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是文化的载体,也是一种审美文本。那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语文教材构成一幅幅美的图画,精采绝艳,雅淡疏放,层层美氛逸韵直透人的眉宇,如置身苏州园林,有目不暇接之感,语文教学让学生体验这些美韵情氛,感受美的物象中的丰厚内蕴,陶冶性情,澡雪精神,应该是它的重要任务之一。前苏联教育家列昂节夫曾说:“语文,应该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文章作品虽然一直在质朴、藻饰与返朴之争中徘徊,但是讲究语言声韵的美丽,始终是许多文章作者所追求的,同时也是许多文章读者所期望的.人们普遍追求和期望的是一种“出水芙蓉,天然艳丽”的美学效应.“写气图貌”、“属采附声”既是达物的需要,也是达意的需要,更是达情的需要.声韵美是文章作品的语言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章作品的音义兼美、情文并茂的结晶,是文章作品的和谐的声调、鲜明的节奏、悠扬的旋律等音律美和协调匀称的句式、自然协和的韵脚、参差错落的音节等韵律美以及深长的情韵、无穷的意韵、生动的气韵等神韵美的融合.  相似文献   

3.
<正>生活中,美的人,让人频频回眸,啧啧称颂;美的景,让人驻足于前,流连忘返;美的歌,使人感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美的课,使人感到知识倍增,回味无穷。英语学科同美育结下了不解之缘,文质兼美的英语教科书展现了一个璀璨夺目的美的世界:艺术形象的美,文章结构的美,风格情调的美,语言形式的美,真可谓异彩纷呈、美不胜收。一个优秀的英语教师  相似文献   

4.
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部分,散文教学必须要遵循语文教学的一般教学规律。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挖掘美的因素,并加以渲染。通过朗读感悟美文、情境触发美感、想象创造美境、用心感受美言、关键感悟情美等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并感受美、欣赏美,使散文课堂教学处处散发美的气息。  相似文献   

5.
张艺 《现代教学》2012,(10):6-7
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魅力的学科,文质兼美的语文教材是美的海洋,它涉及美的各个领域,从不同角度展示美的各种形态,为语文教师开展审美教育提供了广阔天地。在我校大美育的背景下,语文教师应将  相似文献   

6.
翻开苏教版中学语文课本,展现在我们眼前的篇章,或记人叙事、或描写山水、或察物抒情、或明理言志,篇篇来自美,章章表现美。以至于有人把语文课本称作是一个“美学世界”。美的景,美的人,美的物,美的情;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不是简单的"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要在课堂教学中感受美、展现美、创造美;要让学生耳濡目染,在语文课堂中得到美的陶冶、美的净化、美的味道。学生经历初读感知课文,读中有"量";精读感悟课文,读中见"巧";诵读拓展课文,读中传"情",就能读出语文的味与美。  相似文献   

8.
从新的美学视角——模糊美的角度来关照唐宋词,可以发现,深幽绵缈的词体之美正是模糊美的典范。由于词独特的体式,使得词情、词境、词的语言处处可见模糊美的痕迹。  相似文献   

9.
美具有形象的悦情功能的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的形象的本质是存在的,“美的本质”是不存在的,探讨美是什么的问题,是要解决美的形象的本质,尤其是本质属性是什么的问题,而不是要解决“美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美的形象的本质属性是具有愉悦人的高级社会情感的功能的属性,即悦情功能性,也就是美,悦情功能性是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能与人的求悦性相容的属性,是事物的内部联系,一事物内部当各种悦情功能因素以及由它们凝成的一方占居主导地位的时候,便构成悦情功能性这一整体属性,决定着该事物成为美的形象,“美”的概念是形象悦情功能性的概括,“美”这个词是表示形象悦情功能性的语言形式。要之,美是形象悦情功能的属性。  相似文献   

