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篇人物通讯,通过报道特定人物的先进事迹,宣扬一种什么样的思想?讴歌一种什么样的道德观念?推崇一种什么样的人生价值观?或提出一个什么样的问题?提供一个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这就是它的主题思想。 主题是人物通讯的灵魂。一篇人物通讯的主题,像一根红线,把各种素材串连起来,形成一篇完整的人物通讯。 人物通讯的主题,是记者在采访、写作的过程中,经过反复酝酿,逐步形成的。写人物通讯,提炼好主题,是写作成败的关键。因此,要把人物通讯写好,那就要在提炼主题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2.
主题,是文章的中心思想。通讯的主题就是通讯的“灵魂”,一篇好的通讯稿件,必须有一个好的主题。因为,主题决定着通讯的社会价值,支配着通讯写作的全过程。所以,提炼主题在通讯写作中,就显得十分重要和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前出版的一些新闻学教科书,在讲到消息写作时,都论及了提炼主题的问题。有的说“每一篇新闻都有一个主题”,“哪怕只写几句话或一句话,也有它的主题”。有的表述得更彻底:“没有‘无新闻主题’的新闻”。只有复旦大学新闻系编写的《新闻采访与写作》一书,谈到了“有少数消息,如简单地报道一种自然现象或一个社会动态,仅仅给读者提供一个新信息,就无所谓提炼主题的问题。但就大多数消息来说,仍然需要通过提炼主题来说明某一问题,或宣传某一种思想、观点”。对这些畅行于新闻系课堂的说法,笔者倒有一点疑义。我认为,通讯需要提炼主题,这是没有争议的。但多数新闻(指消息这种体裁,以下同)不存在提炼  相似文献   

4.
新闻写作要不要提炼主题?一般讲的新闻写作,主要包括消息和通讯。通讯写作必须提炼主题,这是没有争议的。消息写作是否也要提炼主题呢?我们认为,有少数消息,如简单地报道一种自然现象或一个社会动态,仅仅给读者提供一个新的信息,就无所谓提炼主题的问题。但就大多数消息来说,仍然需要通过提炼主题来说明某一问题,或宣传某一种思想,观点的,不可能都作“纯客观”的报道。新闻主题是从对客观事实、具体材料的分析研究中产生的。过去有些人习惯于“主题先行”的办法,“坐在家里想点子,跑到下面找例子,关起门来写稿子”;或把事实当作“面团”任意搓捏,用来说明自己想要说明的问题,或  相似文献   

5.
所谓短新闻,应该是浓缩新闻事实精华的新闻精品。首先它的新闻价值要高,其次它的篇幅要短。可以用“言简意深”来说明短新闻的特点。如何写好短新闻?我的体会是:写好短新闻,一是提炼主题要“精”;二是选取材料要“精”;三是文字写作要“精”。提炼主题要“精”何为主题?主题应该是一篇新闻作品提出的重要问题和体现的中心思想,是选择和组织新闻材料的依据,也是贯穿新闻写作过程的主要线索。用通俗的话说,主题是一篇作品中“画龙点睛”之笔,没有这一笔,短新闻也就失去了“灵魂”。  相似文献   

6.
什么叫主题,就是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古人叫“意”。提炼主题就叫“立意”或“炼意”。记者、通讯员收集好写作的素材之后,动笔写作之前,首先要提炼和确定所写新闻的主题,即中心思想。为什么要提炼主题为什么先要提炼和确定主题?我们写新闻不是为写作而写作,而是为了宣传政策,引导舆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每篇新闻就要宣传一种思想观点,就要有一个主题。另外,我们手边收集到的素材是杂乱无章的,需要从这些素材中理出一个头绪,由一种主导思想即主题来加以统率。也就是毛主席说的“用明确的观点去统率这些材料”。唐代诗人杜牧说“文以意为主”,也是这个意思。宋代  相似文献   

