿用传统的文献辨伪方法,又要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广泛借鉴相关领域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