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知识网格技术与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组织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平 《现代情报》2006,26(7):82-84
知识网格是一个智能互联的环境,能使用户(或虚拟角色)有效地获取、发布、共享和管理知识资源,并为用户和其它服务提供所需的知识服务,辅助实现知识创新、协同工作、问题解决和决策支持,利用知识网格技术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组织开发是对信息资源配置的合理调整,是对信息服务工作的优化,是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网格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检索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汤光恒 《情报杂志》2006,25(8):103-105,108
网格为数字图书馆建立跨越Web的信息分布和集成应用提供了新平台。通过比较传统数字图书馆和基于网格的数字图书馆在检索模型上的区别,剖析了服务资源检索的实现机制,包括服务资源检索的语义问题。  相似文献   

3.
数字图书馆网格体系结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罗雪明 《情报科学》2006,24(7):1045-1048
现代信息用户迫切需要一种对多个分布异构的数字信息资源进行统一资源访问的信息服务,这是当前数字图书馆建设所面临的问题。本文认为构建数字图书馆网格是实现这种信息服务最佳途径,并提出一种基于Web服务技术的数字图书馆网格应用系统的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4.
针对数字图书馆中存在的信息资源的异构性及不同信息系统的互操作问题,探索将语义Web服务应用在数字图书馆网格应用系统中的方法。如何根据用户输入识别用户需求,并为其提供最为准确的服务,以提高信息检索的效率和准确性是文章的主要研究内容。通过计算机模型和理论模型的建立和设计,探求语义网格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机制和理论模型。设计并实现了语义调度和硬件资源监控调度两种调度方式和算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网格环境下信息服务的新特点,结合知识网格的多空间体系结构,探讨了知识网格环境下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型和体系结构,使资源在网格环境下实现真正的共享,为用户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务.  相似文献   

6.
网格作为资源共享的技术,需要监控机构和机制来检测、控制网格资源,已达到合理分配和管理资源的目的.本文首先介绍了网格监控系统的职责、一个完善的网格监控系统所应达到的目标,并结合这些特点目标分析了一个网格监控框架--GMA框架,给出了一个网格监控系统的实例.  相似文献   

7.
宋贵山 《科技通报》2015,(2):212-214
黔东南旅游景点丰富,去黔东南旅游的游客不断增多,旅游分流压力较大,为了解决这问题,需要对黔东南旅游信息资源进行共享处理和研究。提出了基于子网格的黔东南旅游信息资源稀疏性聚类挖掘算法,实现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黔东南旅游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在网络模型中对旅游信息进行子网格分区,构建了基于3G移动网络的旅游资源信息共享网络系统,系统采用的树形结构设计,对资源信息流进行信号模型构建,实现不同应用条件下的最佳匹配权值。对于每个时间片的旅游信息在受到用户访问时,产生任务请求调度指令,产生资源信息流向量模型,采用Baum-Welch算法对隐马尔科夫链模型进行训练,采用子网格分组特征提取,计算数据的稀疏性协方差矩阵,实现对基于子网格的旅游信息资源稀疏性聚类挖掘。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信息资源挖掘算法,挖掘的效果最佳,信息共享预测误差在2%以内,实现了旅游信息的共享服务,提高黔东南地区的旅游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8.
针对气田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的异构资源,通过网格技术的应用建立了一个安全、可靠、易于使用的气田监控决策系统,给出了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实现方法。解决了气田生产管理部门各级结点的信息整合问题,保障了气田的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9.
网格技术对数字图书馆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吕琼芳  格慧莉 《情报杂志》2005,24(6):46-47,50
网格技术是继Internet、WWW技术后的新兴信息技术问题,它的研究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重大突破。网格技术的应用使计算资源、存储资源、通信资源、软件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的全面共事成为可能。对解决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过程中分布式信息资源的组织、统一检索及信息服务过程中的知识化服务问题将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讨论了网格技术的发展及其对数字图书馆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面向分布式知识发现的知识网格框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从东  杜红 《情报科学》2005,23(2):281-283,320
目前许多机构需要实现分布式知识发现,本文将Web服务与网格技术相结合,给出了知识网格的三层框架模型,它包括本地资源层、知识网格中间层以及知识网格应用层,以实现在分布式环境中并行处理数据,发现知识。  相似文献   

