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画自古就有宫廷画院的院体画、民间的画工画和文人士大夫画之分.几千年阴阳五行学说,儒、释、道的哲学思想和源远流长的文学积淀.中西文化的碰撞,新旧社会的交替.历代许多古今美术的相互渗透.为中国画的审美与表现奠定了极高的学术欣赏、审美内涵及存在形态.并确立了在世界绘画中无法比拟、无可取代的崇高艺术地位,自古以来一直处在世界优秀艺术之颠.成为永不凋谢的奇葩.  相似文献   

2.
英吉 《阅读》2011,(Z1):54-55
年画,顾名思义,就是过年时贴的画。传说很久以前.有名叫神荼、郁垒的两兄弟.专门监督百鬼,发现有害的鬼就捆绑起来去喂老虎。于是黄帝就在门户上画神荼、郁垒的像用以防鬼,这个神话就是后来"门神"画也就是木版年画产生的缘由。宋代出现雕版技术后.为年画提供了技术制乍条件,促使年画不断发展。随着年画的广泛流传.其内容和功能也  相似文献   

3.
孙晓山 《阅读》2012,(10):22-23
“秋天像一首诗,秋天像一支歌,秋天像一幅画,秋天像一个美丽的童话。”是啊,秋天来了,放眼自然,是多么迷人的一幅风景画啊。那么,就让我们拿起笔来,描绘一幅迷人的秋色图吧。  相似文献   

4.
"真"乃艺术之生命,是艺术作品最基本的审美品格.担当禅画艺术的本真之美,缘于他的性情之真.面对曲折多变的人生际遇、个性磊落炽热的担当仍然忠实于自己的真实内心,不随波逐流,不屈从权贵,情愿结茅山野,遁入禅门,以毕生精力和心血去寻求更深更高的宇宙"真理",去体悟禅宗的"真如"、"真心".他的禅画作品通过禅家的"触目而真"和"即是而真"贯通事理,呈现出圆融无碍的本真之美.这种本真之美又具有主观心性的自在自然、"独抒性灵"的绝假存真、"唯心任运"的不拘成法、天然无心的童心趣韵等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5.
在一次美术课教学中,我让一班学生画一幅自由想象中的昆虫;二班学生临摹我事先准备好的昆虫挂图、并规定好作画的几个步骤颜色、先画哪部分、后画什么、怎样抓特征等。结果二班学生大都能按老师要求临摹准备,非常像范图上的昆虫。而一班学生画的轻松自由,我并未规定如何画,让他们凭着自己的思维和想象,有的把昆虫画成了  相似文献   

6.
《更法》①【原文】孝公平画②,公孙鞅、甘龙、杜挚三大夫御于君③,虑世事之变④,讨正法之本⑤,求使民之道⑥。【注释】①更法:变法。②孝公:姓赢、名渠梁。秦献公之子。秦国的第二十六个国君。公元前361——前338年在位。在位期间任用商鞅,实行变法,有力地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奠定了秦园富强的基础。平:同评,即评议。画:计策。③甘龙,杜挚(zhì至):孝公的臣子。秦国的奴隶主贵族代表人物。大夫:官名。职位在卿之下,士之上。御:侍候。君:国君,这里指秦孝公。④虑:考虑,商议。变:变化,变革。⑤讨:讨论、研究。正法:立法。本:原则、根本。⑥求:寻求、探求。使:役使、统治。道:办法。  相似文献   

7.
一、分子——猴子攀云梯在演示分子的扩散现象时 ,分子十分微小 ,看不见摸不着 ,让学生难以想象 ,难以理解。然而 ,笔者在课堂上增做了一个猴子攀登云梯的实验 ,激起学生的无限兴趣 ,学生巧妙地“看”出了分子 ,顺利地踏入了分子世界。实验设计如下 :1.上课前 ,先准备一条长 30 cm、宽 1cm的纸条 ,用酚酞试液在纸条的上、中、下三个地方各画一只小猴子 ,再将纸条插入一根Φ 2 0 m m× 30 0 m m的直玻璃管中 ,并用较浓的盐酸湿润纸条 ,使之紧贴玻璃管的内壁上 ,最后用棉花封住两端管口。2 .上课演示时 ,先将盛有浓氨水的小试剂瓶放在桌上 ,并…  相似文献   

8.
一、回眸古代均田之制三百年以镇压汉末黄巾大起义为契机,封建统治阶级把整个中国拖入三国两晋南北朝四百年的大分裂之中.其间兴灭的所有政权中,立国时间最长的,当属崛起于十六国后期、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北魏(386—534年).大分裂期间的北方十六国大乱.接踵西晋“八五之乱”的爆发,长达一百三十多年,当时各族统治者建立的国家,先后竟达二十多个.其中不少政权(包括北魏)的统治者以杀戮为能、抢劫为荣、掠人为乐,致使中原大地处处人烟大减、田园荒废、经济凋敝.然而与其他政权相比,北魏的高明之处,在于它更有效地取得汉族地  相似文献   

