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TO BE OR NOT TO BE”(“生存还是毁灭”)这是除《圣经》以外,全世界一切文学作品中最著名的六个字。哈姆莱特在喃喃自语中说出的这几个字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最负盛名,因为不仅是他内心的独白,而且表达了所有善于思考的人们的思想。是生存还是毁灭,是生活得丰富、充实而热切,还是生活得单调、平庸而贫乏呢?有一次,一位哲学家问自己是否是活着(这是一个很  相似文献   

2.
"TO BE OR NOT TO BE"("生存还是毁灭")是除《圣经》以外,全世界一切文学作品中最著名的6个字。哈姆雷特在喃喃自语中说出的这几个字,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最负盛名,因为哈姆雷特的话不仅是他内心的独白,而且表达了所有善于思考的人的思想。是生存还是毁灭,是生活得丰富、充实而热切,还是生活得单调、平庸而贫乏呢?有一次,一位哲学家问自己是否还活着(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人人都可以偶尔向自己提出这一问题),他的回答是:"我在  相似文献   

3.
有人曾问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您和平庸的人有什么区别?”他回答说: “他们活着是为了吃饭.而我吃饭是为了活着。”哲学家巧变语序作答,可谓生动犀利,言简意赅,不同凡响。  相似文献   

4.
活着     
人诗意地活,为了让人温暖如春的亲情,为了让人豪气干云的友情,为了让人如痴如醉的爱情,勇敢地活着,要是能把你活着的每一天都看做生命的最后一天,你的生命就会更有价值。——题记在古希腊,有一个消沉颓废的人向一位哲学家求教:“人为什么而活着?”那位哲学家回答说:“我也想知道,所以我要一直活着。”在无数个夜阑人静的时刻,我面对着深邃静谧的星空,脑海中始终盘旋着这么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而活着?”这是一条狭窄的思想之路,它的终点往往通向死亡。当我开始怀疑生命的意义,当我开始否定活着的价值,周身便会被一种凉入骨髓的悲怆感所侵袭和…  相似文献   

5.
二战期间 ,苏军与德军的一场战斗中 ,一颗炮弹擦过天际 ,无情的落在一个刚入伍的苏军战士身旁 ,一块迸溅的弹片从他腿里穿过 ,剧痛使他晕倒了。过了很久 ,他醒了过来。此时他只有一个念头 :“我还活着。”但此时的他 ,已截了一条腿。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治疗 ,他终于能拄着拐杖下床走路了。从此 ,他一直沉默寡言 ,因为他已经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战斗能力 ,活着还有什么用呢 ?在凄凉的明天 ,他用什么来证明自己生活的价值呢 ?又用什么来充实自己的生活呢 ?光是吃、喝、呼吸吗 ?就这样成为战斗队伍的累赘吗 ?他心里闪过一个念头 :“我不能接…  相似文献   

6.
眼案例演上午教学公开课《小音乐家扬科》第二课时。课堂上,同学们踊跃发言,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于是下午我带着成功喜悦的心情,准备把第三课时上完,做好这篇课文的教学扫尾工作。我在指导学生了解“扬科因太爱音乐而遭毒打致死”的有关内容,激起学生对扬科的同情之后,提了一个问题:“若扬科还活着,将来他可能会怎样,你想对他说些什么?”话音未落,有位男同学就把手举得高高,我为他能有如此快捷的反应感到高兴。他说:“我认为扬科是不会活着的,即使这次不遭毒打,他迟早还是会丧命的。”我意识到这是学生按照自己的认知规律在思考问题,正是引发…  相似文献   

7.
《高中生》2007,(24)
内心独白内心独白是作品中人物语言的表现形式之一,指通过人物的内心表白来揭示人物隐秘的内心世界,充分地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使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例如在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那段著名的"生存还是毁灭"的内心独白,是他对于"生"和"死"的思考,表现了他内心的困惑,极具哲理性。  相似文献   

8.
全国卷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一个富人去请教一位哲学家,为什么自己有钱以后很多人不喜欢他了。哲学家将他带到窗前,说:“向外看,你看到了什么?”富人说:“我看到外面有很多人。”哲学家又将他带到镜子前,问:“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富人回答:“我自己。”哲学家一笑,说:“窗子和镜子都是玻璃做的,区别在于镜子多了一层薄薄的白银。但就是因为这一点银子,便叫你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别人了。”  相似文献   

9.
一位哲学家在古罗马的废墟里发现了一尊双面神像。由于从来没见过这样的神像,哲学家便好奇地问他:“你是什么神啊,为什么有两张面孔?”神像回答:“我的名字叫双面神。我可以一面回视过去,吸取教训;一面展望未来,充满希望。”哲学家又问:“那么现在呢?最有意义的现在,你注意了吗?”“现在!”神像一愣,“我只顾着过去和将来,哪还有时间管现在?”哲学家说:“过去的已经逝去,将来的还没有来到,我们惟一能把握的就是现在;如果无视现在,那么即使你对过去未来都了如指掌,那又有什么意义呢?”神像听后,恍然大悟,失声痛哭起来:“你说得没错,就是因为…  相似文献   

10.
最近以来我总是问自己:"人为什么要活着,人生的意义在哪里?"这是二十岁左右的人最爱问的问题.快到了四十岁的年纪,大多数人已经很"人世"了,不屑或不敢再问这样的问题.但是,在一些意想不到的时刻,它还是会悄然从心底冒出,让我黯然神伤.这千古之问,有谁能说得清楚呢?就是那些伟大的哲学家,他们的回答也常常十分高妙但却并不解决我们平凡人的问题.一位老人,在临终之前,通过他的学生,向我们提供了一份人生的答卷.  相似文献   

