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继厚 《乒乓世界》2009,(4):146-147
本文作者周继厚是一位徽章收藏爱好者,业余从事徽章收藏研究20余年,收藏徽章10余万枚,本刊精选他藏品中乒乓球主题的予以刊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乒乓世界》2003,(8):i008-i009
北京的吴殿清老人退休前在友谊医院挂号处工作.他一生酷爱集邮,收藏了大量以乒乓球运动为主题的邮品。  相似文献   

3.
《新体育》2002,(10)
蔡振华(中国乒乓球队总教练): 他是一个好的运动员,但我希望他将来能成为一名好教练,而且要比我干得好!黄飚(中国乒乓球队领队): 刘国梁是一名优秀的运动员,对中国乒乓球事业的贡献很大。他热爱乒乓球,  相似文献   

4.
美国总统奥巴马已经离开中国,但他在中国的言行所留给我们的思考还远远没有结束,我特别注意到在<"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上海与中国青年对话"演讲全文>中,三次出现"乒乓球运动员"这个词,一次提到"体育竞赛",一次提到"乒乓球比赛".  相似文献   

5.
在孔祥智眼中,乒乓球是一个白色的皮壳,但在他儿子眼中,乒乓球是一个散发着诱人光彩的精灵,他小小的脑袋上立起几小绺头发,眼睛随着这个小精灵的左蹦右跳滚动,让他的头皮有点儿痒,但他真舍不得抬起左手或右手去拢一拢头发——因为那会让他的双眼离开紧紧盯了两个半钟头的乒乓球,他的小身体木成一座小钟,脑袋像个倒挂的摆,摆来摆去,摆去摆来。 那时,他差几天就是三周岁,17年后的这一天,他成了全世界乒乓球打得最好的人。  相似文献   

6.
《乒乓世界》2009,(4):10-10
如果说有哪个中国的体育项目在举国体制之下受益最大的话,那一定是乒乓球了。但是乒乓球并没有因此而成为人们想象中清规戒律密布的王国,身处其中的人感受起来,乒乓球的圈子更像是一个家庭。在乒乓球成为国球之后的大多数时间里,这个家庭的家长都是徐寅生。他行使一个家长的职责,但更多的时候却像一个长兄,中国的乒乓球圈子也因此保持着家庭的和谐气氛,而不是向家长制那边滑动。  相似文献   

7.
年度事件     
《乒乓世界》2009,(1):24-41
北京奥运会乒乓球比赛创多项纪录 北京奥运会闭幕后,下届夏季奥运会举力蜮市伦敦的市长约翰森在一次聚会上发表了一番颇为高调的即兴演说,对将伦敦冠以“世界体育之都”做出了解释。他提到了起源于英国的乒乓球运动。约翰森说:“尊敬的北京奥运会东道主中国代表队在乒乓球项目上的绝对优势显而易见,但这项伟大的运动也是在19世纪英国人的餐桌上诞生的。那个时候,人们给乒乓球起名为whiff wharf。现在我想对中国以及世界所有爱好乒乓球的人说,乒乓球终于要回家了。”  相似文献   

8.
吕海波 《乒乓世界》2014,(3):102-103
在中国乒乓球裁判界,张云庆绝对算得上是一位老前辈。尽管早已离开赛场,但他身上发生的故事却充满着探索未知的新鲜感和特有的时代烙印。  相似文献   

9.
夏娃 《乒乓世界》2002,(3):22-23
我的同行吉纳罗·博扎是意大利《米兰体育报》的记者,缘于对中国特别是中国乒乓球界所有人的一种超乎寻常的热情,他从一开始就一厢情愿地把我这个专门从事乒乓球报道的记者当成了他的中国朋友。  相似文献   

10.
是金子迟早要发光,尽管大多数中国乒乓球运动员都生活在刘国梁、孔令辉的光芒之下,但小将刘国正的才华还是适时地显露出来。他在45届世乒赛上一战扬名。他的沉稳、坚韧和冷静给中国观众和外国球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或许有人会问:刘国正和刘国梁有什么关系吗?是兄弟?这样的话总能让刘国正的母亲薛腊梅笑得合不拢嘴,其实刘国正是家里的独生儿子。 第一次接触乒乓球时,刘国正只有5岁。一天,薛腊梅带小国正到单位去玩,当时她的几个同事正在打乒乓球,5岁的小国正就在旁边兴高采烈地帮人捡球,一位同事看他对乒乓球的兴趣很大,就…  相似文献   

11.
Dreamer 《乒乓世界》2013,(8):112-115
STIGA我们再熟悉不过了,是乒乓球板收藏家们的重点目标之一,但它的历史却有一点神秘。我的STIGA收藏有别于一般收藏家喜爱的型号,是一众最熟悉的陌生人。  相似文献   

12.
接连在悉尼奥运会和大阪世乒赛上实现“囊括”的中国乒乓球队将再次“从零开始”。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富荣在2002年全国乒乓球工作会议上讲话时,分析了中国乒乓球界面临的形势:在奥运会和多次世界大赛上取得优异成绩,但国际乒坛近划发生了深刻变化,世界打中国的格局已明朗化,规则的改变带来不利影响。为中国队继续保持领先地位,他提出了要第二次创业。李富荣说,中国乒乓球经历了三个高峰期,一是26届至28届世乒赛,二是36届至39届世乒赛,三是1995年至今,但中间也有很大的挫折,失利  相似文献   

