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虽然"汉承秦制",但汉代却改变了秦朝对儒家思想与儒家文化的极度排斥,通过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恢复了儒家的礼乐制度,以乐舞服务于日常人伦和社会治理体系,使乐舞艺术获得了发展空间,形成了继先秦之后中国乐舞文化的又一个繁荣时代。这一时期多种乐舞形式各依其功能性身份彼此共存、互相补充的状态,反映出汉代乐舞文化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2.
唐代乐舞     
《寻根》2017,(2)
正唐朝的乐舞艺术极为兴盛。开放的外交政策、各种艺术文化空前活跃和繁荣、唐诗的文学艺术、玄宗创建的"梨园"机构等各种社会因素,无一不是唐代乐舞艺术登上历史顶尖舞台的背后推手。乐舞俑再现唐代乐舞陶俑,是中国古代厚葬之风的珍贵展现,它再现了  相似文献   

3.
靳欣 《寻根》2009,(6):100-107
《霓裳羽衣曲》是唐代的燕乐大曲,是唐代宫廷乐舞的代表作,其系列分别为霓裳羽衣歌、霓裳羽衣曲、霓裳羽衣舞,是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音乐作品。所谓“大曲”,往往是歌、乐、舞三位一体,是歌唱、器乐、舞蹈连缀融合的综合艺术。大曲不仅是唐代燕乐的顶峰,而且是整个燕乐系统在形式结构上的最高发展。  相似文献   

4.
靳欣 《寻根》2008,(6):100-107
《霓裳羽衣曲》是唐代的燕乐大曲,是唐代宫廷乐舞的代表作,其系列分别为霓裳羽衣歌、霓裳羽衣曲、霓裳羽衣舞,是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音乐作品。所谓“大曲”,往往是歌、乐、舞三位一体,是歌唱、器乐、舞蹈连缀融合的综合艺术。大曲不仅是唐代燕乐的顶峰,而且是整个燕乐系统在形式结构上的最高发展。  相似文献   

5.
宋代是继唐代之后中国古代文化的又一高峰。随着宋代城市经济的空前繁荣,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加上城坊制有了明显变化,诸行会聚,百艺纷呈,城市的民间艺术也发展起来了。从大都市到中小集镇,到处都有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而北宋首都汴京、  相似文献   

6.
在汉代,舞蹈广度、深度的发展都比先秦有了长足进步。我们可以从山东、江苏、河南、四川出土的许多汉画像石中领略到汉代乐舞百戏的风采。本文拟从汉代乐舞的分类及特点来探讨汉代乐舞的翘袖折腰之美。  相似文献   

7.
孔子与周代乐舞●文杰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曾为我国古代乐舞的保护和继承做出过积极贡献。孔子自幼喜欢周代礼乐,他不仅“信而好古”,明确表示“周监于二代,郁郁乎义哉,吾从周”,而且虚心地学习礼乐知识。“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客”“入太庙,每...  相似文献   

8.
宋代的象棋     
汪圣铎  籍勇 《寻根》2007,(6):58-61
宋代时,人们有着丰富的文娱活动,在当时诸如说唱,舞蹈、杂技、武术、相扑、围棋等活动部受到人们的喜爱,在这些文娱活动之外,象棋也受到了人们的青睐。象棋在宋朝人的娱乐生活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当时的王公、士大夫、平民都很喜爱象棋,人们在用象棋娱乐生活的同时,也对当时象棋的制式进行了许多改进,使象棋在宋代迎来了它发展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9.
陶易 《寻根》2010,(6):26-32
<正>在我国宋代以后的科举史上,虽然也存在考试内容及程式束缚考生、考试中难免舞弊现象、录取中存在人为因素等诸多弊端,但总体上来说还算公平公正,取舍主要以成绩为标准。然而在科举刚刚起步的唐代,一切都  相似文献   

10.
《寻根》2017,(2)
<正>唐代经济繁荣,手工业发达,这一时期的铜镜质量上乘,纹饰丰富,铜镜艺术发展到达了新的阶段。到了宋代,铜镜装饰发生了重要变化,胎质粗糙,镜体轻薄,题材集中且变化不大,还有相当多的素面铜镜。因此,学术界普遍认为唐代是铜镜发展的高峰时期,宋代则是铜镜的衰落时期。  相似文献   

11.
盛世琵琶     
谈到琵琶 ,人们会自然地联想起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叙事长诗《琵琶行》 ,其中脍炙人口的摹音佳句“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这些诗句生动地反映了琵琶所具有的丰富表现力和独特的演奏技巧 ,因而至今为人所传诵 ,成为千古之绝唱。琵琶 ,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弹拨乐器之一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就已由外域传入我国。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长期演变发展后 ,到了中国封建文化的顶峰阶段———唐代 ,琵琶遂逐渐取得了乐坛霸主的地位 ,伴之而生的琵琶艺术 ,更是在当时中外文化融汇的大背景下结出了…  相似文献   