9.
摘要:曾衍东不仅以<小豆棚>与袁枚的<子不语>、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齐名,而且他还是一个大画家和画论家.有"今画"和今画论<七如题画小品>行世.他的"今画"全部是当时现实生活的反映和表现,这在清中期的画家中是极为罕见的;他的画论就当时人物、现实题材等均有一系列创新之见,对当代画家颇有参照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文艺发展史上,王维画的《袁安卧雪图》是有影响的作品之一。这幅画问世以后,即引起评论家的注意,有贬有褒,争论不休。但争论的焦点并不是整个作品的好坏,而是集中在对其中所画的“雪中芭蕉”应如何看待的问题上。诋之者谓其“不知寒暑”,辩之者称其“不拘四时”,誉之者美其为“得心应手”、“造理入神”,是“艺苑奇构”。争论热烈而持久,从对一幅具体作品的品评演进为对一种艺术表现手法的探索。“雪中芭蕉”因此成为讨论南宗画和神韵说的著名例证。历代关于“雪蕉”的争论的意见,可以归纳为两类:一是通过对雪中有无芭蕉的考证,推断这幅画的得失;二是对雪中芭蕉寓意的辨析。分别略述如次: 据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七引唐张彦远《画评》谓:王维画物,多不问四时,如画花,往往以桃杏、  相似文献   

11.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的杜甫,像凤凰是禽中之王一样,是诗中之圣.作为杜甫常用的一个诗歌意象,凤凰意象表现着杜甫高远的心灵视角和高贵的人生精神,是杜甫的精神图腾与生命象征.  相似文献   

12.
乍一看,小学美术与作文教学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其实,就如书与画,它们之间是同源的.我们的祖先就是先用画记事,到后来,由画发展成为文字.画也好,文字也好,无非是记载,直到后来它们才形成分支,并且越分越细.我们暂不提这段发展史,单就现在的小学美术与作文教学的融合、相辅相成来谈谈.  相似文献   

13.
本文旨在探讨分析唐代诗与画相融合、相互借鉴、共同发展的渊源,并浅谈二者之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学讲求意境和性灵,非模糊语言难以完成表达的使命;中国文学是“诗中之诗”和“画中之诗”,这使使用模糊语言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5.
宋代军事、经济积贫积弱而文化极盛于世,邓广铭认定"宋代学术文化的发展,其所达到的高度,可以毫不含糊地说,在中国已往的封建王朝历史上是不但空前而且绝后的。"宋画深受禅宗与理学影响,宋代画论、画评、画史在中国美学史中占重要地位。邓椿"画为文极"观正是文人画派理论升华与人格理想之深层文化审美写照。  相似文献   

16.
体育教师为了上好一节篮球课,往往课前要花费较长时间画球场.如果做"端线篮球"游戏,还需要在新开辟的场地上进行测画.由于篮球规则较多,场地复杂,所以难记难画.一般有经验的教师,多采用目测和步量法,能在没有帮手、没有皮尺、没有规则的情况下,用较短的时间把篮球场画好,提高了工作效率,快速地完成课前准备工作.虽然这样的球场画得还不够标准,但对新教师来说,也是很难做到的.  相似文献   

17.
麦积山石窟第127窟《维摩诘经变》壁画以"异品同构"的构图方式出现,将多品的内容由一个故事情节互相穿插起来,为早期经变画(始于隋,盛于唐)向大型经变画演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画面采用中国画特有的以线造型的技法,吸收了魏晋南朝士大夫崇尚的"秀骨清像"式的造型风格,以形传神;细节处理上富于变化,动静结合,具有极强的节奏感,气韵生动。  相似文献   

18.
李叔同 《美育学刊》2021,(6):F0002-F0002
此画作于李叔同留学日本期间。《广洽纪念馆》([新加坡]广洽纪念馆编辑委员会编,2007年3月)第43页收此画,裱纸注:"李叔同(弘一大师)第一次所作之木炭画。原画藏丰子恺处。"福建人民出版社2019年12月版《弘一大师全集》(第3版,修订2版)第八册·文艺卷、杂著卷、书信卷第163页注此画"一九〇六年作于日本东京"。此注之依据今未见。  相似文献   

19.
梁方媛 《阅读》2023,(33):42-45
<正>我花了四年时间画的像拉斐尔,却用了一辈子学会像孩子一样画画。——巴勃罗·毕加索毕加索与面具的故事,要从1906年深秋的一天说起。19岁的毕加索在好友亨利·马蒂斯的工作室发现了他收藏的非洲雕刻。与当时传统绘画宣扬的精准描摹相比,毕加索发现非洲雕刻那种自由、稚拙、简单的风格才是他想要追求的艺术。  相似文献   

20.
正在数学试卷、论文、电子教案等编写过程中,我们经常要作出数学图形图像,若用Word自身携带的绘图工具绘制,多有不便。比如一些曲线的形状很难画得像,画到位,作图时修修改改,颇为费力,所以需要借助一些辅助工具或插件来完成。下面介绍几何画板、Excel、SXuser、轻松工具箱、数学工具等,它们各有千秋,特点分明。1使用几何画板先使用几何画板绘制图形图像,保存为"emf"格式或"wmf"格式后插入Word中,这样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