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墨子从他的政治主张出发,根据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总结,提出了“非乐”的文艺论点。“非乐”论是他的文艺思想的集中表现。对于这个观点,我们当然不要妄加评述,科学的办法是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进行分析,以便剔除糟粕,达到吸取其合理内核的目的。 为什么墨子提出“非乐”论呢 ?这在《非乐》篇中可以寻到解答。  相似文献   

2.
鲁迅主张学文的也要学点自然科学。他对爱好文学的青年说:“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后来,他指导一位文学青年读书时,把他这一主张说得更具体,他说:“先前的文学青年,往往厌恶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都无足重轻,后来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起文章来也胡涂,所以我希望你们不要放开科学,一味钻在文学里。”鲁迅这一主张,是鲁迅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鲁迅提出这一主张,在当时主要是为了打破封建思想对青年头脑的禁锢,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具有革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鲁迅》中心论点究竟是什么,它是怎样提出的?各种教研材料说法不一。有的说“鲁迅的精神”是中心论点。有的说它论述的中心是“纪念鲁迅,学习鲁迅”。我认为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应是:“鲁迅是一个民族解放的急先锋,给革命以很大助力”。论点是在开篇的第二节提出来的。什么是议论文的论点呢?初中语文教材对此下了这样的定义:“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二很明显,把这篇文章的论点概括为“鲁迅的精神”是不妥的,它没  相似文献   

4.
鲁迅先生主张汉字必须改革,汉字拉丁化。他生前关于文字改革的一系列论述和革命实践,是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的思想和文化遗产。鲁迅先生论及文字改革的文章,比较集中地发表在一九三四年和一九三五年,这是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的。当时蒋介石在对革命根据地实行反革命军事“围剿”的同时,发起所谓“新生活运动”,提倡“忠、孝、节、义”的封建道德,鼓吹尊孔读经,加强  相似文献   

5.
李何林先生是坚定信仰鲁迅的学者 ,热忱传播鲁迅思想和鲁迅精神的教育家。他以鲁迅的是非为是非 ,不唯上 ,不阿世 ,不讲情面 ,不为流行的时尚观点所左右 ,对于无论来自哪一方面的反对鲁迅的做法和原则问题的观点 ,都针锋相对地进行论辩。他谨守毛泽东的鲁迅论 ,认真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鲁迅的思想和创作 ,特别是巧妙地用马克思主义来肯定鲁迅早期和前期的一些思想观点。他重视解读鲁迅原著 ,运用“串讲”的方法讲课和著述 ,开“细读”“精读”的先河。他重视向中学教师答疑解惑 ,希望通过他们向中学生宣传鲁迅 ,普及鲁迅。李何林先生鲁迅研究的成就和历史的———个人的局限 ,都代表着一个时代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是诗人、书法家,这是人所共知的。但他同时又是一位在杂文理论和实践上有杰出成就的人,对此,恐怕一般人就不太了解了。这并不奇怪,因为他的前无古人的社会历史功绩,他的博文宏论中所表现出的非凡的思想,是那么的光彩耀日、如日中天,以至使人们忽略了他在杂文领域的造就。毛泽东一生中都是很钟爱杂文的。他尤其喜爱鲁迅的杂文,他“读鲁迅的杂文著作,十分用心理解、思索,还有时发挥”,“也经常运用鲁迅杂文中的思想和言论来阐明自己的观点,表明自己的主张”。[1]他在著作中大量引用了鲁迅杂文中的一些材…  相似文献   

7.
鲁迅站在中国语言改革的高度,从改造整个中国语言体系的角度,提出“硬译”和“欧化”的翻译主张,目的是在汉语中输入新的内容和输入新的表现法,从而改进中文的文法和句法。鲁迅的这个翻译主张在中国近代译学史上可谓是独树一帜,可是竞遭到了强烈的攻击甚至漫骂。鲁迅“硬化”和“欧化”的主张对汉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英语的发展史充分证明鲁迅观点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一九八五年第十期《中学语文》刊登了陈迅同志的《关于<论鲁迅>的论点》一文,陈迅的观点,我认为值得商榷。既然“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那么,一篇议论文必定是感时、感事,有针对性而作的。明确写作的背景、目的,对搞清一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是很有必要的。《论鲁迅》是毛泽东同志在陕北公学鲁迅逝世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他讲演的对象是  相似文献   

