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谦 《兰台世界》2009,(4):67-68
通过对黄岩诉讼档案资料的分析,可以看到这些规定的内容主要涉及状式、诉讼参与者、诉状内容、代书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恶意诉讼是当事人基于恶意提起的诉讼行为。从本质上看,恶意诉讼是一种特殊的侵权行为,即当事人借助诉讼的合法形式掩盖其非法的目的,企图用合法的形式为非法的内容遮盖。  相似文献   

3.
恶意诉讼,也有论称为恶意不实诉浍,或诉讼欺诈,足当事人滥用诉权,企陶通过损害对方当事人、第三方合法利益而谋求不当得利而提起的诉讼。简言之,恶意诉讼是当事人基于恶意提起的诉讼行为。从本质上看,恶意诉讼是一种特殊的侵权行为,特殊性表现在,当事人借助诉讼的合法形式掩盖其非法的目的,企图用台法的形式为非法的内容遮羞。我国学起草的“民法典侵权行为法编”中将恶意诉讼列为17种侵权行为之一。  相似文献   

4.
王生智   《视听界》2006,(4):77-78
恶意新闻侵权诉讼及其危害从1983年杜某诉沈涯夫、牟春霖新闻诽谤罪以来,新闻侵权诉讼已经成为媒体和作者的心头之痛。不可否认,在这些新闻侵权诉讼中,一些作为被告的媒体和作者确有失责之处,但也有一部分是针对媒体和作者的恶意诉讼。恶意诉讼,也有论者称为恶意不实诉讼,①或者诉讼欺诈,②是当事人滥用诉权,企图通过损害对方当事人、第三方合法利益以谋求不当得利而提起的诉讼。从本质上看,恶意诉讼是一种特殊的侵权行为,特殊性表现在,当事人借助诉讼的合法形式掩盖其非法目的,企图用合法的形式为非法的内容遮羞。在我国学者起草的“民法典…  相似文献   

5.
杨华玲 《档案》2012,(1):36-38
近代发掘整理的明清诉讼档案是明清时期诉讼活动的原始记录,档案中所保存的状纸末端均附有“状式条例”,其历史可上溯至宋代.由宋至明清,“状式条例”的内容、形式均有所发展.明清时期的“状式条例”在内容上包括诉状书写形式和诉讼行为的具体要求两方面的规范,其实际上是当时立法活动的延伸,并在司法实践中成为规范当事人诉讼行为最直接、最有效的法律渊源.  相似文献   

6.
宋玲 《档案时空》2007,(10):38-39
诉讼文书写作是诉讼当事人或其代理人在从事刑事、民事、行政诉讼活动时,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按照司法文书规定的格式写作,其特定的法理思维内容和方法构成了它和非法律类文书写作的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新闻失实现象比较突出,如何有效应时?笔者认为公益诉讼将是较为可行的模式.本文从增强诉讼效益的角度,对扩大纠错力量、提高诉讼效益、使用诉讼信托等问题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8.
诉讼档案是人民法院和诉讼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依法共同进行诉讼活动形成的,具有查考利用价值并立卷归档保存的原始信息记录。如何解决人民法院诉讼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优化诉讼档案管理,从而提高诉讼档案的查考利用价值,是我在工作中一直考虑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李丽 《海南档案》2007,(4):15-17
诉讼档案是人民法院和诉讼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依法共同进行诉讼活动形成的,具有查考利用价值并立卷归档保存的原始信息记录。如何解决人民法院诉讼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优化诉讼档案管理,从而提高诉讼档案的查考利用价值,是我在工作中一直考虑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燕燕 《大观周刊》2012,(13):46-46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是指当公司拒绝或者怠于通过诉讼追究公司董事、监事、高管、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和第三人对公司所负的义务或者责任时,具备法定资格的股东有权依据法定程序以自己名义为了公司利益提起诉讼的制度。本文就股东代表诉讼的当事人问题、适用范围问题、及股东代表诉讼与股东直接诉讼的区分等问题做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1.
沈阳市沈河区人民法院自建院至今已收藏诉讼档案10余万册,其内容涵括刑事、民事、经济、行政等相当丰富。它是我国建国50年来各个历史时期人民法院实施已颁布的各种法律、法规的真实情况的缩影。反映了人民法院审判活动的全过程。多年来,有相当一部分诉讼档案得到了充分利用。有的刑事案件被告人利用原审案件档案资料申诉成功,获得减刑甚至由有罪改判为无罪获释。尤其是十年动乱结束拨乱反正时期,利用法院诉讼档案使一批冤、假、错案得到了平反;一些民事案件当事人利用原始诉讼档案资料进行申诉,使其合法权益得到应有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北京档案馆所藏诉讼档案跨越年代较长、内容详实丰富、检索利用便利,不仅有助于了解民国北京地方的司法制度,认识当时人们的法律文化或诉讼习惯,亦有重要的价值。北档馆藏数据库应用亦有多方面显著特色。  相似文献   