12.
<正>一当我们以虔诚的眼光注视古代华夏文化发展的轨迹时,如果说夏代是服从天命的"尊命文化",商代是崇尚鬼神的"尊神文化",那么周代则是礼乐刑政目标合一的"尊  相似文献   

13.
<正>在新中国成立后的70余年来,以文化艺术为主要内容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成为我国外交活动中的重要“一翼”。而以文化艺术为载体的传播,也因此成为国际交往中的一种独特的文化传播媒介。(接上期)4.中国传统戏曲及戏剧中国是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且不论秦汉的古老音乐、舞蹈艺术,到了唐代诗歌、舞蹈与音乐艺术已经十分发达,尤其宫廷中已设有专门的“梨园”。宋元以后,我国的民间戏曲更为发达,全国有不下300种的地方戏曲。它们不仅具有深刻的社会生活内容和生动的戏剧文学语言,  相似文献   

14.
牛仔是19世纪60-80年代美国西部"畜牧王国"的伴随物.牛仔不仅为美国创造了物质财富,同时对美国文化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由牛仔这一独特形象还衍生了"牛仔文化".牛仔文化涉及的方面很广,已在衣食住行、精神文化等许多方面深入到现代美国人的生活中.而牛仔的服饰已演化成美国的民族服装;牛仔的幽默语言也融入现代美国人的日常谈吐中;牛仔的主题,在美国人的音乐、舞蹈、绘画、戏剧、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中被无休止地重复着.今天,牛仔文化不仅是美国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己融入世界文化中,成为一种国际文化现象.在当今世界,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密切,牛仔的服饰、语言、技巧和有关牛仔的一切文化作品都越来越来被各国人民所熟悉.  相似文献   

15.
前蜀宫廷队舞《折红莲》在继承前代采莲舞的同时亦有新变,道具装饰华丽精巧、舞台构思新颖独妙、场面气势盛大恢弘、技术设备先进高超、致词长歌等程式设计,为宋代队舞《采莲舞》的定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前蜀后主王衍喜舟戏、崇道教,尤好宏大奢华的聚会及演出,故创制了带有道教情韵的大型队舞《折红莲》,此舞或代表了前蜀乐舞的最高成就。《折红莲》在后蜀宫廷曾多次演出,经雅化后,与《回鹘》队舞等一起,随入宋的官员及乐工传至北宋宫廷,推动了宋代宫廷乐舞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一提唐代游记,似乎就是柳宗元。实则唐人游记上承六朝,下启宋代,作出许多有益的探索:有自己独具特色的厅壁记,有宋代游记好议论的萌芽,也涌现出了象柳宗元这样的游记大家,铸就了唐代游记的辉煌。  相似文献   

17.
唐代鲁山花瓷腰鼓是中国古代陶瓷与音乐结合的一个典范,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花瓷腰鼓起源于印度的细腰鼓,随着佛教东渐传入我国的西域与西凉地区,并与当地音乐不断融合,于南北朝时期传入中原,后广泛运用于隋唐时期的宫廷音乐。唐代陶瓷手工业、音乐艺术繁荣发达,兼容并蓄,求新求变。唐花瓷腰鼓在唐代宫廷盛极一时,并随着唐乐的输出传入韩国和日本。宋代贵族政治没落,文学艺术向着平民化、世俗化与普及化发展,花瓷腰鼓也因此走出宫廷,在民间不断吸纳、受容,演变、转化,慢慢地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  相似文献   

18.
如果把文化视为是制度及其制度化的人的行为表现及其结果的话,缘起于西周王朝的"礼乐制度",实际早已经随着西周王朝的分崩离析,"礼崩乐坏"而成为了历史。但在绵延两千多年的华夏文化体系中,"礼乐制度"又是作为其核心元素始终存在着,成为了华夏文化独具个性化的表征。本文结合相关的制度理论,对这一看似矛盾的文化现象作出了具体的梳理与探讨。认为尽管周公旦是最早的"制礼作乐"者,但"礼乐制度"只是作为一个文化现象在西周王朝存在过。使得这一制度最终被建构为华夏传统文化的核心元素,其间历经了一个漫长的制度理论化的建构过程。而孔子则是这一过程中最初的开拓者与奠基人。  相似文献   

19.
正印度尼西亚被誉为"世界人类学博物馆",同时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国。2016年,印尼发行了新版全套7枚卢比纸币,展现了本国各地区、各族群多姿多彩的民间舞蹈,在世界钱币界掀起了一股清新的非遗艺术风。印度尼西亚的民间舞蹈反映了印尼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据资料显示,印尼有超过700个族群,每个地区和族群都有自己的舞蹈,共有超过3000种原创舞蹈形式。这些舞蹈在政府的支持和运作下,通过艺术  相似文献   

20.
"格韵"说为北宋中期的邵雍所提出,它积淀了宋代人文精神的发展,具有典型的宋型文化的特征,是宋代诗学走向成熟和独立的标志。"格韵"融会了唐代意格理论的格法与宋初"气格"的人文精神,是以锻炼显示人格精神的新的诗学范型,得到了宋人不同程度的回应。它的出现,为宋代诗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境界,使宋代诗歌的创作具有了新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