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单元的教学目的有三个:①学习归纳论点和引出论点的方法;②学习论述语言;③练习写“一事一议”的议论文。 本单元的重点是学习提出论点的不同方式和准确严密生动的论述语言。难点是议论文层次的划分及叙议结合的写法。考点是: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方式;②议论文语言特点。 本单元有《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从三到万》、《想和做》及《哨子》等中外不同类型的四篇议论文,教学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文本分析】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选编于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这是学生系统接触议论文的第一个单元,担负着培养学生阅读议论文能力的重要任务。本单元以求知与读书为主题,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从中获得不少教益。  相似文献   

3.
议论文对初一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如何进行教学,使学生获得议论文阅读知识和写作知识,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本文试就初中第一册第七单元《纪念白求恩》、《谈骨气》两篇议论文的入门教学问题谈点自己的教学经验,谨向行家求证。这个单元是学生从学习记叙文转入学习议论文的教学单元,在教学上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要使学生从记叙文的形象思维转入议论文的抽象思维,重点应解决如何过渡的问题。现在就如何“过渡”谈点管见。一、两文并教,比较异同。就是采用异体类比法进行教学,即将主题相同体裁不同的两篇文章对照阅读,比较异同,着重领会它们不同之处,从中发现题材和写作方法的差异,使学生懂得同一主题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法。《截肢和输血》、《纪念白求恩》两篇文章都以白求恩为题材,主题思想都是赞扬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前者通过白求恩给伤员截肢和输血两  相似文献   

4.
初语五册第二单元一共包括三篇议论文(《论鲁迅》《团结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前进》《说谦虚》)和一篇知识短文(《论点和论据》)。对于这一单元的教学,我有两点想法:一、要紧密结合知识短文,二、要作横向联系对比,帮助学生加深对议论文特点的认识。教时安排可确定为五课时。前三课时,分别理解每篇课文的结构,完成一些常规教学任务;可结合知识短文的学习,重点帮助学生搞清每篇课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式,为第四五课时进行对比教学作好准备。  相似文献   

5.
本单元突破口 理清文章思路和弄清文章论证方法是本单元教学的突破口。因为,作为第三册的第二个议论文单元,在前一单元重点解决议论文的结构形式的基础上,本单元进一步要求学生能熟练清理文章思路,并能掌握议论文常用的几种论证方法。也正基于此,本单元的知识短文安排是《论证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鱼我所欲也》是一篇传统议论文,和第三册议论文单元的其他课文相比,该文短小精悍,是学生学写议论文不可多得的好教材。如何指导学生学好这篇议论文,就显得尤为重要。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教学参考》上依照该文所用的论证方法共分了六层,教学中感到这样处理教材不利于学生通过本文掌握议论文的结构,学习写作议论文。为了便于讲析,不如依据文章内容,按照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形式,即引论(提出问题部分)、本论(分析问题部分)、结论(解决问题部分),把文章分为三部分。一、引论(从“鱼我所欲也”到“舍生而取义者也”)  相似文献   

7.
本单元《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理想的阶梯》、《说“勤”》、《事业篇》四篇文章均是议论文。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运用名言和事例作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难点是议论文的结构以及议论文中事实论据叙述的详略。本单元的可考点有:①全文或主体段落的结构层次分析;②名言的记诵与恰当运用;③议论文中的记叙与记叙文中的记叙的比较区别;④准确、严密、生动的语言。  相似文献   

8.
一.单元整体设想本单元共三课七篇文章,都是议论文。其中《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哲学论文,为典型的立论文章,系一般议论文;《文学和出汗》、《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杂文,为典型的驳论文章,系文艺性政论文;《不要秘诀的秘诀》等四篇也是杂文,但与鲁迅杂文不同,很接近评论与随笔,也很有独创性。前三篇是讲读课文。后四篇是自读课文。教学本单元的主要目标是对学生进行议论文的阅  相似文献   

9.
本单元系议论与说明单元,共安排五篇文章。其中说明文一篇:《什么是生态系统》,议论文四篇:《大自然警号长鸣》、《马说》、《说虎》及《为学》。可见,编者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说明文与议论文的联系和区别,由第三册学习说明文为主过渡到本册以学习议论文为主,并初步接触议论文层层推进的论证结构以及对比、设喻等论证方法。为此,教授本单元时,建议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单元通读,初步弄清文章主旨的基础上,围绕以下问题进行点拨和研讨。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古诗两首》中的《山行》。设计理念古诗教学,关键在于反复诵读古诗,感受古诗的意境,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为了帮助学生进入古诗《山行》的意境,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看图,图文结合,体会诗人的情感。同时,重视古诗教学中朗读的作用,让学生反复读诗,抓住诗中的关键词"爱"和"晚"组织学生多角度品读感悟,并发挥想象,进入古诗所描绘的意境之中。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中学作文教学存在记叙文与议论文写作教学两张皮的现象。通常的作法是,初中阶段主要抓记叙文写作,高中阶段主要抓议论文写作。教师为了避免文体错乱,讲记叙文时不谈议论文;讲议论文时不涉及记叙文,“泾渭分明”。结果学生的作文往往是写记叙文缺乏思想意境,写议论文提炼不出新鲜观点。问题的症结在哪里?我们不妨从记叙文与议论文写作教学的结合部找找原因;记叙文与议论文的写作教学有无内在联系?整个写作教学如何拓宽视野,深化思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以达到意境不凡,观点新颖的境界呢?  相似文献   