9.
商鞅的重农思想是对传统重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是根据当时具体的历史条件 ,围绕他的政治总目标“富”、“治”、“强”、“王”而提出来的。他把农业看成是立国的根本 ,是实现“富”、“治”、“强”、“王”的根本途径 ,并提出了一系列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和主张。其重农思想和政策对当时乃至后世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化思想是鲁迅贯彻始终的思想主线。他以民族危机和生存危机的为背景内审外察,揭示了中国近代化的内容和方法;他紧紧抓住“国民性”这个“根基”问题,提出了建立中华民族新性格的主张;他本着深邃、冷静的思维,向我们展示了一条中国进步之路、希望之路。  相似文献   

11.
商鞅的重农思想是对传统重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根据当时具体的历史条件,围绕他的政治总目标“富”、“治”、“强”、“王”而提出的。他把农业看成是立国的根本,是实现“富”、“治”、“强”、“王”的根本途径,并提出了一系列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和主张。其重农思想和政策对当时乃至后世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东方文化派是“五四”前后我国思想界颇有影响的思想派别。这个派别立论的重点虽然是文化、哲学,但同时也涉及到许多社会经济问题,提出了不少关系重大的经济观点和经济主张。正因如此,当时我国马克思主义者在与其进行论战的时候,不仅对其经济观点和经济主张作了深刻有力的分析批判,而且还就不少重要经济问题提出了精辟的见解,显示了我国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在产生、形成时期的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3.
韩愈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他扫除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浮靡的文风。他主张“文以载道”这一观点,从文学理论和实践结合解决了文道统一的问题。韩愈力图另辟蹊径,开拓新领域,在文学形式上,他主张创新立奇。同时提出“不平则鸣”的论点。  相似文献   

14.
议论文是一种使用得最多的文体,具体而言,写一篇议论文,不管议论的是什么问题,也不管文章篇幅的长短,都必须提出作者的看法或主张,即观点,也即议论文的中心论点。而论点的提出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用文章的题目来揭示,如“谈骨气”;有的出现在文章的开头,如“反对自由主义”;有的用文章的结尾来归纳,如“论鲁迅”;有的在文章中间提出,如“事事关心”。  相似文献   

15.
刘世祥 《焦作大学学报》2001,15(3):10-11,79
荀子是先秦诸子中儒家学派的最后一位大师。他以孔子的继承者自居,但他授法入儒,外儒内法,以全新的“礼义”观点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为封建地主阶级提出系统理论的思想家。他的“法后王”主张、“王道”“霸道”并用主张,为秦王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6.
“国情”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比以至社会各方面的综合情况,“观”指观点看法。孙中山作为民主革命先行者,他指导革命的思想和斗争策略,不是凭空得来,而是根据当时中国的国情认识形成的。孙中山如何看待中国的国情,在思想认识上有什么变化?下面谈点个人意见,以供讨论。一个人如何认识当时的国情,亦要看这个时期和他本人所经历的主客观条件。孙中山出生于1866年,到1905年同盟会成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辞中提出“三民主义”,并明确主张用武装斗争手段推翻清朝的统治,这标志着他民主革命思想的成熟。这段期间孙中山思想…  相似文献   

17.
鲁迅对于“文字狱的大略,是早经知道了一些的,”而对它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则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鲁迅当时专门考查了中国的文祸史,并希望有人来编写一部这样的历史,以“示人本相。”他强调“集中国文字狱史料,此举极紧要。”鲁迅为什么这样重视这个工作呢?这是因为当时革命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论鲁迅——纪念鲁迅逝世七十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鲁迅研究史上,第一个明确地提出并专门论述“鲁迅精神”,概括“鲁迅精神”的内涵和特点的是毛泽东;第一个最全面最正确最深刻地论述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思想史、革命史上的光辉业绩、崇高地位和巨大作用的也是毛泽东。毛泽东高度评价鲁迅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他以三“家”一体的全面的整体的观点,从“文学”、“思想”、“革命”三个视角来评论鲁迅,对我们认识鲁迅,研究鲁迅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生活常常会引发人们的思考。把自己思考的结果写出来,或阐明观点,或提出主张,或表明态度,这样的文章叫议论文。话题一、关于议论文的论点论点,就是作者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它是议论文的中心。议论文的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全文的灵魂。怎样把握文章的论点呢?首先,分清所议论的问题及针对这个问题作者的看法(即分清论题和论点),例如“最苦与最乐”、“负责任(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前者为所议论的问题,后者为作者所议论的观点,要弄清作者是针对什么问题而发议论的,然后再看看作者针对所谈问题…  相似文献   

20.
“尊个性而张精神”──重提鲁迅先生的“立人”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初,鲁迅先生提出的“立人”思想是一个具有终极价值的文化命题。本文通过对“立人”主张的深入认识,进一步探讨了在新的历史时期,提高个体的人的素质对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