11.
网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广场全球范围的网格研发热潮,预示着一种新兴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正在出现。网格不仅将对信息资源的获取、传输、共享和利用带来一场革命,而且必将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变化。一、网格是什么?网格是一种新兴的技术,正处在不断发展和变化当中,因而网格尚未有精确的定义和内容定位。但可以简单地说,网格是一种信息社会的网络基础设施,它将实现互联网上所有资源的互联互通,包括计算资源、存储资源、通信资源、软件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等。网格将连通一个个信息和资源孤岛,让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变得更方便。对于什么是…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传统信息推送服务方式的分类和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就传统推送服务方式和网格技术的结合进行了探讨,并构建了3种基于网格的信息推送服务模型。  相似文献   

13.
基于网格的电力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基于网格计算的电力系统监控基础平台,该平台很好地利用了网格计算的分布式信息处理能力来处理电力系统的监控问题。通过电力系统网格将电力系统各调度中心的数据资源和计算资源加以整合,使每个调度中心都成为网格的节点。网格节点内部通过驱动程序来实现对异构数据库的访问。实验室测试结果表明,该实验平台能够较好完成监控任务。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E-Science环境下网格信息资源的构成及资源的描述工具元数据.从信息资源加工、管理及服务的角度把网格资源的整合划分为网格数据整合、网格信息整合和网格知识整合三部分,其中网格知识整合为资源整合的最高阶段,是未来资源整合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广域、分布、异构和动态的Internet环境中数字图书馆资源共享、语义检索和知识发现的难题,提出了构建基于知识网格的知识服务型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层次结构.该结构由分布式资源层、基本服务层、数据服务层、信息服务层、知识服务层和门户服务层构成.原型系统的运行及模拟实验的结果表明,提出的层次结构能实现数字图书馆中的知识发现和提高了用户检索请求的查准率.  相似文献   

16.
网格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不再满足在网络带来的海量信息中寻觅,对网络的功能和使用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整合互联网信息、资源,使之具备更强功能、提供更好服务,网格概念自上世纪末提出后,在业界受到了极大重视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本文对网格的产生、作用、实现和发展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网格技术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组织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苏荣 《现代情报》2008,28(6):114-117
网格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分布式的大型数据库系统,通过对异构信息同构化集成的跨库检索方法进行探讨,构建基于网格技术下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组织管理的模式,论述数字图书馆网格信息资源组织的有效工具,利用网格技术,实现互联网上资源的全面连通,让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8.
浅谈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网格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东  管江红 《西藏科技》2005,(11):57-60
传统因特网实现了计算机硬件的连通,Web实现了网页的连通,而网格试图实现互联网上所有资源的全面连通,包括计算资源、存储资源、通信资源、软件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等。网格作为一个集成的计算与资源环境,能够吸收各种计算资源,将它们转化成一种随处可得的、可靠的、标准的且相对经济的计算能力,其吸收的计算资源包括各种类型的计算机、网络通信能力、数据资料、仪器设备甚至有操作能力的人等各种相关资源。  相似文献   

19.
信息资源管理技术的革命--信息网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网格技术是继互联网技术之后又一项信息技术的革命。本文着重论述了网格技术在信息资源管理方面的应用———信息网格。包括信息网格的特点 ;信息网格中信息资源的表现形式———元数据三层结构体系 ;信息资源的发现机制。  相似文献   

20.
在创新驿站发展的过程中,暴露出“信息孤岛”,“条块分割”等问题,影响网络平台实现技术信息传播和共享的功能的发挥,更不利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实现.拟采用网格服务方式,搭建科技创新驿站技术信息资源共享的架构模型,实现网络内部信息的共享,实现各创新驿站资源的无缝衔接,在虚拟的网格环境下,以服务的方式向创新驿站用户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完成官产学研中金协同创新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