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理的武断,其情形大抵和一个病人完全拒绝治疗没有两样。所以林语堂先生称:“当一个作家因为憎恶一个人,而拟握笔写一篇极力攻击他的文章,但另一方面并没有看到那个人的好处时,这个作家便是没有写作这篇攻击文章的资格。”这话是说得偏激了些,因为论敌间在相当多的时候是不可能完全发现对方的好处的。这个要求似乎不高。但林先生的话也确有合理的成分。譬如,除了写检讨或悔过书之类的文字外,著文论理总是要阐述自己认为是正确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四、理直辞达。新闻的倾向性要求消息不能只是客观地堆积事实,而是要通过报道事实告诉受众一定的道理。“事实说话”是新闻体裁的基本风格之一。这“说话”便是作者在消息中要告诉受众的道理。理直,是道理要正确合理,不是歪道理、错道理,这要求作者立场坚定、观点正确。辞达,就是要把事理表达得清楚明白,不隐晦曲折,不艰涩难懂,不会产生歧义或误解。这要求作者按照语言规律写作,语法正确,修辞讲究。毛泽东同志写的消息,以及历年获奖消息,一般都具有理直辞达的风格。理直、辞达是紧密联系而又互为条件的。一般说  相似文献   

3.
说话要使人听得明白,文章要使人读后知其要领,这就要求说话作文要达到“论题清楚明确并贯彻始终”的逻辑要求。“论题清楚明确并贯彻文章的始终”,这是逻辑证明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所谓逻辑证明,也就是通常说的议论文。要写好一篇议论文的逻辑要求很多,但其中关于论题清楚明确并贯彻始终的要求是带有根本性的。一篇议论文章,论题选得精当、准确并使之贯穿全文,那就成功了一半。  相似文献   

4.
电视是让人说话的──中央电视“实话实说”暨谈话节目研讨会综述何勇,潘可武[编者按]想想20年前,我们说的是些什么样子的话,电视又说的是些什么样子的话,再看看今天我们和电视在说着怎样的话,其中的差异无疑令我们感慨万千。浮想联翩。这其中,我们的说话影响着...  相似文献   

5.
“文责自负”四字应有的含义本来是很清楚的,就是指作者对自已写的文章要负责任,更确切地说,就是作者对自己的文章发表后,在客观上造成的效果要承担责任。正因为如此,一个严肃的作者,在从事写作时,向来是十分认真的。这不仅是读者对作者的要求,而且也是作者对人民负责的具体表现。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思潮的起伏,往往对待“文责自负”这样一个正确的提法,也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态度,其中  相似文献   

6.
车录彬 《编辑之友》2011,(2):94-95,100
"果然""果不然"是现代汉语中两个比较常见的表达料定语气的词语,它们在形式与意义上是不对称的——"果不然"含有一个"不"字,但它与"果然"的意义却基本相同。例如:(1)我即刻就知道了,一定是消息不好:果然,她说"糟了!"(马宁《处女地》)(2)有人说他捡了个"肥差"。果不然,椅子还没坐热,请柬雪片似飞来。(《人民日报》1995.9.21)这两例中的"果然""果不然"完全可以互换。但二者是否真的完全一样呢?如果是的话,为什么要造出这两个词语?如果不是的话,它们的区别又在哪里?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详细考察了  相似文献   

7.
文章或报纸消息中引用别人讲的话(有时也引用自己曾经讲的话)有两种情况,一是直接引用,二是间接引用。所谓直接引用,就是照引原文(或原话,下同),不得作任何改动,还要使用引号。所谓间接引用,就是引用原文大意,可以同原文完全一样,也可以有所变动,只要不失原意即可,这种用法不能使用引号。在这两种引用中涉及人的时候应该怎样说,值得留意。下面从杜鹏程的《保卫延安》  相似文献   

8.
用事实说话,是新闻的一条基本准则,用事实说话,就要让图像说话,让同期声说话,让过程说话,让背景说话,说“事”话,说“实”话,说“电视”的话。  相似文献   

9.
范敬宜 《传媒》1999,(1):43-43
人到晚年,万事休歇,不免俯仰平生,总结得失,这时忽然感悟:尽管在报海沉浮了几十年,其实还没有怎么学会说话。 所谓没有怎么学会说话,并非说自己说的话让人听不懂,而是说把光阴花在学套话、官话、空话上太多,而群众要听的、愿听的、爱听的话却越来越说不利落,很少能说出可以说到群众心坎上的那种话。 这个感悟,是由一件小事引发的。  相似文献   

10.
涉农报刊应该贴近农村实际,贴近农民群众的生活。要替农民说话,说农民的话。究竟该怎样替农民说话呢?要替农民说些什么话呢?本文将结合2010年全国涉农媒体的报道重点进行深入探讨。替农民说大局农民一般都是小家小户过小日子。他们对全局看不透,也看不到,更看不清。涉农报刊就要替他们说一些有高度的话,让他们从微观的角度去了解宏观的事情。2010年《农民日报》刊发了一篇文章——《创造粮食"七连增"奇迹的伟大实践》。过去有一种说法,报纸不必  相似文献   

