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红  宋广文 《现代教育》2012,(Z2):15-16
创造性倾向是创造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青少年的创造力已成为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核心思想之一。本文主要论述了青少年创造性倾向的特征及其发展趋势,旨在更好地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机在天津、重庆、四川、云南等地多个中学选取2000余名学生,采用林幸台、王木荣修订的威廉斯创造力倾向量表,考察青少年创造性倾向的特点、现状以及在城乡、性别和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青少年的创造性倾向整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城市青少年在各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农村青少年;不同性别的青少年在创造性倾向的各维度上无显著差异;独生子女在想象力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据此结果,建议要将青少年创造性的培养落在实处,在一如既往地注重城市青少年的素质教育的同时,也要全面发展农村青少年的德智体美.  相似文献   

3.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821名青少年的创造力倾向及其与同伴关系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1)青少年创造力倾向存在性别差异;父亲教育程度对青少年创造力倾向存在显著性影响;学生干部的学生的创造力倾向高于非学生干部的学生的创造力倾向。(2)创造力倾向与同伴关系、友谊质量关系水平存在显著正相关;青少年创造力倾向与同伴接纳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的科学创造力是青少年在学习科学知识、解决科学问题和科学创造活动中 ,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 ,运用一切已知信息 ,产生或可能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能品质或能力 ,其核心是科学创造性思维。创造性的过程、创造性的产品和创造性的品质构成青少年科学创造力的三维立体结构。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成就目标定向、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创造性倾向的共同预测作用,对471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青少年创造性倾向在性别、年级上差异不显著;(2)掌握目标定向和母亲情感温暖能正向预测青少年创造性倾向。  相似文献   

6.
创造力,在本实验研究中是指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个性倾向的综合素养.创造力是创造型人才的关键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创造力是一个人对创造性活动所具有的比较稳定的积极的心理倾向,它是创造性人格的动力因素。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创造力是由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种要素构成的,认知是指创造者对创造性活动意义的了解和评价;情感是指对创造性活动的喜恶等体验;行为意向是指对创造活动的反应倾向。从具体内容上看,创造力应包括:求新求异精神、求真求是精神、奋斗拼搏献身事业精神。  相似文献   

8.
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产生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并具有新颖独特成分的一种能力品质,主要包括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个性倾向。这是优秀人才的关键性特征。研究表明,25~40岁是一个人成才的最佳年龄。有学者对711名发明家进行过研究,发现他们首次发明的平均年龄是21.3岁。青少年虽然还未到一生创造力的最高峰时期,但已经处在创造力最佳发展年龄的前端。历史上无数发明家在青少年时期就表现出卓越的创造才华。如伽利略17岁就发现了钟摆原理,伽罗华17岁创立群论,爱迪生21岁取得第一项发明专利,牛顿23岁创立微积分,王勃14岁已…  相似文献   

9.
创造力是一个人对创造性活动所具有的比较稳定的积极的心理倾向,它是创造性人格的动力因素。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创造力是由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种  相似文献   

10.
创造性人格对创造力起到构成、引导、调控的作用.创造性人格的培养对创造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家庭环境影响儿童和青少年的创造力发展,所以需要从父母兴趣及期望、父母教养方式等方面着手,实施儿童创造性人格培养,激发儿童的兴趣和动机,增强儿童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11.
近段时间以来,"创造力"一词频繁出现在国内许多教育文件中,又因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青少年的创造力培养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之一。美国从2 0世纪5 0年代开始进行青少年创造力的研究,至今已有6 0年的历程,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创造力理论,在培养青少年创造性人才方面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从比较教育的视野对美国近6 0年的青少年创造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梳理,以期对我国创造力的研究提供参照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小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机抽取1252名小学四年级学生为对象,以TTCT-A和CRT等为量具,运用创造性教学策略,进行了为期3年的创造力培养实验。结果表明:学生的创造力必须培养才能得到发展;培养创造力可以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智商;培育创造力应该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加大对创造性倾向的培养力度。  相似文献   

13.
通过改革数学教学方法,对小学生进行为期3年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倾向和教学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和测试,得出了创造力能通过教学加以培养;数学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造性教学实验不但不会影响数学教学质量,且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等结论。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特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已有诸多关于创造性思维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但就中学阶段的研究结果来看,还未取得一致性结论。在发散思维、创造性想象方面,Piers等人分析研究后指出:青少年的创造力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提高;一项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研究表明,年级愈高,成绩愈好。而Ketchem等人研究认为:青少年创造力发展是有起伏、波动的;Torrance的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科学创造力的内涵应包括创造性的过程、产品、个人和环境四方面,具体理解应注意①科学创造力不同于文学艺术创造力;②科学创造力与一般的科学技能有区别;③青少年的科学创造力与科学家科学创造力的心理结构基本相同,只是表现形式不同;④创造力是一种智能品质,其组成要素中不包括非智力因素,但非智力因素对创造力的发展具有动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小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机抽取117名小学四年级学生为对象,以TTCT(图画)和《威廉斯创造力倾向测验量表》为量具,运用创造性教学策略进行了为期3年的创造力培养实验。结果表明:学生的创造力必须培养才能得到发展;培养创造力可以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培养创造力应该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加大对创造性倾向培养力度。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的国际竞争,突出表现为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竞争,因为只有创造性人才才能使国家在知识创新和科技发展领域形成自己的优势,抢占制高点,主导未来的经济时代.我国已把造就和培养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作为当代和未来知识经济时代教育肩负的最具挑战性的历史使命.然而,从目前状况来看,我们在培养青少年的创造力方面远不尽如人意,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阻力.正确分析认识阻碍学生创造力发挥的教育因素,探讨青少年创造力培养的有力对策,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实践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用威廉斯创造力倾向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对湖南省6所二本类的高校1 648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研究大学生创造力倾向总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大学生创造力倾向总分的平均分为109.71。与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等因子呈正相关(r=0.203,0.231,0.153,P<0.01),与父母养育方式中的过分干涉父呈负相关(r=-0.107,P<0.01)。有创造性潜能的大学生的过分干涉父和过度保护父的因子分明显低于创造力倾向一般的大学生的因子得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内外向、神经质、过干涉过保护母等因子能预测大学生的创造力倾向。结论:EPQ个性因素和父母养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均影响着大学生的创造力倾向。  相似文献   

19.
创造性是人类独有的心理特性,它制约着人的适应、生存和发展能力,是现代人极为重要的心理素质,也是当今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培养和造就具有创造性的人才已成为世界教育改革的焦点。最近,我国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和中国科协对31个省、市、自治区约一万二千名大、中学生进行了首次中国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现状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八成青少年缺乏创造力,具有初步创造人格和创造力特征的青少年比率较低,过于严谨、思维定势、从众心理、信息饱和是创造性思维的四种主要障碍。笔者认为,造成目前学生过于严谨、尊崇权威的原因之一是…  相似文献   

20.
安娟 《考试》2009,(11)
一个民族的活力和竞争力,集中体现在创造力上。因此,我们应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特点和优势,结合新课程标准,充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挥体育优势,开发学生右脑潜力人的创造力与认知风格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倾向于分析性和逻辑性的称之为"左脑功能"性认知,而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