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越轨行为是指青少年学生所实施的,违背一定的社会规范或期待,对本人或社会发展造成不良影响,从而被社会给予否定性评价的行为。青少年学生的越轨行为在教育活动和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多种多样,从学业成绩不良、考试作弊到逃学、旷课、离家出走。从偷窃、勒索他人财物到恃强凌弱。甚至对他人进  相似文献   

2.
越轨行为,是社会学中的一个概念,指违反某个群体或社会约定俗成的或者有明文规定的社会规范的行为.就学生而言,他们的越轨行为是指青少年学生的各种违背教育机构、学校和班级制定的规章制度及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的行为和现象.一提到越轨行为,大多数人都会想到一个调皮、爱出风头、学习成绩差、经常破坏班级秩序的学生的形象.几乎每一个老师都喜欢那些温顺、听话、遵守纪律的学生,而厌烦那些经常有越轨行为的学生.许多老师就认为,正是学生的越轨行为,破坏了课堂秩序,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实现,给别的学生带来了不良的影响.有的老师甚至认为,一定要严惩学生的各种越轨行为.其实,这都是对学生越轨行为的一种误解,我们应该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和分析现代青少年学生的各种越轨行为.由于大多数人对学生越轨行为的消极影响已经有了深刻的理解,本文在对学生的越轨行为进行客观分析的基础上,主要对学生越轨行为的积极方面讲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社会标签理论认为对于存在越轨行为的学生来说,他人尤其是重要他人或群体对其作出的否定性评价和处置措施,在学生越轨行为的形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管理者要慎重,防止轻易给学生贴标签,同时更要教育学生学会客观看待自己的行为及别人的评价,提高自身抵御贴"标签"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与普遍存在的社会越轨行为一样,青少年校园越轨行为也时常发生。传统意义上,越轨行为是消极的、有害的,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校园越轨行为也可以作为学生良好的纪律性、积极的人生态度以及高尚品德养成的契机,促使我们改进学校教学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5.
用社会学理论探讨和控制学生的越轨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出规章制度所允许的范围”是《现代汉语词典》对“越轨行为”的解释,而社会学关于该概念的解释是,与一个群体或社会的标准行为或社会的期待相违背的行为就是越轨行为。在社会生活中常见的反常行为,病态行为,违章违纪行为,违法犯罪行为等多属于越轨行为。越轨行为不一定构成犯罪,但犯罪是属于越轨的极端形式。本文所指学生越轨行为仅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违反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的行为,并试图探讨各种违章违纪越轨行为的产生动因,以及越轨行为控制建议,旨在对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帮助。一、常见学生越轨行为类型学生越轨行为,大多数是…  相似文献   

6.
社会失范理论认为学生会发生越轨行为的主要原因在于社会而不是学生自己,因此而成为极其具有重要作用的剖析越轨行为原因的社会学理论.由于社会转型时期的快速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的社会正是默顿所说的"失范"状态的社会.正确理解和把握社会失范理论,对学生越轨行为的矫正或预防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7.
越轨行为,是社会学中的一个概念,指违反某个群体或社会约定俗成的或者有明文规定的社会规范的行为。就学生而言,他们的越轨行为是指青少年学生的各种违背教育机构、学校和班级制定的规章制度及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的行为和现象。一提到越轨行为,大多数人都会想到一个调皮、爱出风头、学习成绩差、经常破坏班级秩序的学生的形象。几乎每一个老师都喜欢那些温顺、听话、遵守纪律的学生,而厌烦那些经常有越轨行为的学生。许多老师就认为,正是学生的越轨行为,破坏了课堂秩序,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实现,给别的学生带来了不良的影响。有的老师…  相似文献   

8.
编剧理论用“舞台”和“角色”的基本概念来解释人的社会行为,对越轨原因从个人微观的社会学视角加以分析,强调社会化过程对社会成员角色塑造及社会心理形成所具有的决定作用。本根据编剧理论,从人际互动和影响的角度解释了青少年的部分越轨行为,并据此总结建议了对青少年越轨行为的若干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9.
小学阶段的越轨行为,虽然程度较轻、社会影响较小,但是对于个体发展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标签理论和道德发展阶段论提醒班主任,作为学生的重要他人,在学生的越轨行为处理中,应当秉持慎重的态度,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加以处理。广大小学教师应当注意避免单纯以成人的道德标准判断去衡量学生的越轨行为,而是要研究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引导学生的道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小学生问题行为及其矫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小学生问题行为问题行为(ProblemBehavior) ,就是指品行上有缺点的越轨行为。一般是指那些影响学生身心健康 ,给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带来麻烦的行为。问题行为实际上就是行为问题 ,国内也将其译为行为困扰、不良行为[1]。小学生问题行为是指小学生不符合或违反社会公共生活准则与有关行为规范 ;或者不能良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从而给社会、他人和自身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危害 ,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目前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有向低龄发展的趋势 ,西方发达国家有5%~15%的青少年存在明显的行为问题[2]。我国儿童和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