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务劳动劳务合同”漫谈赵忠心实行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以来,社会上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就连家庭里也出现了一些新鲜事。比如,家长跟孩子签订“家务劳动劳务合同”,就是其中之一。有的家长听说在外国的家庭里,孩子做家务活,父母就付给孩子一定的劳务报酬。于是,...  相似文献   

2.
作父母的都希望孩子成才,但许多父母对成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家庭中的劳动教育却多有忽视。有些父母故意不让孩子参加家务劳动,以为这样做是在给孩子创造一个幸福的童年(在那些缺少父亲或母亲的家庭,家长更舍不得让孩子干活,以“弥补”孩子缺少父爱或母爱的不足);还有一些父  相似文献   

3.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让孩子参与家务,对孩子和家长来说都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对孩子来说,能培养他们的劳动习惯、分担家庭责任并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对家长来说,能节省家务劳动时间和增加亲子间沟通的机会,促进整个家庭的温馨和睦。德国法律规定,6岁以上的孩子必须帮助父母干家务。事实上,对各国的中小学生来说,家务应该是一门“必修课”。下面向家长提供一些为孩子分配家务劳动时必须注意的原则和备选菜单。六项原则1.做家务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不好好读书,长大了去扫地。”很多家长喜欢用类似的话训孩子,无形之中把劳动放在…  相似文献   

4.
家务和报酬让孩子参加家务劳动,并付给一定的报酬,能帮他们树立独立意识,让他们知道自己挣钱的价值,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明白家庭里的每一个成员都有义务和责任参与家务劳动。当然在钱之外,家长还可以把很多孩子喜爱的东西作为报酬,如请他们看场电影或让他们多玩一会儿电脑。1.确定孩子同意做这项家务。2.和孩子一起建立一项合理的工资和奖赏制度。3.严肃地对待孩子和孩子的工作。4.如果孩子所做的这项家务是长期的,和孩子制定一个类似“劳动合同”的书面协议。5.固定某一天作为发薪日。6.保证孩子在一些长时间家务劳动中的“中场休息”…  相似文献   

5.
什么都能干     
如果您的孩子已经摆出了一副“什么都能干”的架势,您就可以充分利用他的热情让他做些什么。虽然从表面上看,您自己做可能更容易一些,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对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最重要的就是通过做家务来学习如何与家庭成员密切合作。如何让孩子养成定期做家务的习惯?最好的办法就是为孩子“什么都能干”的态度加一点儿助力,您可以对他说:“你长大了,我还真需要你帮忙做点儿事情呢!你觉得自己能干些什么?”不管是收拾餐桌还是喂狗,都能成为他的工作。而您要做的事情就是让孩子知道,家里人就靠他把这个工作做好了。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  相似文献   

6.
一天,四岁的儿子小鹏吃过饭,就把碗筷一一收拾到水盆里,然后满有信心地问我:“爸爸好讲故事了吧?”我这才恍然,原来我曾这样要求过孩子:你把碗筷收拾好,我就给你讲故事。这时,我当然履行了诺言。这件事也提醒了我,通过诱导,孩子是能愉快地参加适当的家务劳动的。  相似文献   

7.
体验艰苦劳动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应该给孩子体验艰辛和痛苦的机会。有一项调查表明,我国的城镇儿童,每天做家务劳动的时间平均只有12分钟;而在其他一些国家,对中小学生从事家务劳动的时间都有相关的立法,其中规定每天从40分钟到1.5小时不等,并纳入学校的考核项目中。事实说明,我国现在许多中小学生很少做、甚至不做家务劳动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个案一10岁的小刚在饮水机上接了一杯开水,准备招待同学,但小刚的手被烫红了,水洒了一地。妈妈立即埋怨道:“用得着你倒水吗?你看烫着了吧!快抹点药……”个案二“爸爸,我切破手了,快来帮我!”9岁…  相似文献   

8.
教育文摘     
家务劳动在儿童早期教育中的作用在早期教育中训练孩子动手操作,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家务劳动。这样做有三个好处。一是孩子从小从家务劳动中体验到责任感、自信心和独立性,长大后能意识到自己对社会的责任,有  相似文献   