13.
相信很多人都看到了这样一幅图片:萨格勒布男单决赛后,王励勤高高跳起。王励勤背对着我,但我肯定他的表情是兴奋、激动。不过我认为这张图片是经典的原因,不是王励勤那一跳,而是那位坐在摄像机旁高举拳头叫好的老人。他不是中国人,但在体育面前,人无国界,这位老人也不仅仅是为王励勤叫好,他是在为乒乓球喝彩。乒乓球是体育运动,体育无国界,那么乒乓球又怎么会有国界?有国界  相似文献   

14.
随着体育界改革进程不断加快,俱乐部问题成 了1994年中国乒坛关心的焦点。听说中国乒 协副秘书长、中国乒乓球队领队姚振绪广泛征询了各地各级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意见,记者为此与他进行了一次对话。 记者:1993年底,北京、上海、江苏等地相继成立了乒乓球俱乐部,您认为在中国成立乒乓球俱乐部的条件成熟了吗? 姚振绪:我认为中国成立乒乓球俱乐部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首先,乒乓球运动在中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有许多企业愿意在乒乓球项目上投资;其次,中国经济的发展已经能够承担乒乓球俱乐部的费用;第三,乒乓球运动开展的条件比较简单,有两、三名运动员就可以组成一个俱乐部队参加全国比赛,不像足球,需要十几个人才能组成一支球队。此外,过去大  相似文献   

15.
国家体委乒乓球运动管理中心举办的中国乒乓球理论研讨会,于4月20~22日在上海体育学院举行,出席研讨会的有来自全国体育学院、体育科研所等的教学和理论研究人员,国际乒联主席、国家体委副主任徐寅生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徐寅生首先代表国家体委欢迎各位专家参加研讨会.他说:你们是专门搞教学、科研的,是一支很大很强的理论队伍.过去搞过不少研讨班,但在我的印象中,像这样的形式没有.理论也是科研的一个方面,发挥你们的作用来提高乒乓球理论研究的水平,促使乒乓球建设很快发展.我想请你们来的目的就是大家来议论议论,发挥你们的特长.他几次希望教学、科研人员“把自己看得重一点”.他说,我们体育学院不仅是招几个学生,打打乒乓球,学完了毕业分配,跟中国乒乓球没多大关系,要求也不高,一般懂一点,正手、反手就完了,就毕业了.我们不是这样的要求,这是低水平的,给你们增加一个任务,就是要从教学、理论、科研、训练上为中国乒乓球的水平提高,为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不然就埋没了你们的才能.可能过去要求不高,现在请你们来就想在这方面组织起来,形成一支很强的力  相似文献   

16.
喜看一支生力军──访中国大学生乒协孙麒麟、王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一月,全国大学生高级教练员培训班期间,记者在镇江见到了上海交通大学体育部主任、中国大学生乒协秘书长孙麒麟教授。他见面便说:“《乒乓世界》应该写一写我们大学乒乓球。这些年,大学生乒乓球已经形成了相当的规模,是中国乒乓球一支新的主力军”。说着,他报给我一大堆数据: 1992年至 1998年,中国大学生队共参加了四届世界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1994年获5项冠军、1996获两项冠军,1998年获5项冠军;还获得美国、日本、波兰公开赛、大学生俱乐部赛四项冠军;1996至1998年连续三年打入全国甲级联…  相似文献   

17.
十几年来,“金择洙”这个名字似科成了韩国乒乓球的代名词,提到韩国乒乓球,就不能不提金择洙,提到金择洙,就一定会想到韩国乒乓球。在与中国选手多年的较量中,金择洙负多胜少,但他屡败屡战,愈挫愈勇。似乎是命运使然,一直跻身于世界一流高手行列的金择洙,始终未曾得到过任何一次男单世界冠军,每次金择洙失败了,球迷们都会想:下次,也许下次就“轮”到他了。随着时光一点点流走,金择洙  相似文献   

18.
振荡着亿万群众和球迷之心的CCTV乒乓球擂台赛,在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关心下,已经红红火火地进行了两年多,它是中国乒乓球运动史上的一个创举,并以贴近群众的编排和演播方式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赞赏。它在推动中国乒乓球运动、促进群众健身运动中所起的作用不可估量,必将载人史册!那么这个节目是如何诞生的呢?九十年代初,当许绍发先生不再担任国家队总教练时,总感到事情没有做完。依然割不断与乒乓球的情缘,他认真思考着如何以新的形式来发展中国的乒乓球事业、1996年,中央电视台的新年钟声敲响之时,他萌发厂在电视上举办乒乓球擂台…  相似文献   

19.
赵家强 《新体育》2003,(9):40-41
他被认为是天才,却厌倦读书,独倾情于乒乓球事业…… 他的防守攻击型打法显示威力,被中国乒坛张燮林称之为“一鸣惊人”…… 韩国超级替补、世界排名第61位、第一次出征世乒赛的他连续淘汰庄智渊、马琳、格林卡等乒坛名将,勇夺亚军,连韩国人都大呼“没有想到”…… 他从小梦想到中国打球,如今如愿与中国乒乓球超级联赛“亲密接触”…… 他就是韩国的乒乓球希望之星朱世赫。  相似文献   

20.
陈洁 《乒乓世界》2000,(2):18-19
今年一月,全国大学生高级教练员培训班期间,记者在镇江见到了上海交通大学体育部主任、中国大学生乒协秘书长孙麒麟教授。他见面便说:“《乒乓世界》应该写一写我们大学乒乓球;这些年,大学生乒乓球已经形成了相当的规模,是中国乒乓球一支新的主力军”。说着,他报给我一大堆数据:1992年至1998年,中国大学生队共参加了四届世界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1994年获5项冠军、1996获两项冠军,1998年获5项冠军;还获得美国、日本、波兰公开赛、大学生俱乐部赛四项冠军;1996至1998年连续三年打入全国甲级联赛,1999年打入全国超级联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