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桃源剌绣     
解黎晴 《寻根》2014,(6):74-77
1958年,在长沙战国楚墓出土的文物中,考古工作者发现有运用辫子股针法绣有龙凤图案的绣品。由此可以看出,远在2400多年前,湖南地方剌绣就已有一定的发展;1972年,在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的文物中,又发现了锦囊、香囊、手套等40多件剌绣衣、物,这些绣品图案有云纹、卷枝花草、如意、茱萸花等W余种,绣线有18种色相,并运用了辫子股、平针等多种针法,针脚整齐,线条洒脱,绣工纯熟。  相似文献   

2.
倪宝诚 《寻根》2005,(5):64-71
宋绣的深远影响刺绣,是用多彩的丝线、绒线、棉线或金银线等,在绸缎、布帛等纺织品上,穿针引线,绣出各种人物、纹饰、花鸟鱼虫等,史书称这种工艺为刺绣,民间称“绣花”,也叫“扎花”。相传刺绣始于舜。周代已有“画绣之工共其职也”的说法。又据《尚书》载:“衣画而裳绣。”《诗经》中就多次提到过服饰、刺绣的色彩。目前,人们所能见到的我国最早的刺绣实物是1958年在湖南长沙楚墓中出土的春秋时代的绣品,它是在细密的丝绢上,绣出龙凤纹饰,绣工的绝妙令人赞叹。1972年,在长沙马王堆的西汉古墓中,又出土了40件绣衣和一幅装饰内棺的铺绒绣锦,其图案纹饰之优美,针法之精妙,更是无与伦比。  相似文献   

3.
胡世欣  解洪兴 《寻根》2022,(4):68-75
<正>科尔沁刺绣,蒙古语称“浩尔沁哈塔戈玛拉”,是科尔沁草原引以为傲的文化遗产。科尔沁刺绣在色彩上、纹样上、针法工艺上都有自己独特魅力,刺绣者用针线记录下大自然与生活的美好,每一件绣品、每一个纹样都有寓意存在。科尔沁蒙古族刺绣现代传承发展面临实际困境,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力度,科尔沁刺绣得到有效开发、保护、传承。  相似文献   

4.
正从蹒跚学步起就耳濡目染母亲和姐姐飞针走线,到幼时用稚嫩的手指捏起第一根绣针,直至成人后绣出一幅幅精美的绣品佳作,一针一线贯穿了尹宜惠至今为止70多年的人生历程,刺绣之于尹宜惠,用"热爱"一词已不足以形容其的感情,可以说,尹宜惠几乎是全身心投入到刺绣中并为之付出,正是凭借着这样一种精神,尹宜惠才能在刺绣的艺术殿堂里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成长为一个省级的民族民间美术艺人,一位针尖上的舞者。山乡小绣女  相似文献   

5.
宁夏民间刺绣艺术的表现题材和刺绣手法既有黄土高原的粗扩豪放,又有黄河水乡的清秀细腻,形成了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民间艺术品。宁夏民间刺绣应用十分广泛,服饰品、生活用品,无不绣以各种不同的图案、花草和装饰物。妇女们用的盖头、围裙、鞋垫、花鞋;男人们用的耳套、坎肩;小孩用的花帽、枕头、肚兜;生活用品中的钟套、壶套以及褥面、门帘、控物,甚至连日常用的钱包、信袋、针扎都要绣上各种各样如意的图案。根据统计,山区八县的农村中,有半数的妇女都会描叶绣花,有的竟终生从艺,把大半辈子的心血倾注于这项手工艺术制作中。她…  相似文献   

6.
刺绣与绘画密不可分,刺绣藏品更是如此,是以绘画为蓝本的艺术再创作。上世纪30年代,随西方文化及绘画的渐入,国人的审美习惯逐步变化,以致影响到刺绣艺术,并对其发展起到了某种推动的作用。刺绣艺人一改“密接其线,排比其针”的传统技法,借鉴西方美学理念和绘画方法,运用新的针法表现西方绘画,这种针法即——乱针绣。  相似文献   

