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婚姻家庭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离异的家庭日益增多。对夫妻来说这或许是一种解脱,但对孩子们来讲,却是一场灾难。他们突然间失去了朝夕相处的父母,孩子的生活、学习和性格甚至是健康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孩子需要沐浴爱的雨露,享受父母爱的阳光,倘若不及时给予他们真挚的爱去温暖他们的心房,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将会发生偏差,性格发生变化,给他们的一生带来影响。一般单亲家庭孩子教养方式的种类: 一、抛弃型抛弃型的家长视孩子为负担、累赘,双方都不愿意抚养孩子。他们把孩子看成是不幸婚姻的产物,对孩子呵斥、打骂…  相似文献   

2.
爱的同心圆     
爱孩子,就以他们为圆心画圆。这是爱的圆规,一种温暖的诉求,一场幸福的丈量。——题记记得有一位哲人曾经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当初选择做教师,我就告诉自己,一定要全身心的去爱每一个孩子,使他们在爱中学习,在爱中成长。这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也让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爱是一种信任,爱  相似文献   

3.
人们常说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父母爱和教育爱,但对父母来说,有两种不可取的、势必遭到失败的爱,这就是溺爱和粗暴的爱。首先谈谈父母爱中的溺爱。父母之爱是一种无私的,高尚的情感。他们把一切爱和希望都倾注在孩子身上。可惜的是有些父母爱得不当,爱得过分。他们常常为自己的孩子每一言行击掌欢呼,笑逐颜开,但却从不考虑这是什么言行,会得到什么结果。常见有的父母在爷爷奶奶在场的情况下问孩子:“这么多好吃的东西给谁吃?”孩子答道:“给我吃。”对此有的父母并不介意,甚至还认为孩子“聪明”。这样的父母培养出来的孩子不会懂得在人与人的共同生活中有“可以”、  相似文献   

4.
世纪之爱     
边际 《中国考试》2006,(11):1-1
人类之爱缘何而生,无从考证,但大概谁都会相信,自从人类的第一个母亲哺乳她第一个孩子的时候,爱就已然萌发了。迄今,我们仍视母爱为最伟大的爱。在公元前后的几个世纪里,世界三大宗教相继问世,尽管教义不同,但其共同之处是宣导普世之爱。如果说普世之爱源于母爱,并由母爱走出家庭走向人间,这确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至此为止,“爱”仍囿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任何一种人和人的关系都不是无条件的,都存在相互对立的因素,有爱就有憎,有爱就有不爱。事实上,在21世纪以前的历史当中,有无数的人为爱而献身,亦有无数的人为不爱而献身,爱和不爱成为这个世界上最动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每一个人都有一颗挚爱之心:爱父母、爱孩子、爱学生、爱朋友,这一切让我们生活在温暖的家庭与和谐的社会之中。还有一种人,他们把个人的爱撒播到每一个人的心中,用他们高尚的爱,温暖着人们的心,  相似文献   

6.
几天前,因为朋友的介绍,给小人买了一本书,书名叫《奇风岁月》(英文是The boy's life).这是一本很厚很厚的书,封面写着——可以让不爱阅读的孩子从此成为书虫.朋友对这本书评价很高,我想,只要是好书,都应该给小人读,因为她是那么爱读书的一个孩子.  相似文献   

7.
高尔基曾说过,爱孩子是母鸡也会做的事情,关键是懂得怎样去爱。在几年的工作实践中,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尊重孩子,欣赏孩子,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年龄小,需要关心和爱护,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们从出生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志和个性。理解幼儿就是需要我们在一切活动中带着一颗“童心”,设身处地对待幼儿的行为、需要、兴趣和表现。尊重幼儿就是要求在了解幼儿的基础上,从幼儿的需要和特点出发来爱护他们。在对事物的接受程度上有的幼儿接受得快、有的幼儿接受得慢。教师不能因为有的孩子接受得快就视他为“优生”,有的孩子…  相似文献   

8.
幼儿园教师面对几十名孩子。对每一个孩子是不是给予平等的爱,这是很值得每个教师深思的。说实在话,理论上我会说喜欢每一个孩子,但事实上爱的程度有所不同。有的孩子漂亮,衣装整洁,我从心眼里愿意多亲近他们;有的模样不乖,就不太喜欢亲近他们。实践证明,这种爱孩子不真诚、不平等是极不应该的。我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才使我醒悟过来。我班有个叫王屹平的小女孩,  相似文献   

9.
邹越老师曾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所以当一名教师不简单,当一名班主任更是不容易。当年一个个稚气的、冲动的、无知的孩子从一个个家庭来到这个班级;几年后,我们将会还给他们的父母一个怎样的人呢?这就需要班主任用心去经营好一个班.  相似文献   

10.
赵丽萍 《教育艺术》2000,(11):43-44
爱——这个神圣的字眼,有着博大而丰富的内涵。她无处不有,无处不在。哪里有了爱,哪里就有了欢乐和幸福。我们幼儿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在与他们朝夕相处中,我深深热爱上了这些活泼的小天使,奉献给他们慈母之爱、教师之爱、朋友之爱。爱——流淌在我与孩子中间。  相似文献   