7.
一篇主题重大的报道江海波一篇好的新闻通讯,当然需要布局谋篇得当,语言表达准确生动等等。然而,题材是否重大,揭示主题是否深刻:够“份量”,往往更为重要,它常常成为一篇通讯能否在众多评奖稿件中脱颖而出的关键。《三次“上书”总书记的普通农民》是一篇在主题、...  相似文献   

8.
把语言锤炼得更生动一些一篇通讯能不能写成功,除了主题要鲜明,事例要过硬,结构要巧妙外,还要看语言是否有特色。笔者十多年前曾经采写过一篇题为《邙山脚下稻谷香》的通讯,这篇通讯是用第一人称写的,在《解放军报》上发表后,几位新闻界的老前辈说了一些鼓励的话,他们说这篇通讯语言比较有特色,读起来能让人觉得有一种亲切感。回想当年采写这篇通讯时,第一稿是用第三人称写的,因为事例缺少情节,语言没有感情色彩,写完后读给几位同志听,大家都觉得太“平”了,感动不了人。这样的稿件若发回报社,当然只有挨“枪毙”的份。咋办…  相似文献   

9.
主题,就是作者在说明问题、发表主张或反映生活时,通过全文内容所表达出来的某一基本意见或中心思想。任何一篇通讯都要有鲜明的主题,靠主题起作用,不仅在于选取事实,而且还在于通过事实说明主题,反映一定的思想意见。我们在提炼和确立通讯的主题时,要注意考虑到这样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时代精神,二是要符合一定时期人民群众所关心的中心,三是要符合典型本身的实际。这三者结合得好,就能使主题正确、鲜明、集中。  相似文献   

10.
张守田 《新闻界》2000,(5):50-50
主题是一篇稿件的灵魂和统帅,也就是作者通过新闻事实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或者说是新闻事实的主体和核心。主题好比项链的丝线,有了它,才能串起素材的宝珠;主题好比车轮的轴心,有了它,才能撑起事实的辐条。   这就是说,一篇新闻稿件,质量的高低、价值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主题是否正确,是否深刻。本文着重从新闻主题的“新、尖、小”入手,谈谈如何选择和提炼主题。   主题要“新”,富有导向性。新闻贵在“新”,到底什么样的主题才叫“新”呢 ?能够体现当今时代特征,符合当前报道精神的主题才叫“新”。唯有提…  相似文献   

11.
石河子电台罗震东同志采制的录音通讯《鸾凤和鸣》,去年在新疆台《农家乐》节目里播出后,受到听众好评;今年在第五届全疆优秀广播节目评选中获特等奖。这个节目好在哪里?我看可以用六个字概括:主题好,手法新。一篇作品的成败,首先取决于主题怎样。所谓主题,就是一篇新闻报道提出的重要问题和体现的中心思想。主题是从题材中提炼出来的,又靠题材来表现。《鸾凤和鸣》这篇录音访问记,写的是石河子总场五分场五连养鸡专业户吕仲华的事迹。吕  相似文献   

12.
作为第一读者(我是当月总编室夜班值班主任),我认为,《烈火真情——武警九江支队官兵扑救庐山大火纪实》一文(刊《解放军报》2004年4月16日一版),是本报近一段时间来一篇为数不多的好通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这篇通讯具体的写作,诸如主题思想的提炼、事例的选择、段落的安排以及语言风格等,我不想过多涉及,因为自有业内的高手们去分析、评说。依托这篇稿子,我想说两层意思:一、热烈之中应保持冷静。细读这篇通讯,不难看出其高明之处:通篇跳出了与烈火搏斗的场面,回避了扑灭山火的过程,大量的笔墨花在了“写思想”上——突出了一个“情”…  相似文献   

13.
刊登在《人民日报》2002年5月29日上的通讯《决策为何连连失误》一稿,在第13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通讯二等奖。这是一篇涉及一个地市级党委和政府决策行为的有深度、有力度的舆论监督报道。从写作上来说,这篇通讯有以下几点特色值得学习和借鉴:——主题专一,中心突出。刘熙载〔清〕在《艺概·文概》一文中,把“旨戒杂”作为文章“七戒”中的第一戒,他强调文章的主题不可繁杂含糊,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不能搞多主题,而应专一、集中。大量的新闻写作实践表明,一篇报道或文章,若能抓住一点,写细、写深、写透,能把一个事件、一个意思…  相似文献   

