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猪爸爸对唏哩呼噜说:“你不能老在家淘气,应该上学了!”小猪唏哩呼噜很喜欢背着书包上学。可是他一听老师是一头大狼,就尖着嗓门儿叫起来:“我不要上学!我不要上学!”猪妈妈说:“没事儿!哇呜老师很和气的。马阿姨家的白白,也在他那儿上学嘛!”唏哩呼噜不相信大狼会很和气,他跑去问小马驹白白。白白说:“老师还可以,有时候也发脾气。我爸爸发脾气踢我,好疼!哇呜老师顶多是敲桌子,从来不踢不打。”“咬不咬?”“不咬。他气极了,就龇出白牙大叫:‘你们当我是谁?我是一只大狼!’”“好凶嘛!”“对啦,样子很凶的。可是我们都不怕他。”第二天,小…  相似文献   

2.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位母亲经常当着孩子的面对别人说:“这孩子只爱听故事,不爱讲故事,爱乱画,不爱写字,胆子大得谁都不怕。”结果,孩子上学后不愿意回答老师的提问。爱自己乱画,不愿意写字,并常常不顾老师的劝阻和批评破坏纪律。老师和家长都认为他是个弱智儿童,可是检测结果却是“智力正常”。最后经过专家鉴定,才知道孩子患了“语言性智愚症”,其病因就来自于他母亲经常性的口头强化。  相似文献   

3.
无声的爱     
前不久,我在《经典美文》杂志中,看到张建伟写的《哑巴父亲哑巴爱》。文中非亲生的哑巴父亲,用大海一样的胸襟包容着“我”的一切,用残疾的躯体托起“我”的希望。体现了一种人性的美,给人以心灵的感憾和洗涤。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哑巴父亲”用特殊的“哑巴爱”诠释了爱的深刻内涵。我也曾见到过一位“哑巴”父亲,每当上学和放学时,他就早早地守在教室门口,忘情地关注着他的“哑巴”孩子。若是看见了教他孩子的老师,一定乐呵呵地从衣兜里翻出“好东西”硬塞过去,不亦乐乎地作揖、比划,嘴里还“哇哇”地说个不停,时而退求,时而感谢……我是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每当面对这些残疾学生,“哑父”的影  相似文献   

4.
曾看过一篇《我们要什么样的孩子》的文章,说有个中国孩子在日本上学,这个孩子的日语不好,但上课发言非常积极。孩子的父母问他怎么就不怕出错,孩子回答说:“不怕,老师说教室就是出错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有位母亲经常当着孩子的面对别人说:“这孩子只爱听故事,不爱讲故事;爱乱画,不爱写字;胆子大得谁都不怕……”结果,孩子上学后,不愿回答老师的提问,爱自己乱画而不愿写字,并常常不顾老师的劝阻和批评破坏纪律。老师和家长都以为他是个弱智儿童,可智力测验的结果却是“智力正常”,最后经专家鉴定,才知道孩子患了“诱导性智愚症”,其病因就来自他母亲那经常性的口头强化。在大多数父母眼中,孩子天生就该是听话的,因而对他们的好行为总是视而不见,而对他们的一些不良行为却格外注意,甚至逢人便讲,殊不  相似文献   

6.
发现     
随着四十八个孩子一声真诚的问候“老师好”,我知道,从今天开始,我就为人之师了。   师范毕业前夕,我曾请教我的老师:“怎样才能教育好学生?怎样才能做个好老师?”老师送给我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一段话:“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教育对象……”最后老师说:“谁爱学生,学生就爱谁。学生爱你了,你的教育就成功了。”   刚刚踏上工作岗位,我担任了五年级的班主任。班主任要对全班学生全面负责,肩负学校领导的信任,学生和家长的期待……初出茅庐的我,对这份重任有着一份担心,但我相信自己有“爱心”,所以工作上…  相似文献   

7.
最近,“阳光会客厅”群里有一次交流,大家谈的话题是“孩子得了‘厌学症’怎么办?”现在,与大家分享一下。 (网名)我爱一米阳光:我孩子以头痛或生病为借口不愿意上学,一旦强迫他上学,他就会哭叫吵闹,甚至生病。问了一些人,也与老师进行了沟通,都说我孩子得了“厌学症”。请问光明老师,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8.
“不管吴老师有好缺点还是坏缺点,我都喜欢她,因为她是我喜欢的老师。”当我读到学生作文中这句话时,震撼、惊奇、感动,顿时涌上心头。尽管作文语句不是很通顺,尽管他的表述不准确——他把优点表述为好缺点。这句话不同寻常,它不仅拓展了爱的外延,也丰富了爱的内涵:爱一个人,包括缺点。我查看了该生姓名后,更是感到惭愧而尴尬。  相似文献   

9.
正原来一直以为谦虚是一种美德,于是当别人当着儿子的面夸他时,我总要说几点他身上的缺点,有时甚至将他的小毛小病放大了。今天读到一则故事才知道自己是多么愚昧无知,真是枉为老师了。有位母亲经常当着孩子的面对别人说:"这孩子只爱听故事,不爱讲故事,爱乱画,不爱写字,胆子大得谁都不怕。"结果,孩子上学后不愿意回答老师的提问。爱自己乱画,不愿意写字,并常常不顾老师的劝阻和批评破坏纪律。老师和家长都认为他是个弱智儿童,可是检测结果却是"智力正常"。最后经过专家鉴定,才知道孩子患了"语言性智愚症",其病  相似文献   

