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新闻世界》2012,(8):1-1
近段时间,部分都市报报道中不同程度的出现“十多”现象:报道外地丑闻多;报道外国的奇闻多;报道明星的绯闻多;报道买彩票的获大奖多;报道高级干部腐败多;报道新提拔干部质疑多;报道问题食品多;报道交通事故多;对海外华侨华人报忧多;报得不准的事也多。虽然报道的大多基于事实,但失去平衡难免产生负作用。  相似文献   

2.
提升时政会议报道的可视性就必须要深挖资源,增加报道的分量感;提炼精髓,增强报道的关联度;变换主角,增强报道的信息量;转变视角,增强报道的政策性;创新形式,增强报道的可看性,真正地把会议报道的三贴近原则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3.
点击传媒     
《新闻天地》2007,(11):47-48
会内会外联动立体报道十七大;多方“互动”提升报道影响力;推进文化报道 提升报道品位;传播知识 服务读者  相似文献   

4.
视野     
关于电视经济报道十月间在山东枣庄举行的全国电视学研究委员会首届年会暨经济报道理论研讨会认为,当前电视经济报道存在以下问题: 1、一般化动态报道多,生动活泼的报道少;2、抽象、空洞的报道多,具体、感人的报道少;3、来自办公室的报道多,来自调查研究的报道少;4、会议报道多,基层报道少;5、工作部署报道多,工作进程、发展经验报道少;6、播音员解说配画面报道多,现场采访报道少;7、结论式报道多,进行式报道少;8、见物不见  相似文献   

5.
刘丽 《记者摇篮》2009,(12):32-32
什么是深度报道呢?美国哥伦比亚新闻研究生院在教程中谈到新闻报道的层次时,曾提出“三层报道”概念:第一层报道是事实性的直截了当的报道;第二层报道是发掘表象背后实质的调查性报道;第三层报道则是在事实性和调查性的基础上所作的解释性和分析性的报道,深度报道指的就是第三层报道;  相似文献   

6.
在讨论了新环境下媒体与法庭的关系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公正报道庭审的法律依据,即:庭审报道的核心就是报道证据;庭审报道需关注的其他法律问题;媒体在庭审报道中易犯的错误;庭审报道的公正原则。  相似文献   

7.
对齐鲁电视台《每日新闻》的交通事故报道的内容分析显示,交通事故报道是常规性报道,数量常随着极端恶劣天气升高;以四分钟以内的消息类事故报道为主;视频素材的来源多样;报道基调多为中立。电视新闻中交通事故报道的创新路径包括:重视事故后续跟踪报道,采用多元可视化的呈现方式报道交通事故,改进交通事故报道机制,报道方向逐步向公共新闻转型。  相似文献   

8.
针对近几年来报纸杂志上反面人物报道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搞好反面人物报道的4条途径:充分认识反面人物报道在舆论监督中的重要作用;正确处理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与反面人物报道的关系;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和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发挥反面人物报道的正面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军事演习报道规模的选择,要从国家政治外交和军队建设大局出发,把握演习报道的时与度;报道角度的选择,要根据演习的不同特点和宣传需要,选准报道切入点;报道样式的选择,要着眼提高演习报道的综合效益,运用不同新闻体裁;报道途径的选择,要适应全媒体发展大势,融合多种传播手段。  相似文献   

10.
新华社在总结1998年“两会”报道的文章中,把“两个’报道分成十一个方面: 一、程序性报道;二、中央领导同志活动报道;三、深度报道和专题报道;四、各代表团审议报告的综合报道;五、现场特写新闻、通讯;  相似文献   