9.
有关方面曾对各国小学生每天劳动时间作过统计:美国孩子每天的家务劳动时间是1.2小时,韩国孩子每天07小时,英国孩子每天0.6小时,法国0.5小时,日本0.4小时,中国孩子每天家务劳动时间约0.2小时。研究者通过对中国某幼儿园100名6岁儿童的家长问卷调查发现,有86名家长反映孩子在家什么活都不做,有9名家长反映孩子在家长的催促下偶尔做点家务活,有5名家长反映孩子在家能帮助家长做家务活。哈佛大学学者在进行了二十多年的跟踪研究后,得出一个结论:爱于家务的孩子与不爱于家务的孩子相比,成人后失业率比为1:15,犯罪率比为1:10,离婚率与心理患病率也有显著差别。由此可见,参加家务劳动不仅仅是孩子为父母分忧的权宜之计,更重要的是它关系到孩子今后的就业成才和生活幸福。专家认为,要让孩子热爱劳动,家长要成为孩子的榜样,让孩子模仿家长的家务劳动,让孩子体会到劳动的快乐,逐渐养成劳动的习惯。  相似文献   

10.
在日常生活中,有种教育资源往往容易被家长忽视:那就是看似简单平常,而实际上对孩子非常有意义的家务劳动。幼儿参与家务劳动好处多多家务劳动开发孩子的大脑潜能。很多成人认为,家务劳动主要是一种体力活动和家庭琐事,是较少智力含量的简单活动。其实,对于幼儿来说,  相似文献   

11.
日本的家教有如下突出特点: 一、重视礼仪教育:日本家庭教育非常重视对子女的礼仪教育。母亲做好了饭没告诉孩子吃,孩子是不能自己先吃的。孩子在吃饭前,必先说一声“那就不客气了”。孩子离家或回家都有一套礼仪规矩。孩子每次出门都要和母亲、父亲说一声“我走了”,每次回家进门都要说一声“我回来了”。日本孩子文明礼仪行为已成为他们的习惯。二、重视对孩子的自立教育:日本家庭从小就培养孩子自主、自立的精神。大部分家庭要求孩子做家务劳动,包括烧饭和吃饭前后的帮忙;让孩子收拾整理自己的房间及身边的东西;让孩子自己去买东西等等。  相似文献   

12.
嘉心良 《家教指南》2005,(10):30-31
“给孩子布置家务是让孩子建立自我价值感和相信自己能力的一种最好的方式。”家庭教育家伊丽莎白·邦得里说:“习惯于承担家务的孩子,在走向成年的过程中,往往比那些缺乏这种体验和责任感的孩子更容易适应生活。”让孩子建立自我价值感、自信心与责任感的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孩子布置一些适合他们干的家务劳动。从小就干家务活儿的孩子,长大以后往往比不干家务的孩子更懂得如何照顾好自己。他们从小就懂得干好一件工作是多么有价值,每完成一项工作是多么让人快意。如果孩子学会了为家庭奉献,父母和孩子双方都会从中受益。当孩子能够分担家里…  相似文献   

13.
一一年春节,我到一位朋友家拜年。吃饭的时候,朋友的孩子一失手,碗掉在地上,“哗啦”一声,碎了。朋友生气了,说:“看你!做什么事都是冒冒失失的,连个碗也端不住……”孩子不安极了,要哭。孩子的奶奶却笑着说:“碎(岁)碎(岁)平安!碎(岁)碎(岁)平安!再找个碗来!”  相似文献   