11.
生活的色彩     
生活,这是个多么令人熟悉的字眼啊!然而,生活又是什么呢?一本无字天书,一个万花筒,还是一幅美丽的水彩画?生活是一位朴素的哲学家、教育家。它隐隐约约地向我们招手。生活是那样的多姿多彩,它牵引着我们步入新世纪的时代,步入一个美丽而又复杂的殿堂。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曾说过“:生活是张苍白的纸。我们生命的继续只不过是用痛苦在上面或规整或凌乱地写着什么……”生活真的是这样的吗?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音乐大师贝多芬,在他三十多岁时突然聋了,他的生活应该从此便是黯淡无光的。但是,他并没有放弃生活,而是与“悲观主义”进行顽强的…  相似文献   

12.
为什么活着     
在杂志上看到这样一个观点:为了眼前的尊严而活着。这又勾起了我的思索。为什么活着?这是一个很值得探究的问题。假如一个人连“为什么活着”都解决不了,还堂而皇之地“活”在这个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上,是不是有点儿可笑?而当他真正把这个问题作为正式问题来思考时,他又是可敬的。今年暑假,我与妻都参加了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处的研究生班。参加学习,至少要具备两个条件:充足的时间和昂贵的学费。时间倒是充足得很:我带的初四毕业班已于7月份参加完中考填报完志愿,可以松口气了;妻带的高三毕业班也已顺利完成了任务,有一大批学生以相当高的分…  相似文献   

13.
语丝     
哲学家来到集市上。屠夫问:“你会杀猪吗?”哲学家回答:“不会。”铁匠问:“你会打铁吗?”哲学家答:“不会。”商人问:“你会经商吗?”哲学家说:“不会。”他们又问:“那你会什么?”“我会思想。”众人大笑:“思想值多少钱一斤?”哲学家说:“我不能做你们所能做的事,但能思考你们所不能思考的问题。”说完他便开始思考,众则无语。  相似文献   

14.
开篇语爱情、战争和死亡是文学的永恒主题。"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哈姆雷特的思考道出了人类痛苦的根源。死亡是人类不可抗拒的结局,该怎样活着是人们在有生之年最有意义的思考。"鼓盆而歌",是庄子泯灭生死的超脱;"生命的本质就是痛苦",是叔本华对生命  相似文献   

15.
那是当我带上面具的时候,当我带上面具的时候我不害怕。我一点也不害怕。我觉得非常自由,我觉得我是自由了,自由地生活在一个我自己的世界。我觉得我可以冷静地观察别人,而不必害怕我自己。——姚一苇先生的话剧《红鼻子》这是一个颠倒的世界,一个面具可以掩盖住一切,人们躲藏在自己亲手设计的伪装背后,生活才能被周遭所接受,看似荒诞却又如此真实可信,正如《哈姆莱特》的经典台词“To be or notto be,this is a question”(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一样,话剧《红鼻子》将探索人生意  相似文献   

16.
智慧小语     
薄薄的银子一位富人去看哲学家,哲学家将他带到窗前,对他说:“向外看,告诉我你看见了什么?”“许多人。”有钱人说。然后,哲学家将他带到一面镜子前,问道:“现在你看见了什么?”“我自己。”他回答。“窗子和镜子都是玻璃,区别只在于一层薄薄  相似文献   

17.
钱财与老虎     
从前,有两个朋友看到一位哲学家从丛林中惊慌失措地跑出来,他们问他为什么这样惊恐不安,哲学家说:“在那片丛林中,我看到一个吃人的东西。”“你是不是说有只老虎?”两个人不安地问道。“不”,哲学家说,“它比老虎厉害得多。我是在挖药草时挖出来一堆金币。”“在那儿?”两人赶忙问道。“就在那片丛林中。”说完,哲学家就走了。两个朋友立即跑到哲学家指的地方,果然发现一堆金币。“那个哲学家多蠢啊!”一个  相似文献   

18.
玻璃与镜子     
人类的眼睛当真那么明亮么?当真可以辨别善恶么?选择的道路当真是智慧之路么?认识到的当真是真实的自己么?曾听过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故事。一位哲学家叫他的儿子走近窗口,让他隔着玻璃望出去,然后他问儿子“:你看见什么了?”“我瞧见许多行人。”他儿子回答。哲学家又把一面镜子放在儿子的眼前问“:这回你看见什么了?”“我自己。”哲学家叹了口气道“:都是玻璃制成的,透过前者你可以瞧见许多人,后者只因玻璃背面被涂了一层水银,你就只能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别人了。”哲学家的话不仅说出了儿子的心声,也道破了千万人心中的秘密。有多少人在金…  相似文献   

19.
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这是哈姆莱特的经典思索。突然想到,唐婉带着深爱不得抑郁而死,陆游带着深爱苟活到八十多,究竟谁更爱谁,谁更凄苦?现今的爱恋已经无法直接达到"生存还是死亡"的抉择程度,于是沉醉唐婉和陆游用一生诠释的深爱。生存还是死亡,我没有答案,我只有艳羡和感动,一种爱,到了这样的程度,仙去者该无悔,苟活者也该为自我一生的思念而无悔。  相似文献   

20.
世宇 《课外阅读》2008,(3):38-39
"生存还是毁灭。"除《圣经》以外,这六个字是整个世界文学中最著名的六个字。这六个字是哈姆雷特喃喃自语时所说的,而这六个字也是莎士比亚作品中最有名的几个字,因为哈姆雷特不仅道出了自己的心声,也道出了所有在思考的人的心声。生存还是毁灭——是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