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在遗传学教学中有几个重要名词、名称十分相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混淆,而理解不到位是最重要的原因。如染色质与染色体、常染色体与性染色体、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及性染色质等,它们有何区别?间期细胞中的常染色质、性染色质和分裂期的常染色体、性染色体是否为对应关系?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几个概念,在教学中我通过对比总结,使学生易于理解和记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染色质与染色体先看其相同点,染色质与染色体均为遗传物质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它们具有完全相同的化学组成,是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核蛋白复合体,主要成分是DNA、…  相似文献   

2.
任少亭 《生物学教学》1999,24(8):2-3,26
从细胞学角度看,染色体是分裂期细胞中能被碱性染料染色的杯状小体;从生物化学角度看,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RNA、组蛋白和非组蛋白,因此是核酸和蛋白质的复合体。染色质(c]m。till)指的是间期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物质。其主要成分与染色体类似,也是DNA、RNA和蛋白质。染色质在细胞分裂前期逐渐聚集起来形成染色体,在分裂末期染色体又逐渐处于解集缩状态,到间期时再变为染色质。染色体印染色质是控制遗传形状的DNA一蛋白质复合体在细胞周期不同阶段的运动形态。染色体按其形态功能不同可分为各忡类型。1A染色体和…  相似文献   

3.
肖长生 《科学教育》2006,12(6):39-40
在生物学教学中,经常会碰到一些不易区分的概念,如果不向学生阐明,学生就很难准确的理解和把握,进而影响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现举几例予以说明。1染色质与染色体染色质(chromatin)是指真核细胞细胞核分裂间期能被碱性染料着色的物质,是细胞分裂间期遗传物质的存在形式;染色体(chromosome)原指真核细胞分裂中期具有一定形态特征的染色质,现在这一概念已扩大为原核生物及细胞器在内的基因载体的总称[1]。染色质与染色体的相同点就在于,它们均为遗传物质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是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核蛋白复合体,根本不存在成分上的差异,主要…  相似文献   

4.
笔者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下列一些有关染色体知识的理解时常出现错误。现对此作一简单分析。一、结构理解上的错误染色体是由细丝状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形成。而DNA和蛋白质又是如何构成染色质的呢?对这一问题教材没有提及,学生又经常会问到这个问题。学生们往往根据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等知识,认为染色质是由蛋白质分子把双螺旋DNA长链包裹起来形成的皮包线状结构,而实际上是DNA双螺旋长链每隔一定距离把蛋白质分子团盘绕fir圈形成串珠状结构。二、教材中错误图形的误导高中《生物)(必修本)IO3页IO5页有关减数…  相似文献   

5.
细胞分裂是生活细胞的重要生理功能之一。细胞分裂的方式有三种: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对于绝大多数动植物来讲,主要是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两种。生物之所以能够在荣代和子代之间保持遗传性状的稳定性.主要是因为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保持了遗传物质的相对稳定性。而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是DNA染色体又是遗传物质DNA的主要载体,所以在细胞分裂过程中讨论比较多的是染色体和DNA的变化。以下就两种主要分裂方式谈谈DNA和染色体的变化规律。1有丝分裂生物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特征,就是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平均分配到两…  相似文献   

6.
1.若一条多肽链中有氨基酸1000个,则作为合成该多肽模板的信使RNA分子和用来转录信使RNA的DNA分子分别至少要有碱基()A.3000个和3000个B.1000个和3000个C.2000个和4000个D.3000个和6000个2.用紫外线照射下列处于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受影响最大的是哪个时期的细胞?()A.间期B.前期C.中期D.后期3.下列有关染色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B.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C.细胞内的DNA都在染色体上D.DNA在染色体中的含量基本稳定4.导致…  相似文献   

