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改前语现在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题都很强调"我",如上海市近年来的中考命题"我想唱首歌""我的视线""我眼中的色彩"等。有些作文题虽然没有出现"我"字,但其要求仍然离不开"我"。例如:"在学海中游泳",主语一般指"我";"悄悄地提醒",是"我"提醒别人,或别人提醒"我",也可以是"我"提醒自己。文章一般是用来表现自我的经历、见闻、见解、感悟和态度的,即使文章写的全是他人,其内容也是  相似文献   

2.
题目:悄悄地提醒【文题诠释】题目由两部分组成:"悄悄地"和"提醒"。主体是"提醒",但重点在"悄悄地"。题目要求中虽然没有出现文体的限制,但这个题目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叙事性,这和  相似文献   

3.
张红 《中文自修》2012,(1):52-53
2011年的中考作文题目是:悄悄地提醒。这是一个不错的作文题,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内容好写,因为"悄悄地提醒"在很多的场景中都可能发生,题目没有作时间、地点、人物、中心等限制,给了学生比较广阔的写作空间。当然,这个作文题还是有一定的限制的。首先,"提醒"有"在一旁告诉,以引起当事者注意"之意。而且,这个"提醒"最好有一定的深意,或者体现出提醒者的良苦用心。其次,"悄悄"要求这种"提醒"是"私下的,不为人知的"。  相似文献   

4.
《学周刊C版》2015,(31):156-157
<正>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结束,学生围着我又嚷嚷开了:"不知道从哪里写起,写什么。""是啊,随便写的。"看着平时机灵的学生一个个没把握的样子,我又读了一遍作文题目"其实,我也很__"。这个半命题作文以学生抒发生活中的真实感受为指向,题目也没有很刁钻的字眼,应该是提笔就能写成一篇丰满的文章。疑惑中,我联想到有一份《初中生作文现状调查的反思及梯级作文模式的构想》登载了"面对作文题你的第一感觉是什  相似文献   

5.
我的志愿     
这个题目是我小时候最不喜欢的题目,因为这样的作文太难写了。为什么难写?让我解释一下:如果写"做一个平凡的人",老师的评分一定很低,而且我也会被老师看成是一个胸无大志的人,这样会破坏我  相似文献   

6.
你很重要     
很喜欢作家毕淑敏的作品,她的文章总有一种让人内心有所触动的感觉。尤其是文章的题目,往往是一个视角独特的命题。比如"我很重要",比如"提醒幸福"……  相似文献   

7.
中考真题题目:今天,我想说说心里话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60分)(2013年上海市中考作文题)试题解读一、构思宜化大为小。"我想说说心里话",切忌泛泛而谈,要用具体的生活情景或事件来说话。再者,具体化了,也有利于思路的打开,文章内容的充实。我们完全可以沿着"在什么情况下想说———我想对自己说什么———说了的后果"这样的思路来写。这样构思,自有许多内容可以写。二、选材宜紧扣自我实际生活。越是自我的,越是新鲜的。正因为是自己所经历过的生活,感受越真实,体会也就越深刻。这个题目本身就规定了以"我"为叙述主角,我们就是要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找素材,可以是一件事,也可以是好几件事。正因为题目中有  相似文献   

8.
最近,我让学生写了一次作文,其中拟了这样一道题目:《除夕之夜我一人》。孰料题目刚写完,学生就哗然不已,说哪有这样的事情。结果写这个题目的学生寥寥无几,勇于写的学生,其文也是貌合神离。事后,我思索良久,是什么促使学生在情感上逆反这个题目?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的除夕夜都是在合家欢乐的热闹气氛中度过的,很少有“我一人”现象。因此在感情上就不认同。这虽然情有可原。但假如当时我只出这样一道题或是考试出了类似的题目,学生岂不是无从下手?很明显,在学生心中有一个普遍的心理障碍。 如果我们较深沉地考察一下学生的这种逆反,在其困惑后面也有理直气壮的理由。稍有文学理论知识的人都清楚.文学是生活的反映,这就决定了需要真情实感,需要人生经历。正如樊星老师所说:真  相似文献   

9.
正人们常说,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要写得波澜起伏,才能具有吸引力。怎样写出文章的波澜?一、欲扬法。"扬"是赞扬,"抑"是贬低。本来要赞扬某人,落笔却是先贬抑他;本来是要贬抑某人,落笔却先赞扬他。前者叫"欲扬先抑",后者叫"欲抑先扬"。这样写,能在前后变化中形成跌宕,在人认识纠偏中带来波澜。古时候,有位秀才为某个老寿星当众朗诵了这样一首祝寿诗:"这个婆娘不是人,天上王母下凡尘。养的儿子都是  相似文献   

10.
正每次坐在一起改作文时,同事总抱怨学生的"谎言""假事""雷同"的问题,学生只是在这样的文章中打上了是"我写的"的标签,却很难说是在"写我的"生活。作文这餐饭,如何寻找"接地气"的"食材",以及养成能烧家常菜的"厨艺",也就摆上了桌面。选材当然很重要,但语言锤炼也功不可没,其实可以用好我们手上的两张牌:日记和周记,即"每日一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要在不太长的时间内教会学生作文、论文,我认为,必须解决好以下三个“不很了解”的问题。其一,教师对所出的题目究竟应该怎样写,大致有哪些写法,不应该怎样写,大致会出哪些问题,往往“不很了解”。教师对自己所出的题目会不了解吗?有的教师甚至能亲自“下水”,写出一篇可供学生学习的文章来,这还不算了解吗?但事情并不这么简单。因为教师面对的是几十个生活经历、写作能力各不一样的学生,必须设身处地从他们的角度考虑写这个题目会出现的各种情况,而不应该也不可能让他们排起队来,跟着教师的思路走,模仿教师的某  相似文献   

