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信息社会,媒介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媒介素养是现代人必备的素养之一。本文通过介绍香港地区基础教育中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解析香港地区中学媒介素养课程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模式,论述香港地区中学媒介素养课程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2.
媒介素养教育是一种针对公民的、旨在提高媒介素养的教育活动。中学媒介素养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媒介知识教育、媒介能力教育、媒介方法和技术教育、媒介情感价值与伦理教育等。学校推进媒介素养教育应该文化熏陶、活动实践、课程建设三管齐下,系统实施:丰富的校园媒体文化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媒介环境;多彩的媒体活动为学生参与和体验提供重要的实践机会;系统而有针对性的媒介教育课程有利于唤醒学生的思维。  相似文献   

3.
加拿大被全世界公认为西方媒介素养教育发展的先进国家。安大略省是加拿大第一个实施媒介素养教育的省份,至今已近30年。安大略省媒介素养教育具有鲜明的特点,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文章通过分析安大略省中学媒介素养教育的课程目标、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为我国中学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谈谈我国两岸三地的媒介素养教育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70年代以后,国外已经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我国台湾、香港地区十分重视受众的媒介素养教育,而大陆在媒介素养教育研究方面十分薄弱。本文介绍了台湾、香港的媒介素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及大陆学者的一些研究,探讨媒介素养教育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潘有志 《教育探索》2012,(6):158-159
英国高校媒介素养教育具有政府大力支持、构建本土化的课程资源、注重教师的培训等特点.对我国媒体素养教育的启示,一是高校媒介素养教育必须重视教育政策的推动;二是要开掘本土化的教育资源:三是要完善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的师资培训机制.  相似文献   

6.
方兆玉 《上海教育》2013,(20):32-35
现在,媒介素养教育课程覆盖全美,各州的英语课程标准中几乎都有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而绝大多数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都是以融入式课程的形式展开的。作为世界上媒体最发达的国家,美国的媒介素养教育却迟至20世纪60年代才姗姗起步。但在后发优势的推动下,美国汲取和融合英国、加拿大等先行国在媒介素养教育方面的先进理念和实践经验,结合本国各州教育体系相对自治、民间教育团体和组织较为成熟的特点,探索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媒体各种信息时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创造、生产能力及思辨的反应能力.幼儿教师媒介素养包括基本媒介素养和学科媒介素养,它具有双重属性.文章在分析幼儿教师媒介素养现状的基础上,对如何提高媒介素养提出了建议.在职前教育阶段应该开展相关课程;幼儿园应当发挥主体作用,营造媒介素养学习的氛围与环境;通过网络学习与实践反思相结合,发挥幼儿教师自主性,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8.
媒介素养:美国的发展和国际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的媒介素养教育尽管还处于发展初期,但已经在课程框架上找到了自己的发展道路,并且赢得了颇具威望的学者和机构的赞赏。作者追根溯源,参照澳大利亚、英国及加拿大媒介素养教育,探索在全美实施包括师资培训在内的媒介素养教育的多学科途径。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阶段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具有启蒙意义。从媒介素养教育内涵切入,阐述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研究基于信息技术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如何开展,建构信息技术课程在媒介素养教育中的可为之处,让小学生会用媒介、善用媒介。  相似文献   

10.
所谓媒介素养教育,就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设置媒介素养课程,发展学生的媒介素养,使其适应信息时代日益复杂的媒介环境,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机构关注的重要话题。英国从1933年起就开始倡导媒介素养教育,历史久远,经验丰富,梳理和分析其发展历史、现状、动向与趋势将对我国媒介素养教育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浅评香港地区中学生物科课程纲要中的明确学习目标河南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471002)秦浩然河南洛阳市回民中学(471002)秦洋香港地区中学生物教育和教学的安排分为三个阶段:中学一年级至三年级是以科学科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综合方式进行的,中学四年级和五...  相似文献   

