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新形势下,品读列宁民族平等法律思想,对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维护各族人民大团结有着深厚的现实意义和悠远地历史意义。作者指出列宁民族平等法律思想的体系架构,并结合此法律思想,就如何抓住民族平等这条主线,开创民族平等事业新局面,谈出自己的观点、认识。  相似文献   

2.
作者力图找到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结合的切入点,探索现代教育规律的同时弘扬传统文化,特别是充满智慧的中国古代哲言,把这些我们先祖留下的瑰宝发扬光大,并运用到现代思想教育中。思想品德教材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现代思想教育的途径很多,作者认为自我教育更符合新课程理念中的"学本"理念。  相似文献   

3.
作者力图找到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结合的切入点,探索现代教育规律的同时弘扬传统文化,特别是充满智慧的中国古代哲言,把这些我们先祖留下的瑰宝发扬先大,并运用到现代思想教育中.思想品德教材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现代思想教育的途径很多,作者认为自我教育更符合新课程理念中的“学本”理念.  相似文献   

4.
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不能简单地对文本中的反面人物形象进行片面解读,我们要结合作品的时代背景、社会人情、人物情感、作者爱憎等来辩证地分析。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更全面地了解人物思想蜕变的过程,更真实感受人物性格扭曲的悲凉,更心酸地品味人物命运的凄楚,更科学地感知人物真实的品行。  相似文献   

5.
结合《西望茅草地》的时代背景,从作者的生活经历来探讨分析作品的思想、叙事方式、人物形象、时代特征等内容。希望能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更好的领悟作者创造思想和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6.
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对作者思想情感的体会都是通过朗读得来的,不仅如此,长期的、有效的朗读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韵律美。书声朗朗,不仅展示了学生蓬勃的朝气,还为我们的教学注入了生机。在我们教材中,很多篇目的课后朗读中都有"有感情的朗读"的字眼,这不仅体现了新课标对语文学习的要求,也为语文教师的教学指明了方向。因为,只有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学生才能对作者的思想情感有深入了解。笔者现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在教学中应该如何对学生进行引导。  相似文献   

7.
思想品德课是对中学生系统地进行思想政治和纪律法制教育的必修课,是中学德育教育工作的主要途径。结合教学实际,本文作者分析了如何上好思想品德课、提高教学效果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文道统一”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特点,教师担负着知识的灌输和思想教育的双重任务。当然,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并不是干巴空洞的知识说教,而是通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作者的感情去渗透、感染,从而做到“文”与“道”的有机结合。 文道统一于情。语文课文大多是作者有感而发的、情文并茂的优秀作品。做人的道理蕴含其中。我们要求  相似文献   

9.
谈谈学风和文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作者的实际工作体会,对高等教育研究中存在的学风、文风问题及其成因进行了归纳和分析。文章强调,做学问首先必须端正学风。当前我们尤其需要勇于坚持真理、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需要严谨求实、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需要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的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
我认为《西游记》的研究应该从四个方面来进行,即作者问题、主题问题、版本问题和方法问题。小说不是魔术,是文化。中国四大古典小说各有千秋。《西游记》的特点之一,是宗教色彩特别浓厚,读它的难度超过了一般的小说。儒释道三教思想,都是这部小说的思想资源。我们要把宏观的研究和微观的探讨结合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要分析小说产生的时代背景,这是作者价值观念的反映。小说不是教义,不是政治,而是通过想象和虚构来完成的一门艺术,所以我们对《西游记》小说产生的明代社会思潮要有准确的把握。二、要分析考察作者的文化观、…  相似文献   

11.
高中语文教材(选修一)选编了南宋词人辛弃疾的《清玉案·元夕》。对这首词的思想分析,《教师用书》简析为“是作者政治失意后,自甘淡泊、不同流俗的品格……”至于作者的思想情怀怎样贯穿在词作中,就没有具体地、深入地去分析。下面就作者的思想情怀,结合其相关的词句,做些解读探讨。  相似文献   

12.
王芳 《湖南教育》2004,(16):30-30
“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叶圣陶认为:“看整篇文章,要看明作者的思路。思想是有一条路的,每一句,每一段,都是有路的,这条路,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会乱走的。”我们许多老师都非常重视字词句篇的教学,努力培养学生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倘若我们使其与培养审美能力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欣赏课  相似文献   

13.
刘卫国 《考试周刊》2013,(32):115-11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者结合自身实践,从教师修养、教学方法、课程特点和教学手段等方面阐述如何丰富思想政治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4.
作家福斯特在其小说《印度之行》中用两种不同的声音表达了殖民主义和反殖民主义的矛盾思想。通过结合小说写作背景和小说作者的自身因素,分别从这两个不同的思想视角切入,深入研究和分析这种矛盾思想产生的原因及根源,以利于加深对小说中作者矛盾思想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刘学慧长篇历史小说《李鸿章》取得了可喜的艺术成就。首先,作者生动地描绘了儒家思想陶冶下的中国传统家族生活的温馨和谐。这是对"五四"以来新文学创作注重传统批判的超越,也体现了作者"白日梦"中对美好人性的憧憬。其次,作者以少年的人情之美与晚年的忠君爱国,使李鸿章传统的"标准像"中充溢了人性——人情之美与思想——人格魅力。历史风云人物个个亲切可爱。温情含蓄的笔墨与尺幅千里的艺术概括力也构成了作品的重要艺术特色。与此同时,在对历史素材的处理上、对历史脉络的把握上、对历史风云的当下意义上,我们还有待于作者表现出更明确而独到得历史观与文化观,实现作品艺术魅力与思想深度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特点,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对新形势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作者简述了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教学经验对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进行了探讨,希望提高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质量,推进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期导读     
我们在网上曾就本刊“当前急需改进的问题”做了一项调查 ,结果在选项中选择“栏目安排不够丰富”的读者最多。本期即据此要求 ,再在栏目上作些添加。“面对面”由两部分组成 ,一为作者的代表作 ,一为对作者的访谈录。俗话说“文如其人”,但我们以为 ,囿于内在思想与表达形式之间难以重合的差异 ,仅凭其文并不能使我们对作者有一全面的、立体的了解。而学术性的“文”与漫谈性的“言”的结合 ,或许能稍稍弥补一下只见其“文”、不见其“人”的遗憾。本期推荐的张曙光教授 ,在哲学界并不陌生 ,我们希望通过他在“面对面”中的亮相 ,使圈外人…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意义的阐述,结合作者本人经验,融入适合新世纪、新时期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思维,探索了“以人为本”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彭国中 《考试周刊》2013,(46):127-127
中学思想政治课在素质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不感兴趣。那么如何改变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呢?作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探讨了直观教学法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