12.
<正>我曾有幸参与了一次六年级毕业班的语文综合知识测试的阅卷工作,此次测试卷中的习作30分。该作文是这样命题的:什么是幸福?你幸福吗?其实只要你学会感受,生活中的幸福无处不在。请以"幸福"为话题写一篇习作,题目自拟,字数在500字左右。在我看来,这是命题很宽泛的习作题,只要围绕"幸福"这个中心来写即可,没有题材、体裁等诸多限制约束,没有过多的要求,对于即将毕业的六年级学生来说,写一篇这样500字左右的习作应该是信手拈来的。  相似文献   

13.
戴健 《小学生》2015,(4):14-17
变色龙大家都很熟悉,它身体的颜色会随着所处的环境变化而改变。生活中,其实也有这样的人,他们的脾气秉性、办事风格经常会有变化。所以呢,人们也会称他们为——变色龙。请以《我眼中的"变色龙"》为题,写一个你认为符合"变色龙"特征的人,并用生动的事例来说明他为什么是"变色龙"。题意分析:从题目中可以看出三个要求,一是要以"我眼中的‘变色龙’"为题,二是要用事例来说明这个人为什么是变色龙,三是事例要生动。现  相似文献   

14.
葛萍 《教育教学论坛》2014,(40):218-220
什么是作文·顾名思义,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习作和文章。中、高年级的学生都要求要学写作文,或写人,或记事。古语言道,"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那是不是心中有所想,口中有所言,就能写出文章呢?暂且先不说好文章。钱理群教授曾说过:"语文课应是一种精神漫游,应该是好玩的,有趣的。现在的语文却变得很可怕,不怕作文的学生太少了"。确实如此,现在许多学生害怕作文,即便写作,也是勉强为之,多空洞无物,言之无味。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要从源头抓起,在小学低年级就应该加强说话和写话训练,抓好作文的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15.
【作文题目】请以“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题目简析】这个作文题要求写一种声音。这声音可以是人的歌声、吆喝声、说话声,也可以是动物的叫声,还可以是音乐声、雨声、轮船鸣笛声等。“在记忆深处”暗示了作文的主旨:所写的声音令人印象深刻,很难忘。另外,题目中“一种”这个限制也不可忽略,不能写成多种声音。我是在爸妈精心呵护下长大的孩子,他们总是提醒我该添减衣服了,该做作业了,该关电视了,该起床了。小时候,觉得他们的提醒没什么不正常,可是渐渐地我烦了。看电视正  相似文献   

16.
正一次单元测验后,我习惯性地逐一翻阅学生的试卷,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运用情况。我把目光落在了最后一个题目上——写话,因为这次的写话是要求学生想象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学生第一次接触这样的题材,测试时我也没有提示,我很想知道二年级的学生对这次写话要求的理解,对未来有什么愿望。翻着翻着,一个学生写的话引起了我的注意。这个学生写道:"我未来的学习,早晨一来到教室,打开书就自动读起来,一拿起笔就自动写字……"这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17.
用"感激"唤醒"感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那是一次普通的作文训练,题目是"感动".记不起是哪一年了,应该是在高一年级.好像当时的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一个写作单元就有这样一个题目,我也觉得这个题目很适合高一学生写作训练.  相似文献   

18.
贺燕 《湖南教育》2015,(3):36-37
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中,写人作文的训练可谓是从未停止,那是不是学生就练得炉火纯青了呢?不然!我们常看到学生写人的作文"千人一面",我们常听到学生喊"这个作文我们写过",我们也常常感慨学生笔下的人物不够丰满。写作就是写生活,生活的河流永不停息,为什么学生的写作不能常写常新呢?笔者尝试以游戏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写人作文练习。一、猜一猜课堂上,我对学生说:"这次我们写作的主题是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但是老师想先跟你们玩个游  相似文献   

19.
一、运用"平面镜哲学",仔细观察生活 生活就是一面大镜子,镜子中包含着形形色色的人和事、色彩斑斓的景和物.而写作,又源于活生生的生活.源于生活的文章才是有生命力的文章.所以,在写作前,必须要学会观察生活.可学生却老是在抱怨:"我每天都过着家到学校、学校到家这样两点一线的枯燥日子,哪还有时间来观察生活啊?"很多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千篇一律:写人,不是"目光炯炯",就是"精神抖擞";写树,不是"枝叶茂盛",就是"参天耸立";写花,不是"姹紫嫣红",就是"绚丽夺目".还有的学生写起作文来是"茶壶里煮饺子--有嘴道(倒)不出",心里有话却苦于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20.
何郁 《教师博览》2014,(3):46-47
<正>如果一个作文题目出得好,就会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反之,就会关闭学生思维的闸门,使情感处于凝滞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考试作文题目出得好不好很关键。但我想说的是,我们不能指望所有的题目都出得合乎自己的口味,总有些题目是我们猝不及防的,是要硬着头皮写的,考试本来就是一种"强制行为",所谓"带着镣铐跳舞"是也。所以,学生要学会"知其不可而为之"。如果一个题目被人们写烂了,怎么办?比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