14.
女儿小时候遇到麻烦时,我常喜欢和她做一种“提问——回答”的游戏。常常是妈妈很大声地提问“:选择快乐还是选择不快乐?”女儿更大声地回答“:选择快乐!”“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幼年时期,是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性习惯的关键时期。孩子出生后,我就在考虑,女儿将来在处境艰难的时候,如果她能懂得选择快乐,就能笑看人生,继续愉悦地生活。于是,我开始有意识地教育孩子学会“选择快乐”。孩子你别哭孩子嘛,哪有不哭的,只不过是爱哭、不爱哭,好哭、不好哭的区别而已。女儿满月后,我和她转移阵地,来到农村的奶奶家(我和先生两地分居)。由…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城镇的中小学生中,不少应该有生活自理能力和家务劳动能力的孩子,在家里还是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并不都是因为孩子不愿意参加家务劳动,不少的家庭是家长不让孩子参加。有的家长怕耽误孩子的学习时间,说什么“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你什么家务活也不用干,我给你做牛做马也认了”。还有的家长认为,让孩子做家务,他们不会做,还得跟他们费口舌,弄不好还得“返工”。让孩子干,还不如自己“承包”下来,虽累一点儿,倒也省心。这些想法,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但这表明很多家长对家务劳动的道德价值缺乏认识。我们…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我带着孩子回国探亲,亲朋好友都热切地询问美国孩子放学后干些什么。我谨以母亲的身份,谈谈在美国公立学校上学的孩子,他们在放学之后都干些什么,也许能对老师和家长有所启发。记得我的孩子上小学一二年级时,每天下午2点半左右,背着小书包,蹦蹦跳跳地回来了。他把书包一放,就在外面玩。我叫住他:“先做家庭作业,再去玩。”  相似文献   

17.
问:我儿子今年5岁,平时他和那些有教养、懂道理的孩子能和平相处,但总是处于被“指挥”的位置。如果碰到一些霸道的孩子,他就更是“吃败仗”,每次都被欺负得眼泪汪汪。比起其他的孩子,他的自我保护能力一直很差。俗话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我和他父亲都忠厚老实,我们希望孩子能在  相似文献   

18.
一年春节 ,我到一位朋友家拜年。吃饭的时候 ,朋友的孩子一失手 ,碗掉在地上 ,“哗啦”一声 ,碎了。  朋友生气了 ,说 :“看你 !做什么事都是冒冒失失的 ,连个碗也端不住……”  孩子不安极了 ,要哭。  孩子的奶奶却笑着说 :“碎 (岁 )碎 (岁 )平安 !碎(岁 )碎 (岁 )平安 !再给孩子找个碗来 !”  一句话 ,说得大家都高兴起来。孩子脸上的沮丧、不安也一扫而光。家庭里立刻又洋溢着节日的祥和气氛。  我佩服朋友母亲的说话艺术。一句“碎 (岁 )碎(岁 )平安” ,把由孩子打碎碗而带来的“晦气” ,转化为吉祥。我们当老师的 ,每天不知…  相似文献   

19.
生日礼物     
贝贝的生日快到了。这几天,她一直追着我问:“妈妈,你送我什么生日礼物呀?”我想往年孩子过生日.我们不是给她买玩具就是买图书,可她却一点也不知道爱惜,损坏的和丢失的不知有多少。今年孩子的生日该给她什么好呢? 那天,我和贝贝一起收拾房间,看见许多废旧纸盒。我灵机一动:何不用这些纸盒做些动物壁饰送给孩子呢!这样既可满足孩子的愿望,又能培养她动手、动脑的能力,还能使她也知道要爱护玩具,岂不一举数得。于是,我问贝贝:“你想要什么生日礼物?”“一只熊猫。”“好,妈妈就和你一起做一只熊猫壁饰好吗?”“太好了!”孩子爽快地回答。  相似文献   

20.
开口有益     
幼小的孩子有这样的习惯,一面翻开画册,入神地欣赏图画,一面自言自语,叽哩咕噜地说些什么。这样的情况好不好呢?回答是“很好”。让孩子阅读画册,当然是“开卷有益”;若孩子在“开卷”之时伴之以“开口”,则更为有益。研究表明,孩子经常开口好处多。因为孩子开口说话时需要脑神经指挥,“说话”会给大脑皮层以刺激,使大脑血流量增加,改善大脑的供氧,从而产生健脑益智的功效。如果孩子是在看画册时“自说自话”,那么好处更多。因为处于这一状态的孩子已能做到视觉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