11.
特定日的报道包括各种纪念日报道、节假日的报道和其他一些特殊意义日期的报道,如每年一度的国庆节的报道,元旦春节的报道;母亲节、儿童节、老人节的报道;爱眼日、爱牙日、植树节、环保日、无烟日、戒毒日、防艾滋病日的报道;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12.
外事报道从写作角度而言,关键是内容的选择和写作的技术处理问题。文章侧重从外事报道写作的技巧层面进行分析,认为外事报道的写作应实事求是;在导语写作上应勇于突破、创新;充分发挥背景在外事报道中的作用;注意采用白描、特写的手法,增强外事报道的现场感和可读性;写作语言应平实,遵循客观报道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赵宇 《东南传播》2018,(5):58-61
通过对《中国青年报》1997年至2017年关于同性恋的新闻报道进行内容分析以及文本分析,考察其在上述时间段里建构的同性恋媒介形象.主要发现有:总体报道数量较少;报道时间上持续关注同性恋群体;报道侧重于传播观点、告知信息;总体以中立的报道倾向为主;主要采用单一的外视角叙述,多采用高危人群、身份认同以及污名化的报道策略;同性恋者在报道中总体呈现被艾滋病裹挟的形象.  相似文献   

14.
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应注意把握报道时机。新闻媒体要实现对报道时机的有效把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报道时机与报道时间;报道时机与受众心理;报道时机与社会环境。只有较好地控制了这些因素,才能把握好报道时机,有效地引导舆论。  相似文献   

15.
通过随机抽样抽取非民族地区的《北京日报》近三十年来关于少数民族报道进行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旨在考察非民族地区的媒体如何再现少数民族形象。主要发现有:少数民族报道总体数量偏少;报道侧重于告知信息;政治和文化是有关少数民族报道的重点;报道态度总体上呈现“中立”为主的立场;少数民族报道多采用事实叙述的方式,采用“文化吸引”和“帮助扶持”作为主要的叙事策略;少数民族在报道中总体呈现出受到帮助扶持以及具有丰富多彩文化的形象。  相似文献   

16.
许彭 《新闻世界》2011,(5):46-47
深度报道是一种全面、深入的新闻报道形式,创作广播深度报道应该结合深度报道的特点来进行。笔者认为可以从选择典型、显著的新闻事件;挖掘事实的深层内涵;注重现场采访,全面收集各种音响素材;注意从现象中过滤并提炼信息;叙议结合,充分发挥深度报道的评论功能五大方面来做好广播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17.
如何把后勤报道做深做活,增强对读者的吸引力?《后勤》杂志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其具体做法是:精心策划,做有分量的报道;聚焦前沿,做有深度的报道;专家发声,做有权威的报道;改进文风,做有趣味的报道。  相似文献   

18.
<正>引言这几年,连线报道以其时效性强、现场感强而被广泛使用。但连线报道是记者与主持人共同完成的访谈式报道,与传统的报道形式不同,主持人的作用非常突出。本文就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主持人是连线报道的主导大家知道:所谓连线报道就是指广播电视记者在新闻发生地用电话接通直播室,直接向听众报道新闻的一种形态。它与文字报道、录音报道和录像报道不同,文字报道、录音报道和录像报  相似文献   

19.
报道面窄,是个常见病。就经济报道来说,反映经济建设的多,反映经济生活的少;写事多,写人少;写人中,又是写领导多,写普通群众少;表扬报道多,批评报道少;微观报道多,宏观的报道少;肯定的经验报道多,探索性的报道少;发达地区的报道多,后进地区的报道少……有一篇来稿,是反映苏南某乡变化,投本报“乡镇新谱”栏的。该乡过去贫困,乡集镇只不过是土路穿中过,破屋竖两边。那飞扬的尘土、低矮的店屋、倾斜的门框与憔悴的农民,  相似文献   

20.
5G时代,视频或将成为人们最重要的信息传播方式,短视频正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主流媒体也将借此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从目前主流媒体的短视频新闻报道看,主要通过入驻短视频平台和自建平台两种途径展开短视频报道,总体看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然而短视频新闻报道也存在若干不足之处:传播内容同质化严重;报道语态亟待改变;报道缺乏用户思维.对此,本文提出如下建议:充分发挥主流媒体视频传播矩阵潜力;提升短视频新闻报道制作水平;拓宽传播渠道与跨平台内容输出;注重短视频新闻报道交互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