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84年,河北省的图书发行工作,实行了两项改革:一项是大力组织发展多渠道的图书发行网点;一项是国营书店普遍实行承包责任制。两项改革均取得显著成绩。遵照中央关于国营、集体、个体一起上的方针,省委提出“图书发行改革关键在搞活”。一年来,经过大力组织发展集体书店、个体售书户,在全省已经形成以多种经营成分、多种经营方式、多种发行渠道的图书发行网。全省共新增各类集体、个体售书店1,566处,加上国营售书点300个及原有的各类售书点,共有6,7771处,平均7,827人一处。共批发图书1,638万元,比上年增长48.95%。  相似文献   

2.
在图书发行工作中,我们主张国营、集体、个体一起上。这是搞活图书流通,开拓图书市场,加强为读者服务的必然要求。提倡这一方针,并不意味着集体,个体书店要同国营书店平起平坐,更不是要排斥国营书店的主导地位。国营新华书店在图书发  相似文献   

3.
今年一月,辽宁省出版局就该省发展集体和个体所有制图书发行网点的工作提出意见,已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转全省各地参照执行。辽宁省出版局的意见指出:国营书店和集体所有制书店是我国图书发行的基本形式。集体所有制书店是社会主义图书发行事业的组成部分,将同国营书店长期并存。个体图书发行业是国营书店和集体书店的必要补充,同样是一支可以运用的发行力量。集体和个体所有制书店、书亭、书摊、书贩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它具有小型、面广、灵活、方便等特点,对改变国  相似文献   

4.
在《关于推行图书多种购销形式的试行方案》中,作了这么一条规定:“出版社对基层国营书店、集体、个体书店……的批销折扣,应与发货店对基层书店的发货折扣一致。”这个规定是国营、  相似文献   

5.
图书发行应当“多渠道”,现在大家的认识已经基本上一致。但对“多渠道”应当如何理解,看法并不一致,甚至还有比较大的分歧。有的同志认为“多渠道”就是在一个地区、一个城市,既有国营书店,也有集体的、个体的书店。这种理解我感到是不全面的。“多渠道”确实和“多种经济成分”有关。在一个地区、一个城市要形成“多渠道”,既要有作为主体的国营书店,也要根据各地区、各城市的不同情况,发展适当数量的集体、个体书店。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这些集体、个体书店的货源那里来?除了向当地的国营书店进货外,可  相似文献   

6.
社店关系主要是指出版社与各类书店之间的图书商品产销关系和经济利益分配关系。当前,社店关系主要表现为三个层次:一是出版社与一级批发企业即各发行所和省新华书店的关系;二是出版社与二级批发企业即市、县新华书店的关系;三是出版社与三级批发企业即社会上的集体、个体书店(也称二渠道)的关系。图书发行体制改革的深入,进一步推动图书市场的放开、搞活、竞  相似文献   

7.
如今,沈阳市的集体书店、个体书店及书刊二级批发业发展迅速,占全市书刊市场的销售份额的1/3以上,与新华书店主渠道共同形成了东北地区最大的书刊市场和图书贸易集散地,而且其持续发展的势头也较强劲。但是,某些集、个体书店和书刊二级批发单位的违纪违规经营也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8.
最近,山东省新华书店在黄县召开了发展集体和个体书店经验交流会,会上书货郎(即个体和集体书摊户)的发言,引起了与会者的极大兴趣。渠道分干、支、斗、毛,水才能流到地里。图书要送到读者手里,也要有多渠道,多成份,多层次,只靠国营书店一条渠道,想送到广大读者手里,特别在幅员辽阔的农村,那是很困难的。人们长期埋怨买书难,而听了书货郎的发言,豁然开朗,找到了图书渠道畅通,市场搞活的出路,国营书店的同志们也  相似文献   

9.
图书发行体制改革,从1982年算起,已经历了四个年头。从改革的实践看,发展的趋势是好的。图书市场的结构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出版社相继开办图书发行业务,集体、个体书店也有了较快的发展。图书销售已由国营书店独家经营的局面,转变  相似文献   

10.
论图书发行中服务劳动的性质和作用孙尤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竞争中不断拓展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以挖掘蕴藏其中的潜在利润。我国图书发行事业在“三多一少”和“三放一联”的方针指导下,国营、集体、个体书店都有较大...  相似文献   