12.
议论文教学如果抓住了议论文三要素和议论文结构的四个方面有机联系的问题,就等于把握住了议论文教学环节的关键。一、议论文三要素中的论点,就是议论文结构中的提出问题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教师第一步应该引导学生找出论点。如《从三到万》这篇文章,作者先用设问的形...  相似文献   

13.
一单元整体设想 (一)单元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本单元议论文的结构特点、论证方法及语言特点,并初步地学习议论文的写作方法,同时联系课文中某些论点的现实意义,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二)单元教学的重点及难点 1.把握议论文“提出问题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方式。  相似文献   

14.
<正>【教材分析】"成长之路"是"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四年级上学期第四册的第四单元。这一单元共有六篇文章,从不同方面介绍了名人酷爱读书的故事。其中《书法界的泰斗——王羲之》《嗜书如命的孙中山》《居里夫人专心读书》这三篇文章,采用了共同的构段方式——"总分"。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典型段式是一个重要的语用点,本节课以这三篇文章为例,让学生扎实掌握"总分"的构段方式。【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2.了解故事的大体内容,感受文章  相似文献   

15.
许美琴 《儿童音乐》2011,(12):74-76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古诗新唱》——《读唐诗》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歌曲《读唐诗》,增进学生对我国古诗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对古诗文化的热爱。2、感受古诗文化的博大精深,能理解"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唐诗里有苦,唐诗里有乐"的意境。3、通过拓展活动创编古诗新唱,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音乐创造能力。教学重点:通过《读唐诗》这首歌曲激发  相似文献   

16.
笔者认为:从初学议论文的初中生的实际出发,应把分析结构作为初中第六册第二单元教学的突破口。因为议论文的结构是议论文段落层次的组成方式,它反映了作者对论题进行分析推理和证明的过程,体现了作者逻辑论证的思路。此其一。其二,教学课文是为了学生会写作文。而该单元的作文训练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是:“初步掌握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那么教学这个单元,就应处处为学生的作文训练做准备,让他们通过范文的学习,能比较熟练的掌握安排  相似文献   

17.
朱自清的《绿》被安排在苏教版九年级(上)第六单元的第一篇。从教材来看,编者的意图之一,是想通过对这篇名家经典的圈点批注的示范,让学生掌握圈点批注等读书动笔的基本方法,逐渐养成读书动笔的习惯(见同步教参第402页的"单元教材支配表"之"单元教学参考目标"4)。  相似文献   

18.
施东向老先生写的《义理、考据和辞章》这篇文章,选入高中语文教材排在首篇,原因有二:其一,它是一篇谈如何写议论文的专论;其二,文章的论证结构规范、典型(容总分式、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为一体),这也正是本单元基础知识教学的重点。因此,无论从内容看,还是从议论结构讲,这篇教材理当是八篇议论文的统率篇。这不能  相似文献   

19.
初中语文一至四册中,每册各有一个议论文单元。但都没有作为重点单元安排,后面都没有附有关的知识短文。到了初中三年级,开始把议论文作为重点单元来安排,这是从《大纲》提出的要求考虑的。初语五册安摊了两个重点议论文单元,并分别附了知识短文《论点和论据》,《论证》;初语六册中,也安排了一个重点议论文单元(第四单元),  相似文献   

20.
一.单元整体设想初中议论文教材共编八个单元40篇文选和三篇知识短文。纵观初中议论文读写训练系统,关于知识的传授和能力发展的要求。是按循序渐进的原则,大体以递进型兼交叉型和螺旋型逐步提高。学生在前五册已学过六个单元30篇文选与《论点和论据》、《论证》两篇知识短文。就学生的学习基础看,已经积累了可以入门的阅读经验,大体上了解议论文的基本因素,也从一些侧面进行过写作尝试,不过,其基本知识尚未形成明晰的系统,读写能力还比较薄弱。按照《教学大纲》规定,学习本单元和本册第五单元之后,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应当达标。本单元前四篇课文的议论方式属立论,第五篇课文的议论方式是驳论,这种安排是为了向第五单元学习驳论过渡。可见,本单元在初中议论文教学系统中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所以,本单元教学对于学生知识的巩固与扩展,能力的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