10.
《教育》2007,(13)
“当时英语老师大怒,迎面抽了我一耳光,说今年就你一个人有希望考上北大,结果你自己给毁了。但是,我是一个典型的直觉型思维的人,如果做完一检查,反而可能会改错了。”现任东方人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的俞敏洪,也曾经历了一段不寻常的高考经历。1978年的高考时,他的班主任刚从南京翻译局下放到他们所在的中学任教,老师的英语特别好。“我那时候曾经想过考  相似文献   

11.
班主任张老师告诉我,班上学生小秦没有来上学,他已到家动员过了,叫我再去一下。我作为秦同学的同村人,又曾教过他,应然有这个义务,便欣然同意了。来到秦同学的家,秦同学不在,他母亲接待了我。说起张老师来访就气不打一处来,  相似文献   

12.
灿灿妈 《家长》2013,(2):67-69
早晨,灿灿哭着上学去了,因为迟到了,害怕会被老师罚站。而起因是吃完早饭收拾书包的时候发现昨天晚上做好的口算题卡找不到了,立刻就慌了神,开始哭哭咧咧地诉说自己的担心:“如果不完成作业,老师就不让上学了。”我看着他可怜,还帮他找了一阵子。后来一想,这也是个好机会,让他体验一次因为自己做事没条理,爱磨蹭造成的后果,也算是对他的挫折教育吧。  相似文献   

13.
30年前教初中,曾有学生对我说:“我是不怕写作文的,如果作文可以不写开头,那就更好办了.”我问他为什么会这样想,文章没有“头”是什么样的?作文的开头真的那么难么?学生说,他每次都为开头而伤脑筋,一节课作文,“后面的内容都想好了,可还是没有办法把开头写好”,“老师总是认为我的作文开头不好,但经常肯定我的中间部分的内容”.我问他小学有没有学过如何“开头”,学生说,他在小学就被“开头”难住了.我开玩笑说,那你以后的作文可以不写“开头”,直接把“中间”交来.  相似文献   

14.
师爱如雨     
我曾看到这样一则报道:日本一家报刊曾对千名学生进行调查,问你喜欢怎样的老师,结果发现有69%的学生希望老师温和可亲,具有爱心,而喜欢渊博知识型老师的只占31%。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捷尔任斯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由此,我认识到了.爱是学生都需要的精神雨露。十五年前,我走上了教育岗位,从那天起.我就挑起了班主任工作的重担,一干就是12年,这期间,我的爱就如同春雨滋润着每位学生的心田。  相似文献   

15.
不抓“小辫子”更不“拧三圈”石家庄市曙光小学王莉芳小学生出现打架、不守纪律的事是常有的。作为班主任老师的我,对待学生的缺点、差错绝不抓“小辫子”,更不“拧上三圈”。坚持“错了就改,改了就是好学生”的教育方法,我曾使一个“打架王”变成了懂事的孩子。那是...  相似文献   

16.
《学习之友》2013,(11):64-64
天生就爱迟到 某学生上学经常迟到,老师请来家长问原因。他妈妈说:“哎.这是天生的,预产期过了8天他才出生,怪可怜的……”  相似文献   

17.
“老师就是圣人,他的话净是理儿, 乱画。终于有一天,语文老师忍不住了,当咱娃多听老师的话,就能走出一条明明 着全班同学的面,把他的作业本撕个粉的道儿来。”上学前,母亲曾如此对我说。 碎,然后将他拖上讲台,要他当众检讨。男对于母亲说这话的用意我从未怀疑过。 孩被弄哭了,老师又厉声问他:“你父亲是但事实证明,作为人成长途中所接触的 干什么的?”男孩答道:“瓦工。”老师似角色,老师的作用不仅是让你懂得什么, 乎一下子找到了难题的答案:“这就…  相似文献   

18.
我的一位年轻同事来到布鲁塞尔后,就把孩子送进了当地的幼儿园。让他感到欣慰的是,每次见到老师,听到的都是对孩子的赞扬,从未从老师那里听到孩子的缺点。对此,同事颇有些感触,认为这里以表扬为主的教育方法确有不少可取之处。幼儿园的教学方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比利时学校的教育情况。在这里,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均没有国内流行的评选各种“好学生”的做法。老师基本不对学生施加压力,师生之间的关系也较国内“平等”得多。一个男孩随家长转到这里读书后,原来不大喜欢上学的他居然爱上了学校,说比在国内上学“有意思”。学校没有评选…  相似文献   

19.
笑话数则     
惩罚的后果两位老师在议论各自的学生,其中一位说:“昨天,有个学生不洗脸来上学,我把他撵回家去了。”另一位老师十分欣赏:“好办法,今天他一定洗得干干净净来上学了吧!”“哪里,今天全班同学都不洗脸了。”  相似文献   

20.
不久前,我参加了永兴初中入学考试的评卷工作。从这次学生的语文科试卷中,不难看出: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是多方面的,掌握得比较牢固,基本上达到了大纲的要求。但是,也看出我们的语文教学尚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学生对“字词”的运用不熟练。如“我已经把功课温习好了”要学生改错,就有好些学生不会改;甚至有学生将“经老师教育以后,我在也不逃学了”一句改成为“曾老师教育以后,我在也不跳学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