7.
1原核细胞有没有染色体? 解析:原核细胞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染色体。原核细胞的拟核主要由DNA分子组成,在一些教材中原核细胞的DNA大分子有时也叫做“染色质体”或“染色体”,难怪学生看到介绍原核细胞染色体的资料时,就会问原核细胞无染色体,这种说法不就错了吗?其实不然。原核细胞的染色体和真核细胞的染色体是有本质区别的。真核细胞的染色体主要由DNA分子和蛋白质构成,而原核细胞的染色体仅指DNA分子而已。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是真核细胞的染色体变化,可以在染色后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而原核细胞的染色体没有这些变化。  相似文献   

8.
一、什么是DNA指纹 人体包含有100万亿个细胞,它们组成各种器官和组织。染色体是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内。每个人体细胞内含有23对染色体,它们大小各异。遗传信息贮存于染色体内的DNA分子中,也就是说,基因的化学本质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每个DNA分子含有很多个基因,基因的复制就是通过DNA的复制来完成的。DNA通常以双螺旋型的双链存在,它的基本组成单元是四个碱基,即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和胸腺嘧啶(T)。DNA双链通过氢键按A-T、G-C的互补配对方式绞结在一起。上述四种碱基在DNA长链中的不同排列组合,构成了一系列密码,在受精卵到个体形成的整个过程中起到调控作用,从而使得人类个体之间的特征千变万化,互相区别。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物教学》2017,(18):52-53
<正>1教材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章第1节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前两章内容,并对遗传的细胞学基础(细胞的减数分裂、动物的受精过程和有丝分裂)、染色体在前后代遗传中的变化规律以及染色体的主要成分等知识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分子水平上认识基因的本质。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一直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那么DNA和蛋白质这两种物质中,究竟哪一种是遗传物质呢?这个问  相似文献   

10.
有关染色体和染色质的内容在高中生物新课程中多次出现。最先出现在人教版教材必修第3章·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上,其中描述了染色体和染色质的关系.即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样的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状态。在课堂教学时。虽然教师用打比方、画简图等方法讲述两者的形态.但学生只能获得模糊的概念。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抽象的知识点,笔者在教学中自制了染色体和染色质简易教具。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在学习细胞分裂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知识内容时,对先后出现的染色体、染色单体(姐妹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四分体这四个名词,不少学生由于没有真正弄清它们的来龙去脉,因此,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即无法明确,显得莫名奇妙.要解决与此有关的问题无所适从,乱答一通.我以为,要切实解决好这些问题,首先必须理解这四个概念——染色体:在细胞核中分布的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称为染色质,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这些物质呈细长的丝状,交织成网状,出现在细胞分裂间期.随后,在细胞分裂期,这些长丝状的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就形成了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见的染色体.由此可知,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  相似文献   

12.
科学家的梦想人体中共有23对染色体 ,每一个染色体含有一个DNA (脱氧核糖核酸 )分子 ,而每个DNA分子中含有4种核苷酸 ,它们按不同的顺序排列组合 ,各种不同的排序被称为“化学字母” ,具有传递不同遗传信息的功能。基因就是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总称 ,是DNA分子的片段。它是遗传物质在上下代之间传递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每个DNA分子都含有很多个基因。人体有10万个 (最新的说法是14万个 )基因 ,每个基因都是一种或几种蛋白和化合物的“蓝图” ,特定的蛋白和化合物决定了人体的特定细胞和器官的形成和运作。破译全部人类遗传…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物教学》2016,(12):60-61
<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章第1节内容。学生在学完有关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中染色体的变化后,通过对染色体化学成分的分析得知,它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那么,遗传物质究竟是DNA还是蛋白质呢?本课利用两个经典实验逐步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最后列举少数生物只有RNA而没有DNA的事实,得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结论。本节在前两章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  相似文献   

