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思考文本内容,还能够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想象,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教材十分重视提问教学,从低年级学习问号开始,逐渐安排学生学习提问。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以提问为主题的阅读策略单元,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将“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作为单元语文要素。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不是目的,解决问题才是目的,还有更重要的目的是通过思考问题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发展思维的要求是隐含在课堂提问中的,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显示出来的。  相似文献   

2.
<正>统编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围绕“提问”编排的阅读策略单元,编排本单元旨在教给学生提问方法,培养其问题意识,有助于改变学生被动阅读的状态,培养其积极思考的习惯,提高其阅读能力。《夜间飞行的秘密》是本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讲述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原理,与蝙蝠探路的原理类似。如何借助这篇课文引导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统编教材在四年级上学期安排提问策略单元,相比普通的阅读单元而言,它是把阅读策略当作核心目标,更加系统地教给学生阅读的技巧和方法。提问策略单元在编排上有什么特点,授课过程中如何让语文要素"软着陆"呢?在诸多问题的驱动下,我们开启了提问策略单元整体设计的探索研讨。一、深入解读教材,整体把握语文要素落脚点1.明确学生"提问"的基础和发展教材安排提问策略单元,难道只是为了提问题吗?通过研读单元教材,我们知道这一单元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会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进而提高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在于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为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部编版语文教材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编排阅读策略单元。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时,笔者将整个单元内容作为教学对象,鼓励小学生积极提问,使其学会从不同角度提问,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而在群文阅读中习得提问策略。  相似文献   

5.
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这个单元是以"提问"为主线编排的阅读策略单元.入选的文章文体类型不同,注重梯度和层次,环环相扣,步步为营,达成单元教学目标.但问题意识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教师应结合提问策略单元的教学,依据陶行知先生提出著名的"六大解放"理论,培养学生"敢问""爱问""善问"的良好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6.
“释疑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过程中,提出疑难问题后主动求解的学习能力。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安排了“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这一语文要素。在教学时,教师应该明确目标,准确把握教学要求,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文本,注重培养学生的释疑能力,有效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掌握阅读策略,提升阅读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7.
张小文 《上海教育》2023,(13):66-67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与创造潜能”。统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单元目标为“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经过纵向研究可发现,本单元的阅读策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三年级时,单元目标中出现了“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初步培养学生质疑的好奇心;而到了四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  相似文献   

8.
王睿 《小学语文教学》2022,(Z2):103-104
<正>设计意图:“五千个哪里,七千个怎样,十万个为什么。”是英国作家卢·吉卜林的诗句。诗句既蕴含着生活中处处都是“为什么”的道理,也是苏联作家米·伊林的著作《十万个为什么》书名的来源。教材将《十万个为什么》编排进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这是对科普单元的拓展和延伸。结合本单元语文要素“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编者旨在增强学生主动提问的意识,养成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9.
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选编了《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等四篇关于中国古典名著中的精彩选文。这单元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古典名著,单元语文要素有两个,分别指向阅读和习作。指向阅读的语文要素是"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红楼春趣》作为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自然承担着迁移运用前面学习的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这一任务。笔者认为,教师应立足文本特点,紧扣学生实际,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关注《红楼春趣》‘趣’在何处,聚焦宝玉人物特点"展开教学,可通过灵活运用"猜读,跳读,多重阅读"等阅读方法实现对课文理解由粗放到基本到精准的目标,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从而更好地落实单元语文要素。  相似文献   

10.
目前,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已经开始使用了。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最显著的特征是出现了"语文要素"这个新概念。以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即"人文素养"明线和"语文要素"暗线,每个单元都以两条线组成一个有机整体。以"训练策略"为主线组织单元内容,是新教材的又一显著特点。从中年级开始,每个年级编排了一次阅读策略的训练,三年级叫"预测",四年级叫"提问",五年级叫"阅读与速度",六年级叫"有目的地阅读",进一步说明新教材更加注重语文能力的培养,更加贴近学生生活。  相似文献   

11.
从三年级开始,统编教材在每个单元中都设置了至少一篇略读课文。这些略读课文与单元语文要素、精读课文以及单元"交流平台""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和习作形成了有机整体。但略读课文的教学决不能打着所谓"略"字的大旗,而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语言品味的多维角度,开掘出与单元训练要素相契合的教学价值点,以更好地推动学生言语实践能力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主题是民间故事,这一单元围绕语文要素,提出了相应的复述要求。本文围绕以"讲述""想象""思辨"为核心的策略,尝试从民间故事的文体特点出发,依托课后练习题,并结合实际教学研究,探寻在教学中开展复述的教学策略,以期将复述训练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3.
<正>部编小学语文教材按照宽泛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结构。语文的人文目标尤其需要通过课文阅读和拓展阅读来实现,所以,部编小学语文教材更加重视阅读。从一年级的"和大人一起读",递至二年级的"我爱阅读""快乐读书吧",递至三年级的"阅读链接"和"单元阅读指导"。科学新颖的阅读模块和衔接紧密的分层设计,无不反映了教材编写者的阅读理念  相似文献   

14.
<正>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教材最后一个阅读策略单元,单元语文要素是“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本套教材十分注重对阅读策略的学习和运用,既有显性的编排在教材中的阅读策略单元:三上第四单元预测策略、四上第二单元提问策略、五上第二单元提高阅读速度策略、六上第三单元有目的地阅读。又有隐性的暗含在其他普通单元的阅读策略:  相似文献   

15.
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提问策略"单元。教学这一单元,教师既要与编者对话,读懂教材的导航系统、内容系统、助学系统,也要充分认识提问策略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更要根据每一篇课文的不同内容、特点、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这样,才能让学生读懂教材,理解、掌握并灵活运用提问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6.
统编教材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培养学生运用阅读策略的意识和基本能力,从中年级开始有计划、有目的地编排了四个阅读策略单元。为了更好地理解教材、用好教材,从整体观照语文要素,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策略建构,尝试通过"整体教学"开展阅读策略实践研究,设计"小统整"和"大统整"教学方案,努力让"整体教学"成为撬动学生阅读策略建构的支点,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文章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阅读策略单元教学为例进行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17.
在推进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可将整个教学重点归纳为"识字""造句""阅读"和"写作"这四关。根据新课标对小学不同阶段语文教学的要求,结合不同年级和学生差异的具体实践,善于抓住不同年级的小学生特点,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要求,引导学生逐渐适应小学语文"四关"的学习要求,也就抓住了小学语文学习的核心要义,推动着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向着高层次、高水平进展。只要抓住小学语文教学的"四关"问题,解决好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才能引导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中顺利闯关。  相似文献   

18.
<正>统编本教材在小学阶段一共设置了四个阅读策略单元,三、四、五、六年级上册各有一个,分别是预测、提问、提高阅读速度和有目的地阅读。其中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提问策略”单元,旨在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教会学生有效提问,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能主动提问是学生思维活跃程度的体现,能有效提问则是学生思辨意识、思考能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注重阅读策略的教学是统编教材的一大特点。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提问策略单元。在教学这一单元时,教师应从揣摩编者意图、把握课文编排特点、理清课文内部联系、处理好提问策略与课文内容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展开教学,注重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以帮助学生形成问题意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以"可爱的动物朋友"为人文主题,以"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写出自己喜欢的动物,试着写出特点"为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单元主题鲜明,训练点明确、有层次,相对独立又相互衔接,整个单元浑然一体.教学时,教师可通过"抓住特点—对比悟情—迁移写法"的顺序展开教学,让学生在阅读中充分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