11.
涉农报刊应该贴近农村实际、贴近农民群众的生活,要替农民说话、说农民的话。本文结合2010年全国涉农媒体的报道重点进行深入探讨。替农民说大局农民一般都是小家小户过小日子,他们对全局看不透也看不到更看不清,涉农报刊就要替他们说一些有高度的话,让他们从微观的角度去了解宏观的事情。  相似文献   

12.
办报有办报的苦乐和荣辱。报纸天天说话,天天向成千上万的读者说话。报人的苦乐和荣辱,同说什么样的话有关系。报人是用自己的笔说老百姓的话,说老百姓心中想说的话,说老百姓想说而又难说的话。这一点,看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度大。马寅初深知此中甘苦。他说:“言人之欲言,就不太容易了;言人之不能言,就更难。”正因为不太容易,正因为难,一旦说出来,往往惊心动魄。一字千金。正因为不太容易,正因为难,一旦说出来,往往有祸患及身。纵有祸患及身,但抚躬自问,心地坦然,无愧于中。所以说,报人之乐莫过于说真话,报人之荣莫过于说真话。报人之辱莫过于说假话,报人之苦莫过于真话应说而不能说,假话不愿说而又不得不说。袁世凯称帝前夕,逼迫当时名记者黄远庸写劝进文章。黄远庸不愿写,又不敢拒绝。于是写了一篇似嘲似讽、依违两  相似文献   

13.
据一位侨居西德汉堡的朋友来信反映,国内的出版物在这里很受欢迎,但价格订得实在太低了。有的代销店希望每种出口的书订两个价格(国内与国外不同),而且邮费不要打在书价之内。最近国内出了一本相当好的书:《中国百科年鉴》,印刷也不错,在这里却只卖70马克(国内价15元)。“等于白要”,这是国外读者的话。“没有油水”,这是代销商的话。我们国家完全可以在出口的  相似文献   

14.
一家企业报刊登一篇短评《提高干部素质新举措》,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职工们说:‘这才真正体现了职工当家做主、行使监督的权利。’干部们说:‘作为干部,就要自觉地接受职工群众的监督,这次评论是对我们干部的一次极大促进,这种形式好’。”这样使用引号是用得不对的。正确的使用方法是,引用一个人的原话可以用引号,而引用多数人的话是不宜于使用引号的,除了入党宣誓以外,多数人不可能都说完全一样的话,特别是一字不差的话还加  相似文献   

15.
记得刚开始学作文的时候,我以为作文就是用华美的词句来写生动的事情。那时,我没有去想为什么要作文。升入中学了,老师要我们按照叶圣陶老爷爷的话“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的话,说自己的话”去做,我才在实践中渐渐懂得了“作文就是用笔来说话”、作文要同做人相统一的道理。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写《我的母亲》。我的这篇作文既没有什么华丽的词句,也没有什么引人入胜的情节,有的只是我对母亲的一片敬爱之情。写  相似文献   

16.
有人主张“编辑不改稿”,有人认为“编辑应该改稿”,哪种意见对呢? 人们常说,编辑是为他人做嫁衣裳的。这话道出了编辑的职责和光荣,即编辑要对作者和读者负责,能任劳任怨,甘当无名英雄。因此,编辑应该改稿,这是不言而喻的事情。但我主张多就少改,笔下留情。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修改文章(包括作者改、编辑改),一是改通,改掉文章中有毛病的地方,使之合乎规范,这是基本要求,二是改好,不违背原意,把文章改得更加精当,好上加好,这是进一步的要求。吕叔湘同志说过:写文章有两个理想,一是谨  相似文献   

17.
在政治导向正确的前提下,判别一部艺术作品的感染力如何,关键是看它叫座不叫座。新闻报道亦同。而“叫座“的关键又在于你的话怎么说,说得让人中听不中听。邓小平同志早就讲过,写文章要有自己的话。这里所说的“自己的话”,就是有性格特点的话,其本质应当是有群众性格特点的话,是贴近群众,令群众可亲的话。我以为,能学会用自己的话来写文章不易。这需要在采写报道时自觉地完成“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从现实感觉到理性思考的飞跃———对周围的新闻现象认真观察,再把它放到“大局”的盘子里称一称重量,从理性角度认识它的内涵。第二个飞…  相似文献   

18.
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应有的政治素质,这不仅是江泽民总书记对我们的要求,也是长期以来我党新闻事业坚持党性原则的一大法宝。新闻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概括地说,不外乎政治素质、新闻素质和艺术(包括文学艺术和版面艺术)素质。这三方面的素质都很重要,可以说缺一不行。但如果要给这三个素质排队的话,那么,政治  相似文献   

19.
不了解中国人的人觉得我们很难捉摸:“我明明听懂了他的话,他怎么还是不高兴?”因为中国人说的话通常包含很多意思,听懂了表面意思却常常听不懂言外之意。有时候,中国人不说话,只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包含了很多意思,这当然需要彼此的默契。如果没有默契,要搞清楚中国人到底在说什么,确实很难。下面这个小故事就说明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0.
“经济学家说的话不一定都是真理;但经济学家应该敢于为真理(至少他自己认为是真理的东西)说话。在基金话题上,吴敬琏做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