14.
染色体对于遗传学的教学和科学研究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笔者在近几年的遗传学教学中,发现教材中对于染色体的一些问题的提法和定义似乎有些欠妥,从更准确地掌握染色体的有关问题的目的出发,现将自己的一些看法提出来,以供同行们商榷。一、染色体与染色质染色体是指染色质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形成的固有结构,以有丝分裂中期时的形态最为典型。所以,染色体是指变化中的染色质。现行教材中关于染色质的定义一般是从物理性质方面去考虑,即:细胞中许多易被碱性染料着色,成纤细的网状物的物质。笔者认为,染色质的定义可采用最新的学说,即:细胞…  相似文献   

15.
一、选择题: 1.被赞誉为“遗传学奠基人”的伟大科学家是() A.达尔文B.克里克C.孟德尔D.拉马克 2.染色体能在遗传上起主要作用.是因为() A.染色体是细胞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B.蛋白质是构成染色体的主要成分 C.DNA在染色体中含量稳定 D.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构成 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步骤是() A.吸附~合成~注人~组装一释放 B.吸附~注入~合成一,组装~释放 C、吸附~合成~组装一注人~释放 D.注入~合成~组装~释放一注入 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 A·DNA和RNA都是遗传物质 B.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C.DNA是主要的遗传…  相似文献   

16.
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的一切现象,都是各类物质运动的形式.因此,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物质内容.恩格斯说:“生命是旦白体的存在方式”.现代科学表明,恩格斯说的旦白体,是包括旦白质、核酸在内的基本生命物质.细胞遗传学的研究又证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和它上面所载荷着的“基因”,是决定生物体许许多多性状的主要物质基础.同时,细胞化学的研究已表明:染色体基本上是由核酸和旦白质两种化合物组成的核旦白.核酸有两大类:一类是去氧核糖核酸,简称DNA,染色体中大部分是这种核酸;另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RNA,大多数是在细胞质里.旦白质中大部分是结构很简单的组旦白或精旦白.那么,遗传物质的主要成分是核酸还是旦白质呢?研究表明是核酸.但究竟是DNA还是RNA呢?许多间接的和直接的实验结果,都比较充分的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RNA是较次要的.  相似文献   

17.
本部分知识内容主要包括:基因与染色体的实验证据,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及特点,DNA分子的复制,基因的概念,基因与遗传信息的关系,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基因与性状的关系等。近几年的高考已经由概念考查向分析说明转移,特别是探索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经典实验证据等成为高考的热点。  相似文献   

18.
在“人体的X染色质观察”实验中,观察到的人体口腔粘膜细胞内的深色小体是一种X染色质,一般出现在女性细胞的间期核内。在细胞周期中染色体会发生凝缩——松散的周期性连续变化,但有些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断的凝缩周期与其余染色质不同,故又将染色质分为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所谓异染色质就是在间期和早、前期中仍处于过度凝缩状态的染色质。女性细胞间期核中探着色的小体即是间期核中位于X染色体上的异染色质。原来人类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为XY型性别决定方式.即正常女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正常男性为XY。在个体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19.
1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DNA的溶解度不同 DNA分子是由脱氧核苷酸聚合而成,每个脱氧核苷酸又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磷酸根组成。DNA分子双螺旋的骨架是由磷酸残基和脱氧核糖组成,而磷酸带负电荷,使得DNA带负电。DNA在细胞核中是以染色质或者染色体的形式存在,与DNA结合的组蛋白由于其氨基酸的组成特点,也会带电荷。在细胞核内,DNA与一些组蛋白结合形成脱氧核糖核蛋白即(DNP),同时RNA与一些组织蛋白结合形成核糖核蛋白即(RNP),这两种复合物都会带有一定的电荷。  相似文献   

20.
一、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 核酸是一切除朊病毒外生物的遗传物质。核酸有两大类,即DNA和RNA。凡是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即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细胞中同时都具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它们的遗传物质都是DNA。而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即DNA或RNA,这是病毒最基本的特点之一,也是与细胞最根本的区别之一。病毒也因此被区分为两大类:即DNA病毒和RNA病毒。DNA病毒的遗传物质就是DNA,而RNA病毒的遗传物质就是RNA。可用下面的表格来注意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