12.
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英国学者开始倡导媒介素养教育。目前,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挪威、芬兰、瑞典等国已将媒介素养教育设为全国或国内部分地区中、小学的正规教育内容。与欧洲国家相比,我国真正的媒介素养教育还未开展起来,大多数人对“媒介素养”认知不够,重视程度不够。在电视、电影、电台、报刊、电脑、电话、手机、网站、BBS、QQ等媒介技术大举进攻象牙塔的今天,媒介素养已经成为大学生在现代社会所必须学习和具备的一种能力。2005年8月,我们在武汉高校展开了一次“武汉市大学生媒介素养情况调查”,由调查员在各大…  相似文献   

13.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到来,信息污染已成为世界性的公害。如何正确地面对媒体和利用媒体,不仅已成为发达国家迫切关注的问题,而且在世界范围内已演变、形成为一种媒介素养教育。目前,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挪威、芬兰、瑞典等欧美国家已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全国或国内部分地区中、小学的正规教育课程,并逐渐成为一种终身教育。我国台湾省“2000年底公布了‘媒体素养教育政策白皮书’,宣示‘全民学习媒体素养时代’正式来临”。随着我国加入WTO组织,大众传媒事业飞速发展,不仅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令人堪忧,而且成人的媒介素养教育也几近空白。如果不及时对成人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将严重影响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媒体产业的迅速发展,媒介已然成为人们的生活环境,媒介素养教育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教育议题。在我国,媒介素养教育发展尚不平衡,部分大学开设了相关课程,而绝大多数中学由于认识不足、升学压力大、缺乏相应教学资料和师资等因素形成了重媒介技术而轻媒介文化的局面。在对成都市800名青少年的新媒体使用状况及其对媒介素养的认知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应当从认识策略、途径策略、方法策略、评价策略等几个方面发展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15.
媒介素养教育研究日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近年来在国内部分高校已经尝试开设媒介素养公开课程。由于受到国外文化保护、超越保护主义和视觉文化不同思潮的影响,因此国内对媒介素养教育课程模型还处于探索阶段。在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与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国内大众对媒介传播的认识,进一步找到符合媒介素养教育本土化发展的方法与途径。CRT模型把媒介传播的本质作为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内容实施方法与手段,去分析和解构媒介素养教育的课程内容体系,从而使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的实施更符合国内课程的国情。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访谈法和问卷法,对重庆市某农村中学3个年级共280名初中生接受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初中生对媒介、媒介素养以及媒介素养教育内涵的理解和领会;初中生对媒介的消费行为;初中生对学校媒介素养教育展开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澳大利亚被世界公认为是当代西方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最好的国家。在国家多元文化政策、新社会运动、教育改革等因素积极影响下,它走过了四十多年历程。至今,澳洲已形成了系统的国民媒介素养教育体系、跨文化的批判性教育模式、明晰的媒介素养教育标准。基于澳洲经验,我国可以从宏观上分层次推进国民媒介素养教育;微观上,强化媒介课程设计和教学创新。在课程标准层面,尽量明确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在课程开发上,平衡多元文化与不同层次的媒介活动;在教学层面,探索批判式的媒介素养教学模式,从而凝聚社会、学校、家庭的合力,使媒介素养教育更好地适应我国中小学以及更高水平的教育课程,进一步拓展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广度、深度与效度。  相似文献   

18.
在形成对媒介素养教育比较一致的观点的基础上,美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经历了预防、面对和防疫三个时期。在美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施过程中,课程设计体现了系统性和针对性,教育模式则根据不同的状况分类进行。美国媒介素养教育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这些特征也给予了些许启示:一是成立国立的媒介素养教育专门机构,独立开展媒介素养教育;二是形成若干组织良好的媒介素养教育组织及定期会议;三是将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真正纳入到中小学课堂;四是充分发挥教师在媒介素养教育推广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美国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实施现状及案例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素养是目前教育界、传播界和文化研究领域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同时,面向不同对象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的模式日益增多.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媒介素养教育在国内也进行了不同的课程实践.在引进和借鉴多国媒介素养教育的策略和实施模式的过程中不难看出,美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施范围不断拓宽、程度也不断加深,其媒介素养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20.
在英国,媒介素养教育在上世纪70年代成为正式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到了上世纪80年代后期,英格兰和威尔士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之中,将媒介素养教育与现有学科通过各种专题的形式加以结合,以培养学生的文化品味为核心。英国的媒介素养教育以“媒体机构——谁生产媒体文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