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前河南高等教育在发展规模、区域布局、学科设置、服务经济社会机制及与周边区域高等教育合作机制上还存在有与中原经济区建设不协调的因素。为此,文章提出推进河南省高等教育实现规模增长、优化河南高等教育区域布局、调整专业设置、完善服务区域经济的配套机制、深化与周边区域高等教育合作机制等措施,以提升河南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从而实现河南高等教育与中原经济区建设协调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中原经济区自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后,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的地位日益突出。目前河南高等教育在发展规模、区域布局、学科设置、服务经济社会机制及与周边区域高等教育合作机制上还存在着与中原经济区建设不协调的因素。因此,推进河南省高等教育实现规模增长、优化河南高等教育区域布局、调整专业设置、完善服务区域经济的配套机制、深化与周边区域高等教育合作机制等是提升河南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以河南为主体、延及周边的中原经济区,由于历史基础、资源禀赋、发展条件和经济结构的不同,区域内部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不利于整个中原经济区的协调发展。因此,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消除各种影响因素,推进中原经济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推进已上升到国家战略。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中原经济区建设",定位准确,思路清晰,对推进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具有重大的意义。为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就豫北来看,就要发挥一体化的作用,推进以"河南为主体、延及周边"的中原经济区建设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5.
中原经济区的建设是河南的一件大事,更是职业院校绝佳的发展机遇。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应根据中原经济区产业结构的现状和调整趋势,进一步深化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推进专业与行业,课程教学标准语职业岗位标准的对接,发挥政府主导、行业指导的作用,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方式,实现高职院校发展中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顺利对接,促使河南高职院校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6.
2012年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关键的一年,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已经展开。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应依据中原经济区产业结构的现状和调整趋势,进一步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推进专业与行业,课程教学标准与职业岗位标准的对接,发挥政府主导、行业指导的作用,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方式,实现高职院校发展与中原经济区建设顺利对接,促使河南高职院校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7.
体育产业在构建中原经济区的进程中,具有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区域经济发展、承接产业转移的作用.在构建中原经济区中背景下,发展体育产业可以选择资源开发型发展模式、工业突破型发展模式、产业集聚型发展模式、都市体育圈发展模式.为促进体育产业发展需要多方合作,开发资源;突出政策效应,承接产业转移;政府引导加市场调控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实施多种举措,发展都市体育圈.  相似文献   

8.
航空经济已经成为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模式。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将全球日益重要的航空经济纳入国家战略,对整个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通过“铁、公、机”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中原经济区交通运输网络系统;作为核心增长极,推动中原经济区整体产业优化升级;作为内陆开放型航空港区,促进中原经济区开放型经济大发展;以航空港区与城市互动,促进中原城市群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9.
《河南教育》2011,(1):2-2
河南谋划"中原崛起"河南正全力谋划"中原经济区"的宏伟蓝图。中原经济区以河南为主体,延及周边,支撑中部,东承长三角,西连大关中,北依京津冀,南临长江中游经济带。经过精心构架、合力建设,中原经济区已经魅力初现,成为中原崛起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10.
2011年10月7日,中原经济区升级为国家层面重点开发区域,和"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冀"并列为全国四大经济区。中原经济区是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载体与平台,对河南乃至全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进一步深入推进,如何提高区域内资本运营效率、加速中原崛起步伐,已经成为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瓶颈之一。  相似文献   

11.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对中原经济区来说,提高政府及微观经济主体转型发展的自发动力和能力,需要创新完善市场机制、政绩考评机制、区域合作机制,加快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科技管理体制、财税体制、金融体制等相关领域改革.  相似文献   

12.
在统筹协调中谋求中原经济区新跨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原经济区建设是事关河南乃至该区域全局发展的重大战略,其实施涉及方方面面的因素,但最关键的是做好"五个统筹".推动中原经济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发展,就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发展的平衡与不平衡、政府与市场"四大关系",提高统筹协调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河南高等教育支撑中原经济区建设既是河南高等教育发展的使命,也是其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提升中原文化的需要。在河南高等教育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过程中,政府的宏观战略布局、调节控制及引导激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河南高校一方面应积极主动地服务于中原经济区建设,寻求建立在人才培养和就业基础上的合作,寻求建立在建立在产学研基础上的合作;另一方面要在合作的过程中紧抓机遇,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前提,合理定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教育经济区域划分与高教投资差异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在讨论了教育经济区域的概念,教育经济区划的意义、理论基础、方法与步骤的基础上,将我国30年省市区划分成直辖市、发达、中等发达、欠发达等四类教育经济区域。并就教育经济区域与行政区划、地域分布的关系;各类地区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发展水平的梯度差异展开了讨论。进而分析了各类地区高教投资诸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梅州对接融入“海西经济区”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当前我国经济区域规划发展中又一个重要的发展区域,其独特区位优势、产业辐射集聚效应正成为海峡两岸中国人经济崛起的福地,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梅州应该借助这一有利时机,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条件,克服劣势因素,积极地对接融入到海西经济区当中,来实现梅州跳跃式战略发展。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各种类型保税经济区域的定位、功能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保税港区是各保税经济区域中功能最优、发展后劲最足的初步结论。文章后还重点分析了目前我国保税港区与国外自由贸易区发展状况存在的差异,最后为加快保税港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进程提出了建立相应运行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作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金融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增长起着关键的推动作用。目前,中原经济区金融发展普遍存在经济贡献度不足、资本市场发展缓慢、缺乏金融创新及金融生态环境欠佳等问题,区域金融结构和金融体系有待完善。为了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构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金融支撑体系,应加大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金融信贷支持力度,推动中原经济区资本市场快速发展、加大金融创新力度以及构建和谐的金融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8.
茶油产业作为当今食品油消费市场的“朝阳产业”具有极大发展前景,武陵山经济协作区作为国家扶贫开发攻坚区,茶油产业开发潜力巨大。通过对武陵山经济协作区茶油生产区位优势的影响因素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四大地区各区位优势的权重并进行排序,结果表明:处于该区域的湖南湘西地区在茶油生产方面比其它3省的相关区域有更大的区位优势,这为发展武陵山经济协作区茶油产业提供了可行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和周边国家紧密的区位联系,较强的经济互补性和社全化背景的相似性,建立云南省跨国界次区域经济合作区具有现实的可行性现极大的发展潜力。本分析了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现状,提出次区域经济合作模式和以点轴空间发展的四条经济带。  相似文献   

20.
关中—天水经济区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新的经济增长极。经济区的发展对陇南经济欠发达地区具有明显的经济辐射作用。结合经济辐射的理论基础,综合分析陇南的经济发展现状,研究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提出关中—天水经济区对陇南的经济辐射,推动陇南第一二三产业经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