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俊 《新教师》2021,(3):52-54
教师在获得学生学情分析数据后,如何以此为依据调整教学预设,以应对学生的个性与差异性,提升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最终实现精准教学,是一线教师亟待提升的专业素养。本期话题围绕“基于学情分析,实施精准教学”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学生学情与“新媒体营销”课程教学现状,教学团队发现现有的教学评价体系存在过程性评价难以精准把控、教学评价仍以结果为主导、学生增值评价数据收集难度大等痛点。教学团队基于PDCA循环和熵值法,构建“新媒体营销”课程教学评价体系,进而开发混合式课堂“三学”教学评价软件,并投入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3.
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可以辅助教师开展精准教学。学情前测能多维度分析学生的真实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凭借前测大数据找出学生的真实问题,通过精准实施以问引学,实现学生思维的发展;利用学习软件精准推送查漏补缺的内容,从而实现生本教育,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教学目标引导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实践,教师只有明确“教什么”,才能精准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合理安排教学流程,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落实。如何精准定位语文教学目标,提高其针对性和有效性呢?笔者认为,对语文课程标准的深刻理解、对教材文本的深入解读、对教材编写思路的深层思考、对学情的准确把握,是精准定位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真实学习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指向深度学习的在线教学是有意义、体现学习主体性、面向素养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教学过程。指向深度学习的在线教学具有具身性学习、指向复杂问题解决的学习和协作式学习的特征。当前,在线教学面临学情分析不精准、课堂教学弱互动、知识显性化、教学浅表化和学习虚假性等现实问题。指向深度学习的在线教学要回归学生本身,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加强教学资源建设,突出教学内容的联系性、挑战性和适切性;提升教师深度教学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加强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提升育人的价值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教育行业应全力培养学生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精准教学”,主要包括精准了解学情、精准制定教案、精准实施教学、精准解决问题等方面内容。本文将结合智慧课堂教学平台,以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用循环结构程序自动化计算”为例探究精准教学,以期积累教学经验,推动精准教学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深度学习注重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关注学生的主动性,实现思维的发展性。日常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可以:分析学情,设计层级化的教学目标;对接生活,设计脉络化情境;关注思维,设计梯度化问题三个维度着手推动深度学习的真实发生。  相似文献   

8.
首先,需要真实的学情.不能站在教师本位凭空臆造,而是把切实的真正的学情描述出来.真实的学情不是摆设,一定是学生真实的学习状况和学习需求.凭空臆造出来的“学情”,往往是搁到备课本上应付检查用的,这样的学情,我们宁可不要,因为虚假的“学情”是无益的,不会和我们的教学发生任何的关联.  相似文献   

9.
实施深度教学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以译林版英语教材八年级上册Unit 8中的“The Taiwan earthquake”为例,从分析课标、学生学情和语篇开始,设计真实情境、挑战任务、主题活动展开教学,并利用学生的自我评价进行总结反思,以此呈现出结构化、思维化和情感化的深度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依据和归宿。如何在日常教学中提升 教学目标设计和达成的有效性成为当下研究数学教学的重要 方向。本文将结合《一次函数的图像》的实例,从“学生现在在 哪里” “学生要到哪里去里” “引领学生要怎么去里” “学生到了 没有”“学生没到怎么办”等方面来深入研究“学情五问”中研究 教学目标设计与达成路径的最佳策略。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传统小学数学课堂中评价方式单一性、延时性和结果的模糊性,难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等问题,依托探知课堂平台,以应答器作为学习终端,借助数据与分析技术,构建小学生数学精准化评价模式:数据驱动的诊断评价,实现学情精准分析;数据驱动的过程评价,实现教学精准干预;数据驱动的结果评价,实现学生个性化成长。实践证明,数据驱动的小学数学精准化评价模式能够帮助教师有效解决传统课堂中学习评价的问题,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  相似文献   

12.
学情,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所在。只有了解学生的学情,教学才会避免盲目与低效,才能真正教在重心处、关键处,教在学生的需要处。本文提倡在学生先行研究的基础上研判学情,因为这样的学情是真实的、个性化的、富有创意的,教学活动据此展开,也便是精准的、灵动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有效教学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师生的永恒追求.学生的精准学习是小学高段数学教学质量提升的必要路径.文章首先用软件分析“可视”学生学情,再用策略实施“可视”提质控量,最后用样本追踪“可视”学习成果,以促进学生学习更精准、思维更开放、能力有提升.  相似文献   

14.
学生解决问题的症结以及学习的起点是教师一直关注的问题。从"喝牛奶问题"入手,向学生"借"智慧,开展真实且有质量的学情诊断,借助数据理性分析学生学习的"三点",在精准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同时触发深刻且能旁通的课后思考,让教学更精准且有质量。  相似文献   

15.
以苏教版必修1"氧化还原反应"为例,说明基于学习任务分析和学情的教学设计过程:通过学习任务分析,对比分析教学的理论起点和现实起点,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研判教学的真实起点,并据此确定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和学生活动方案,形成教学流程设计,并在教学实践后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6.
宋国才 《异步教学研究》2007,(4):46-48,F0003
教师讲到哪里,学生就学到哪里,这是班级授课制下很普遍的“同步教学”。而建立在学生的“六步学习”基础上的教师“五步指导”的异步教学方式,改变了教学同步的状况,做到了学生自主地学、教师科学地教———1基于“学情理论”并且不断发展学情理论1979年10月至1981年1月,当时就  相似文献   

17.
莫微佳 《教学月刊》2023,(10):43-47
“教—学—评”一致性要求教师精准分析学情和生成反馈,注重结果的生成过程。教师要明晰以数据赋能为背景的“教—学—评”内涵,建立以思维画像为核心的可视化架构,以精准定位让学习目标可视,以反复暴露让思维过程可视,以系统开发让学习评价可视。教师要利用情境化的问题或任务,让学生的思维在一系列学习行为中进行有效的、全方位的展示与暴露,并结合其迷思点,在高效的交互过程中实现思维共享、精准教学。  相似文献   

18.
在运用平板电脑的初中地理课堂中,应当依据学科特点以及学情特征,充分发挥平板电脑的优势,指导学生依托平板电脑进行课前深度预习,掌握学生预习情况,精准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的重难点和教学起点的选择;发挥平板电脑的交流互动立体化和评价反馈即时化的优势,精准干预、调控课堂教学;借助平板电脑进行分享交流,实施精准辅导,从而构建精准地理课堂,实现地理课堂的精准化教学。  相似文献   

19.
为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增加了文言文比重,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学生的学情关注还不够。基于此,本文以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为例探讨小学语文文言文课前精准化学情分析,教师通过设计并推送课前学习任务、根据课前诊断性检测结果进行课前精准化学情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内容、体会文言文的情感以及提高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信息获取、信息处理和信息运用,将教育要素模式化、学习过程透明化、运用场景多样化。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着小学数学课堂变革,它通过对学生学情的精准分析,对教育资源整合运用,使得学习方式个性化、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内容丰富化、教学评价多元化,以为学生提供真实而有效的学习机会为目标,促使学生全情投入学习,进而全方位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