11.
因为在俄罗斯做生意,我接触了很多俄罗斯人。可以说,他们的家庭教育观念和养育孩子过程中的许多具体做法让我感慨良多。给孩子强健的体魄在俄罗斯,人们习惯于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目的只有一个———让孩子经受风霜雨雪,锻炼出强健的体魄。也难怪,俄罗斯的冬天风雪交加,如果没有一定的耐寒能力,那可就遭罪了。但是我发现,俄罗斯人对孩子一点不娇宠。即使是大雪天,身穿皮大衣、头戴皮帽子的俄罗斯妇女,照样把他们的孩子带出来散步———甚至是只有几个月大的宝宝。他们觉得寒冷不可怕,关键是要让孩子从小适应严寒的考验,拥有健康的身体。到了…  相似文献   

12.
<正>孩子,什么叫朋友?朋友不见得是跟你完全一样的人,他们反而常跟你相反。你或许爱山,朋友可能爱海;你的窗子或许朝东,朋友的窗子可能朝西。你们在一起就能有山又有海,同时欣赏不同的风景了。  相似文献   

13.
前几天,一位朋友带着孩子来串门,孩子很少说话。与朋友谈到这件事情时,他很不解:“这孩子不爱讲话,怎么一点也不像我?”过了一会儿,我就发现,孩子一要开口,这位朋友就接过话头,很多话都让家长替说了。我就告诉朋友,恰恰是因为你太会说,才导致了孩子不善于表达。为此,作为家长应  相似文献   

14.
如何当一个好家长,这是个一辈子都需要学习的过程。不过在我看来,要让孩子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好孩子,家长自己首先就得努力成为一个在本职工作、生活、学习各方面都出色的人。这样孩子才会为有这样的父母而骄傲和自豪。家长在孩子的心目中才会有威信。同时,与孩子相处时一定要以诚相待,作孩子平等而知心的朋友,慈爱而严厉的长者。对孩子,要讲民主,但有时必须强迫;应多给爱,但决不迁就;需常鼓励,保护其积极性。我们平时在家中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孩子个人的意愿,同时视其合理性决定是否鼓励或拒绝。1995年七八月间,梦海4岁…  相似文献   

15.
邱玉华 《教师》2013,(19):47-47
每一个人,在内心深处都渴望得到爱,爱是人类生存的美德,爱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乐意把爱奉献给学生,是一名教师必备的道德素质。在同一个班级中,学生由于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地域,其表现也不尽相同,但他们渴望得到教师的爱,这一点是相同的。如果我们忽略这一点只把爱洒向学习成绩较好的孩子,那么表现和成绩一般,甚至比较差的孩子,他们会或多或少的有心理上的不平衡,他们往往会以独特的方式引起教师的注意,以证明自己的存在,他们会情绪愈加的消极、厌学。所以教师的心中应该对每一个孩子都充满着爱。  相似文献   

16.
师爱与施爱     
我是一个踏上工作岗位才几年的年轻教师,但经过这几年的工作使我认识到对学生充满爱是做一个优秀教师的前提。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可见,爱是通往教育成功的桥梁。也是教师职业的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17.
印象 爱因斯坦曾为一对年轻朋友证婚。几年后,那对夫妇带小儿子来 看他。孩子看了爱因斯一眼就嚎啕大哭起来,弄得这对夫妇很难为情。 幽默的爱因斯坦却摸着孩子的头,高兴地说:“你是第一个肯当面说出 对我的印象的人。  相似文献   

18.
二、难以管教的孩子是些什么人难以管教的孩子之所以难以管教 ,是因为他们的父母根本不爱他们 ,不对他们进行管教。他们之所以不好管教 ,是由于许多其他方面的原因(而不是他们本身的原因)。那些完全不理解他们 ,从不为他们做点事情的人们不管青红皂白 ,通通把他们归入难以管教的孩子之列。殊不知难以管教这四个字上面是应该加引号的。现在人们所说的难以管教的孩子 ,既指那些不好管理的孩子 ,也指缺乏教养或行为有偏差的儿童。这几类孩子有某种共同之处 ,但我们不应在他们之间划等号。难以管教的孩子 ,就是那些我们无法叫他们听话的孩子 ,…  相似文献   

19.
    
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了爱。爱,有大有小,爱国家,爱亲人,爱同学,爱朋友,爱动物,爱植物,等等。当我们的祖国有危险时,会有许多的人奋不顾身,这是爱的表现;当有人不小心摔倒时,旁边的人会将他扶起来,这是爱的表现;当有的同学考得不理想时,其他同学会鼓励他、帮助他,这是爱的表现。这都是爱,从大到小的爱。爱,特别是在父母与孩子之间体现得更是淋漓尽致。[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我爱我家     
幼儿园就是我的家,我爱我家。 这是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家。生活在这个家里,我有许许多多活泼可爱的孩子。虽然我和他们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我们却爱得真切,爱得令人羡慕,甚至让家长为之嫉妒。有时,我是孩子们的大姐姐、大朋友,和他们一起疯,一起闹;有时,我又是孩子们心目中最神圣的老师,不厌其烦地教给他们学习、生活和做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