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洗澡漫话     
洗澡漫话伊永文许慎《说文解字》,对“洗”释为“洒足也”,“澡”释为“洒手也”。据此看来,古代的洗澡与现代的洗澡并不完全吻合。而只有将许慎对“沐浴”的解释与“洗澡”合起来,才是完全意义上的洗澡,因“沐,谁发也”,“浴,洒身也”。《礼记·内则》曾对洗澡规...  相似文献   

2.
王珺 《华夏文化》2007,(4):38-40
沐浴,就是今日通常所说的洗澡,包括对头、身、手、脚的洗浴。然而古人却分得极细,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沐,濯发也。浴,洒身也。洗,洒足也。澡,洒手也。”据此看来,古代的沐浴与今日的洗澡意义并不完全吻合,而只有把许慎对“沐”“浴”“洗”“澡”的解释综合起来,才是完全  相似文献   

3.
丰家骅 《寻根》2009,(6):59-63
在现代人的生活中,洗澡是个人卫生的日常小事,或是工作之余的一种休闲活动。但是在古代则不然。洗澡不仅具有礼仪上的功用,而且还包含道德层面上的意义。古人洗澡叫沐浴。沐,是洗发,浴,是洗身。那时无论上朝或祭祀,都必须先洗澡,  相似文献   

4.
张崇琛 《寻根》2003,(3):58-61
在端午节的众多文化事象中,有关赛龙舟、食角黍的文化蕴含已有不少学者作过专门的研究,因而人们并不感到陌生。惟有“兰汤沐浴”,则泛泛提及者有之,深入探讨者尚少。本文拟对此作些考证。中国人很早就有兰汤沐浴的习惯了。《大戴礼记·夏小正》言:“五月……蓄兰,为沐浴也。”《楚辞·九歌·云中君》云:“浴兰汤兮沐芳。”杨慎《丹铅杂录》更引六朝人刘义庆语云:“古制,庙方四丈,不墉壁。道广四尺,夹树兰,斋者煮以沐浴,然后亲祭,谓之兰汤。”可见,自先秦以迄六朝,兰汤沐浴的习惯一直被保持着。中国古代还有所谓“休沐日”,而用来沐发的,也多…  相似文献   

5.
颜坤琰 《世界文化》2007,(10):44-45
据传说,古埃及艳后克娄巴特拉曾用畜奶洗澡;19世纪,法国巴黎的贵妇人喜欢用香槟酒沐浴;20世纪80年代,日本人发明了清酒浴。日本医学专家认为,酒浴能加速机体的血液循环,进而可有效地调节和改善人体的新陈代谢及神经传导,并对一些皮肤病,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卡夫卡问题     
卡夫卡的问题无处不在,无所不包。当然,这里的问题是“problem”,而不是“question”。这一点西方学者早有洞察,早在1946年,美国学者安吉尔·弗洛里斯就编辑了一部专门研究卡夫卡的论文集,书名就叫《卡夫卡问题》(The Kafka problem)。在法国解构主义大师德里达“无限崇拜和感激的人”当中,  相似文献   

7.
李声权 《世界文化》2009,(10):10-11
19世纪,在英国北部山区一个牧师家庭里走出了三位作家:夏绿蒂·勃朗特(代表作《简·爱》)、艾米莉·勃朗特(代表作(《呼啸山庄》)和安恩·勃朗特(代表作(《安格尼斯·格雷》),其名声显赫,震惊当时文坛,英国文学史上称之为“勃朗特三姐妹”。无独有偶,20世纪,在苏联的一个技师家庭里也走出了三位作家:萨·马尔夏克(代表作《十二个月》)、马·伊林(代表作《十万个为什么》)和叶·伊林娜(代表作《古丽雅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论二程的专著近10本,蔡方鹿《程颢程颐与中国文化》(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最详细和深刻。首章“时代、生平和著作”指出理学产生的必然性,涉及三教融会。次章是政治经济观,强调《左传·哀公元年》“视民如伤”乃程颢作县令时的座右铭。程颐拒绝乘轿由于不忍以人代兽,二程反对雇乳娘育婴表现出高尚情操。《尚书·同命》“格其非心’四字启迪二程主张格君心之非或否定专制极权。黄老帛书提出“道生法”,二程视法为道之用,甚至结合道法,修改德主刑辅传统为兼顾德刑。孔子唯恐名过其实,伊川发挥云:“才过德者不祥,名过实者有殃。”…  相似文献   

9.
刘安与董仲舒──略论他们政治上的分歧王德裕我在《(淮南子)哲学思想述评》(载《重庆师院学报》1994年第4期)一文中曾经指出,刘安与董仲舒在哲学思想上存在重大分歧。董仲舒构筑了一个神学唯心主义的形而上学体系,而刘安所建立的则是一个具有朴素唯物的自然主...  相似文献   

10.
“义赈”一词生于近代仅百二十年前,而“义”之举,“赈”之行,则自古有之且频见于史籍。“义”者,善也。《诗经·大雅·文王》:“宣昭义问,有虞殷自天”;《老子》第十九章之:“绝仁弃义,民复孝慈”句;再如《淮南子·齐俗》有:“为义者布施而德”,其“义”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