13.
法院诉讼档案管理是一项对作为全面记录诉讼活动的载体——诉讼档案进行管理的司法政务工作。多年来,各级法院十分重视诉讼档案管理工作,特别是改革开发以来,诉讼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进程加快,法院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及现代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在确保档案安全,创新档案服务方式,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使诉讼档案相对完整、规范,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众多查阅主体的需求,有力地推进了司法行为的规范化,充分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相似文献   

14.
李佳鸿 《大观周刊》2012,(32):21-21
诉讼标的对于一事不再理原则的适用、既判力客观范围的厘定等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旧实体法说、诉讼法说、新实体法说以及诉讼标的相对说都对诉讼标的的识别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主张t但都非无懈可击。笔者认为,解决诉讼标的识别问题的正确方法,应是根据不同诉讼类型的纷争解决机能.就给付之诉、确认之诉、形成之诉分别分析其诉讼标的。  相似文献   

15.
赵璇 《大观周刊》2013,(6):40-40
在我国,诉讼诈骗现象由来已久且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但对其的法律规制,理论实务界的主张见仁见智,难以形成主流意见和通说。2012年民事诉讼法修正案增加了对于虚假诉讼的规制,意味着对于诉讼诈骗行为的定性不应当仅局限于刑法个罪的界分,而应当将其置于我国民事诉讼法制度中加以规制。  相似文献   

16.
史桢桢 《大观周刊》2012,(43):70-70
小额诉讼程序是指基层法院的小额法庭或专门的小额法院快捷审理法律规定的小额金钱诉讼的专门程序。由于具备快捷、节约资源等特点,小额诉讼程序已成为当前世界各国及地区普遍设立的用来解救小额诉讼纠纷的专门程序。  相似文献   

17.
印莉 《大观周刊》2013,(12):53-54
2013年新颁布的《民事诉讼法》增加了公益诉讼的内容,但其中最需明确的主体问题却未得到清晰的界定。众所周知,传统的民事诉讼规定原告必须是纠纷之直接利害关系人,此种原告适格的理论使得许多关涉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纠纷得不到解决,推宄缘由,盖我国法律未解决民事公益诉讼主体的资格问题,故对这一问题的理论和实务研究是深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8.
诉讼制度是清代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察清代诉讼制度尤其是其审级建置、程序设计和监督体系,能够窥视清代法律制度的深刻理念,以诉讼制度为考察中心梳理其与政治的互动,有助于我们把握清代法律制度对当时政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李宁 《大观周刊》2012,(17):55-56
诉讼欺诈作为一种新型、独特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我国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对其定性分歧较大。从法理上分析,应将诉讼欺诈行为入罪。诉讼欺诈行为尽管具有诈骗罪的某些特征,但认定其构成诈骗罪不妥。对诉讼欺诈行为应从其侵犯正常的审判秩序的角度分析,现行刑法只可对侵财类的诉讼欺诈行为进行评价,而其他类型的诉讼欺诈行为的犯罪化问题,需由立法来解决。  相似文献   

20.
杨扬 《历史档案》2023,(1):107-115
清代人命案件审断过程中诉讼策略的运用、案情事实的构建以及验尸意见的专门知识对司法官员认定事实、适用法律产生影响,是研究清代司法运作实态的重要内容。清代图赖现象不仅以社会风俗的形态存在,民众更是将其作为诉讼策略不断利用,从而实现诉讼意图。道光朝对京控图赖问题的讨论,是因应清中后期社会转型的现实需求。本文以发生在江西的一起京控图赖案为例,通过剖析案件的发生背景、纠纷缘起、鉴定意见对司法裁判的影响以及诉讼话语的功能,试图呈现清代人命图赖案件在裁判过程中事实认定的复杂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