11.
我国图书发行渠道改革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图书发行渠道改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新华书店主渠道改革的研究,二是对图书发行“二渠道”即集体和个体书店及出版社自办发行的研究。本文对此略作评述。  相似文献   

12.
“再销售制度”用日本语的汉字表示,就是“再贩制”。从字面上看,“再”即“二次”之意,“贩”即“销售、零售”之意。出版社通过图书批发公司把图书(出版物)批发给书店,是“第一次销售”;书店把图书卖给读者,是“第二次销售”。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图书零售制度相比,日本图书再销售制度的特点在于,图书的价格由出版社指定;出版社通过批发公司监督书店执行;  相似文献   

13.
一 10年改革,有力地推动了图书发行事业的发展。现在,同10年前相比,全国人均购书从1元增加到4.7元,按可比价格计算约增长1.5倍。国营书店固定资产原值约增长4.3倍。国营书店门市部增长90%,达9000处。集体、个体书店从无到有,达1.1万处。个体书摊、书贩也是从无到有,达4万余处。发行改革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4.
崔青峰 《出版参考》2007,(5S):I0006-I0006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图书零售业向私人资本开放,图书二级批发向集体性质资本开放。经过20多年的发展,民营书业横向、纵向迅速发展。所谓横向扩张,就是从最初的个体书店,发展到创立品牌、经营品牌、延伸品牌,通过连锁经营和特许加盟的方式扩大经营规模和市场份额。所谓纵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集体、个体书店重新登上历史舞台 50年代中期,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除集体所有制的供销社外,私有经济的图书发行力量也随之消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的号角,社会上的集体、个体书店顺时应势,也在  相似文献   

16.
由北京市新闻出版局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北京金台路图书批发交易市场,经过两年努力,已取得可喜成绩。现有140余个经营单位日销图书数十万册,码洋近百万元。北京市90%的书店都到这里进行批发,其中既有国营专业书店,也有出版社的读者服务部;既有个人经营的书摊,也有商场新  相似文献   

17.
目前,新华书店正面临着一种尴尬局面:集体、个体书店的图书市场的冲击,邮政、出版、教育部门对图书发行的介入,网络新贵们对网上销售的钏情,都给新华书店的销售造成影响:“入世”后给书店带来的冲击将更大,所谓国有书店一等公民,集体书店二等公民,个体书末等公民的观点已经荡然无存,国有书店应该如何走出困境,丢掉“教材专营”这根拐杖提高一般书销售,是我们必须要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边春光同志的报告分九个部分。他在报告的第一部分谈到对图书发行体制改革形势的估计时说,图书发行体制的改革,在整个出版事业的改革中迈出了最早的一步。实践证明,1982年确定的图书发行体制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办法是可行的。现在,长期以来国营书店独家经营的局面已有突破,出版社相继开展了图书发行业务,集体、个体书店,书摊也有很大发展。到1985年  相似文献   

19.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图书发行工作有了很大发展。1983年全国图书发行册数比1978年增长了70%,码洋增长了123%。发行体制改革也迈开了步子。出版社开办的门市部多起来了;集体、个体零售书店(亭、摊)有了发展;购销形式渐趋多样化,除了传统的包销之外,寄销、代销、试销、特约经销、自销等多种购销形式,在不断产生和发展;国营书店推行了经营承包责任制;等等。在图书流通领域中,束缚图书发行事业和整个出版事业进一步发展的旧体制-统购包销和国营书店独家经营的局面正在逐渐改变。但是,也应该承认,旧的发行体制还没有根本变革,改革的步子还不快。  相似文献   

20.
1986年9月,首都北京,出现了一个专营图书批发业务的国营企业——首都发行所。北京地区新华书店系统,本来就有一家面向全国的图书批发企业——北京发行所,为什么还要成立一家发行所?容我慢慢说来。 (一)发行体改的产儿众所周知,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图书是以商品形态通过商品流通的形式去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这两个效益的实现,批发工作起着枢纽的作用。在党的“开放、搞活”的方针指导下,图书发行体制改革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进展。从经营体制上说,由过去新华书店独家经营变为国营、集体、个体一齐上的多成分、多渠道、多形式的“三多”格局。在新华书店内部,随着经营体制的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