7.
王梅格 《寻根》2012,(1):65-70
中国古代的刺绣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唐代刘存《事始》说锦绣是西施所创造,其实不然。《尚书·益稷》一篇中说“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稀绣,以五彩彰施于五色,作服”,意思是在衣服上绣出各种颜色的花样,这说明在舜和禹的时代就已经有刺绣的工艺了。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鱼鹰在洱海区域的养殖历史悠久,这不仅可以从考古出土的历史文物中得到证明,还可以从现存鱼鹰所具备的训练素质和捕鱼技能得到实证。1964年祥云大波那发掘的战国铜棺两横壁上有鱼鹰纹饰图案;1980年,剑川沙溪鳌凤山头发现了约战国时期的几百座古墓葬群,出土的众多文物中有一件勒头发的箍,上面作一列11只水老鸦(鱼鹰),嘴如钩,短尾张翅,头侧皆有一只弯曲的鱼鳅(或鱼);祥云红土坡出土了两件西汉时期的鱼鹰杖首,大理市海东汉墓中也出土了一件鱼鹰杖首,说明远在战国时期,洱海区域的人们就把鱼鹰作为一种文化在生活中反映。  相似文献   

9.
正小时候,徜徉在杂货店花花绿绿的布匹堆里,我总有一种流连忘返的感觉。我用妈妈裁衣服的废布头做剪贴画,或者给我的娃娃做裙子。看到我对针织感兴趣,妈妈给我报了一个法式刺绣兴趣班。刺绣班的老师是一个法国人,每周五下午在我们小学开课。那时候,周五我们只有上午半天课,这就意味着我在大家走后还要留下来。老师教我们用颜色淡雅的亚麻线在手巾上绣花。在她手里如此简单的事,轮到我自己操作就变得太难了。好几周过去了,我却怎么也绣不好妈妈名字打头字母的那个"N"。浅粉色的手巾配上白  相似文献   

10.
7400年前的舲船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沅江上游黔阳高庙新石器早期文化遗址,出土了两只陶罐,其中一只绘有(líng)船图形与凤鸟载日神徽图案,另一只绘有兽面四獠牙与木结构瑶台图案。其时间经树轮校正在距今7400年前。①它们是80年代初期文物普查中发现的,尚未正式发掘②(图1①②)。?..  相似文献   

11.
随着高级工艺师孙老师,我踏进苏州刺绣研究所“古绣坊”的大门,映入眼帘便是中国历史各时期的刺绣品如绣边、衣领、龙袍等。这些物件的历史都有千百年了,但看上去仍丝光柔润,异常精美。我将积聚很久的问题一股脑儿倒出来:苏绣起源何时?是如何发展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相似文献   

12.
苗族服饰种类繁多,各具特色。其差异的形成,既源于苗族历史上多次迁徙和支系复杂的原因,又有居住地域环境的不同和其他民族文化交融的因素。黄平苗族女子盛装黄平苗族女子服饰在染色、制作等工艺上都独具特色。四十年代以来,黄牛苗族女子盛装已由过去的自织目染的棉布面料转到了去集市购买缎料来紫染、烟熏、捶打,制成独具特色的紫色亮布,做女子盛装艳丽夺目”黄平女子盛装分为帽。衣、裙以及银饰等几个部分。服装的挑花刺绣均依布料的经纬戳针,因而圆线、曲线较少;在绣法上多有变化,如平绣、数纱挑绣、编织等等,其纹样层层叠套组…  相似文献   

13.
丝织是中国传统手工工艺,至今已有近5000年的历史。唐、宋时期,中国的丝织业尤为兴盛,丝织技术达到很高水平。西夏是与宋朝并存的西北少数民族政权,当时也具有较高的丝织水平。我们现在见到的西夏时期丝织品,除了西夏陵出土的之外,数量最多的当数1991年出土于宁夏贺兰山拜寺沟万塔的丝织品了。方塔出土丝织品有绢、锦、绕、罗、绩、纱等十几种,品种丰富多采,图案绚丽多姿,为研究西夏丝织工艺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下面逐类介绍。绢。绢是一般平素类织物的通称,分生熟两种,绢不织花纹,主要用印染方法进行装饰。方塔出土的绢是西…  相似文献   