10.
散文,是美的文学。美的思,美的情,美的景,美的色彩、音响,美的动与静。好的散文像一幅图画,具有图画美,除了要求感情灼烈以外,还应当意境隽永。"状难写之景在于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读优秀的散文,如同欣赏优美动人的画卷,使人得到愉快和休息。执着地追求美的散文家,总希冀从生活里提炼出美的本质,从而自如地提示生活的自然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需要用“美”来吸引学生、感染学生、教育学生,让学生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实现自我价值;让学生能发现美、感受美、认识美、欣赏美,初步形成健康的审美观,为创造美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是美育。那么,语文课怎么用“美”来感染学生呢? 一、指导朗读,领略美的语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吟诵课文,可以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使课文中的人、物、情、景跃出纸面,形成可看、可摸、可感觉的形象。《燕子》是文质兼美的散文佳  相似文献   

12.
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美育在全面发展人的性格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人完美品格、荡涤心胸、丰富情感、开拓思路、增长才干等.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文辞优美,融知识性、科学性、实用性、社会性于一炉,且具有浓烈的时代气息.教师应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美的因素来陶冶和感染学生,让他们获得美的享受,提高审美情趣. 一、入情入境——感知美 夸美纽斯说:"美的事物总是具体的、形象的、可感的."美感起源于形象直觉,视觉和听觉是审美感知的两个重要官能.利用视觉、听觉创设情境,就能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陶冶学生美的情操,启迪学生爱美的心志,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美、感知美.  相似文献   

13.
中学语文教学文本,所选都是文质兼美的语言精品,这些文质兼美的文字蕴涵着极其丰富的美育资源。它们表现和讴歌了生活中的美,凝聚着作者的审美理想,传递并丰富着人类所共有的美的精神与境界,无一不蕴涵着美的成分,无处不闪烁着美的光芒。因而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必  相似文献   

14.
中学语文教学文本,所选都是文质兼美的语言精品,这些文质兼美的文字蕴涵着极其丰富的美育资源。它们表现和讴歌了生活中的美,凝聚着作者的审美理想,传递并丰富着人类所共有的美的精神与境界,无一不蕴涵着美的成分,无处不闪烁着美的光芒。因而在语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教材不仅具有丰富的知识,还含有丰富的文美、情美、景美等美的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科学地、艺术地运用电教媒体进行审美教育,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有效地达到提高学生素质,充分感受美、深情鉴赏美、真实表达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正>在语文审美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通过语文教材,在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一系列审美体验的过程中逐步培养的。这些教材文质兼美,蕴涵着丰富的美育因素。而多媒体不仅有助于教学效率,还具有实施美育的功能,它直观形象地展现课文的艺术形象美、意境美和语言美,唤起美的情  相似文献   

17.
郭晓勇 《文教资料》2010,(35):122-123
在美术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艺术的功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以情入境,感受美;了解作品,欣赏美;积极实践,体验美;发挥想象,创造美,培养道德情感,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材中那些按照美的规律创作出来的文质兼美的典范佳作,作为美的信息载体,是人类情感与美质的积淀;而音乐是人类心灵的倾诉,是人类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和阐释。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进音乐,不仅是引入“美”的过程,更是一个引入“情”的过程。一、设“情”入“境”  相似文献   

19.
《边城》是京派小说作家沈从文的代表作。沈从文凭着精湛的语言、高超的写作技能描绘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外桃源,抒写了一曲如泣如诉的人间悲歌。《边城》给予读者的,是美与悲的结合。美的景物、美的人、美的心灵;悲的情、悲的事、悲的结局。景与情交汇融合,给予读者以真实动人的感受。  相似文献   

20.
教学美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展示多种美的因素。教师把自己的德、识、才、学、知、情、意、行融入教学活动之中,教师自己也因此而激情洋溢,生机贯注,意气、情思纷至沓来,创造出最佳教学境界。教师既是教学美的创造者,又是教学美的欣赏者。学生在美的氛围中产生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认识、情感、才智、美感有机结合,深味学习的乐趣和自身的价值。学生既是教学美的欣赏者,也是教学美的创造者。教学美具有深刻的美育力量。构成教学美的主要因素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