14.
主题是一篇稿件的灵魂和统帅,也就是作者通过新闻事实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或者说是新闻事实的主体和核心。主题好比项链的丝线,有了它,才能串起素材的宝珠;主题好比车轮的轴心,有了它,才能撑起事实的辐条。这就是说,一篇新闻稿件,质量的高低、价值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主题是否正确,是否深刻。本文着重从新闻主题的“新、尖、小”入手,谈谈如何选择和提炼主题。  相似文献   

15.
主题,就是贯穿一篇通讯的“中心思想”、一篇通讯的“灵魂”。它是决定通讯的思想性、指导性的根本因素,是选择和安排素材的主要依据。它紧紧地指导和制约着形象的再现、感情的抒发和想象的展开。可见,提炼主题如何乃是决定通讯成败的关键。古人作诗或写文章都强调“立意”(“意”即主题思想)的重要,主张“意在笔先”,就是说,主题的确立要在动笔之前。明清之际的著名哲学家、文学评论家王夫之(号姜斋,1619—1692年)说得好:“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姜斋诗话》)把主题比做文章的“统帅”,是很确切的。《红楼梦》第48回“慕雅女雅集苦吟诗”,林黛玉同香菱谈论作诗的诀窍时说过:“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是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林姑娘的这种高见,反映了曹雪芹的创作见解,也是阐述“意”的主导作用的。现在,我们评价一篇通讯(包括新闻的其他体裁),  相似文献   

16.
在新闻采写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老生常谈的老产品,即老主题,如经常性的工作报道、农业生产中的“四季歌”等等。这些老主题,对现实工作和生活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是报刊所必须报道的,也是读者所需要的。但是,“闻”新则喜.旧则厌,新闻是否有新意决定着新闻的传播范围和深入人心的的程度,如果老主题写成老面孔,则常会令读者感觉索然无味。那么,老主题怎样才能出新意呢?一、深入细致,挖掘新思想。老主题写不出新意来.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写出新的思想,而是旧曲重弹,陈言连篇。挖掘新闻事件中所具有的精神“火花”,是老主题出…  相似文献   

17.
穆青同志写的人物常常给人以特别的感受,就好像“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某个人,突然出现在面前,有一种“就是他”的惊喜感。 这种效果,这种强烈的时代性与现实针对性的效果,固然与人物事迹本身有关,但是更重要的在于作者依据人物事迹材料所提炼出的主题。穆青同志人物通讯主题提炼的成功经验是什么?他的人物通讯的主题是怎样在充分地程度上适应时代的需要,传达出人民群众的期盼和呼唤? 以“三个洞悉”为前提 宏观把握人物的典型性 穆青同志在谈他的人物通讯写作经验时,提出“三个洞悉”的要求,用以作为认识和判断人物典型性的前提和依据。这“三个洞悉”是:  相似文献   

18.
我写了一篇人物通讯,编辑说:“题材有特点,主题也还算新,可是读过之后,总还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不过,他高抬贵手开了“绿灯”,只要求我为通讯的主人公配一  相似文献   

19.
一篇通讯是否成功,关键是主题;一篇通讯能否让人过目不忘,重要的是文中要有“动情点”。这个“动情点”可能是某个细节,可能是某句话,可能是一段描述,也可能是一个动作。但不管是什么,它的主要功能是深化主题,打动人心,产生冲击力,给人以启迪。人物通讯的典范之作《县委书  相似文献   

20.
通讯是目前常见的新闻报道文体,它立足现实,弘扬正气,针砭时弊,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通讯不仅要准确地记录事实,还需要有一定的描写、议论和抒情,通讯要求把新闻写活、写详细、写出典型来。因此写通讯不仅要有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还要有提炼主题、安排文章结构的能力,特别是主题的提炼,尤其显得重要。通讯的写作一般要求符合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