14.
中国印章,内涵吉语印、图案印、肖形印、斋馆印、花押印和词句印等形制,而闲章是其中独特的一类。所谓闲章,主要相对于姓名印而言,亦有称之词句印;闲章更多地侧重思想情感等个性化表达。考古学家从出土的殷商陶器中发现铜或陶的族徽文字,因当时无印  相似文献   

15.
刺绣,古代称“针黹”,又名“针绣”,俗称“绣花”.以绣针引彩线(丝、绒、线),按设计的花样,在织物(丝绸、布帛)上剌缀运针,以绣迹构成纹样或文字图案的一种工艺.因刺绣多为妇女所作,故又名”女红”. 一 2016年冬季的一个上午,起了个大早,在寒冷的晨光下,我从下关前往洱海东岸的滨海古镇挖色,沿着环海路向北行驶,路况很好,阳光灿烂.透过车窗,一排树整齐地列在水边,密密的,真像洱海这只碧蓝大眼睛的长长睫毛.很多掉了叶子的树举着线条简洁的枯枝站立在粼粼波光之中,透过斑驳的树影看洱海,碧水荡荡,毛毛颤颤的水光铺向远方,苍山横陈,好似巨人宽阔的额头探出苍穹.在路上,心情很好,一群群海鸥从洱海上自由自在地飞来,冬日的朝阳充满灵性地照在小普陀上,滨海古镇挖色便跃然眼前.  相似文献   

16.
1972年至1974年初,长沙马王堆三座汉墓的发掘出土,是我国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考古发掘证明,马王堆是西汉早期长沙国丞相、 侯利苍家族的墓地。2号墓是利苍本人的墓(公元前186年),1号墓是利苍妻子的墓(公元前168年以后数年),这在学术界已得到一致认同。但是对于马王堆3号墓(公元前168年)的墓主是谁,存在很大分歧。一说是第二代 侯利 的墓,另一说是利 兄弟的墓,已争论十余年。最初《长沙马王堆二、三号汉墓发掘简报》中提出马王堆3号墓的坟“是利 的兄弟”①;《马王堆汉墓》的作者也认为:“三号墓…  相似文献   

17.
湖北省荆州博物馆考古工作者1982年春天在江陵马山砖厂取土场,发现一座小型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墓长4米、宽2.5米、深5.5米,为一椁一棺墓。椁室由头箱、边箱和棺室三部分组成。棺置于棺室正中,上面覆盖竹席。墓内出土大量的丝织品,丝织品上刺有各种精美的花纹图案,这就是被誉为“丝绸宝库”的江陵马山一号墓。出土的随葬品中有一件根雕。这件根雕被称为木辟邪,置于墓葬头箱的正中,用树根雕成,虎头、龙身、四足。出土时头向南、尾朝北,前肢立于竹笥之上,后肢立于椁底板。头上扬,嘴微张,露齿,腰微低,短卷尾,作行…  相似文献   

18.
王明丽 《寻根》2008,(2):9-12
南阳是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主要产源地之一,截至目前,考古工作者共计发掘汉代画像石墓50余座,出土收集汉代画像石3000余块;发掘汉画像砖墓48座,发现汉代画像砖500余块。这些珍贵的汉代“石上史诗”和“砖上春秋”中有许多反映祥瑞思想和祥瑞文化的图案,  相似文献   

19.
《寻根》2017,(1)
正长沙窑位于今湖南省望江县铜官镇,是我国唐五代时期重要的民间窑口,所生产的瓷器在今江南地区及安徽、河南、河北均有出土,且作为外销瓷销往朝鲜、日本、印度尼西亚、泰国、伊朗、阿曼、沙特阿拉伯等亚洲国家,乃至更远的非洲的肯尼亚和坦桑尼亚。作为民间窑口,长沙窑能够内外兼销,在当时应该是颇为成功的。同时,长沙窑还有另一创举,即以诗歌、文句来装饰瓷器,这就是我们今天由长沙窑所生产的器物上所见到的诗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尸体保护探秘刘曙光尸体如何保护?在古代埃及,人们是用防腐的香料殓藏尸体,年久干瘪,形成干尸,即是通常所说的“木乃伊”。而在古代中国,情况却有很大的不同。近年来考古发掘已经出土了几十具古代的尸体。年代最早的,是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的女尸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