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理论体系完整而丰富,其中“仁”的教育思想是其核心,批判的继承和发扬其“仁”的教育思想遗产,对于现代中学生品德教育大有裨益。 孔子的教育思想中“仁”的涵义很深刻,概括来说,“仁”有三个方面的意义:一、“仁”的思想的一般意义是“爱人”,是封建的人道主义。二、“仁”的思想的特殊意义乃是一种忘我的无私的积极奋发精神。三、“仁”的本质意义是“天”赋予每个人的一切根  相似文献   

2.
孔子是我国春秋末期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活动家。他肯定和适应春秋时期“重人”、“重民”的历史潮流,在吸收、提炼原始社会遗传下来的氏族民主精神和良风美俗,总结夏、商、周三代盛世的典章制度和思想成果基础上,提出了以“仁者爱人”为核心的人道主义伦理学说。一、孔子第一次提出“爱人”的伦理原则和道德理想孔子的弟子樊迟问“仁”,孔子回答说:“爱人”(见《论语·颜渊》下引此书,只注篇名),孔子还讲过“节用而爱人”“泛爱众”(《学而》)等等。“仁”是孔子伦理思想的最高原则,而“爱人”则是孔子仁学思想的核心,是其人道主义思想的集中概括。孔子提出“爱人”的伦理原则和道德理想,  相似文献   

3.
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具有一定的人道主义精神。这一精神主要体现在"仁"这一范畴里,或者说,"仁"的基本精神就是人道主义。但是,孔子在提倡人道主义的同时,又提倡等级制度和特权统治。而等级制度和特权统治思想正是孔子"礼"的精神实质,也是其思想的真正核心。这是和人道主义思想格格不入的。因此,孔子思想具有人道主义的出发点,但最后却丧失了其人道主义的初衷。  相似文献   

4.
孔子“仁学”思想与大学生和谐人生环境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亮点,“仁学”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涵。针对当代大学生思想实际、道德实际和成长实际,继承和弘扬孔子“仁”的思想,用仁的境界来规范人生,正确处理自我身心关系、人际关系,对于构建大学生和谐的人生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但孔子强调的“仁”已经不是处于伦理道德领域对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道德规范,而变成了一种治国学说,既教育统治者为政时应持有的态度和对为政者的一种评价;孔子的“克己复礼”落脚点是“归仁”,是孔子政治观的实现方式。孔子把“仁”作为政治思想,标志着中国古代一种新的治国思想的诞生。  相似文献   

6.
“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探讨“仁”的历史渊源对研究孔子“仁”的思想形成和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体系有重要的帮助。本文认为,孔子的“仁”的形成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历史思想的沉淀有着重大关系,孔子从历史和社会现实中吸取营养,最终形成“仁”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孔子的弟子樊迟问仁的时候,孔子说:“爱人”①,又说“泛爱众而亲仁”②。《十三经注疏〈论语·微子〉》讲:“仁者爱人,爱人谓之仁”。“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探讨“仁”的历史渊源,对研究孔子“仁”的思想的形成和以“仁”为  相似文献   

8.
今年,在孔子二千五百三十五周年诞辰,特别是在建国三十五周年佳节前夕,中国哲学史学会根据上级党的文件精神,召开孔子思想座谈会,这表明党对祖国古代文化和学术研究的高度重视,也表明在党的“古为今用”方针的指导下,振兴中华,建设四个现代化和两个文明从胜利走向胜利有此需要。这里,谈谈我对孔子思想的总的看法。 孔子是中国古代的最伟大的思想家,其以“仁”为核心的思想内容是丰富的。“仁”就字的结构看,是人与二的结合,也即人相耦,人与人矛盾的统一。用孔子的话说,就是“爱人”。现在自然科学中有人类学一门学科。作为社会科学,孔子的“仁”学可以说就是哲学的人类学。  相似文献   

9.
孔子思想涉及政治、文化、教育诸多方面并对中华文化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从《论语·八佾》中可知“礼”和“乐”的含义不同于上古时期,“礼”和“乐”是为了表现“仁”的精神本质,从而形成以“仁”为核心的孔子礼乐观,是孔子礼乐思想的核心所在。文章立足于对该篇的分析,重点阐释孔子礼乐思想的文化教育价值,揭示孔子思想的现代性意义。它关注个体的存在与人格修养,崇尚“和而不同”的教育观念,并以人本主义价值取向作为提升审美能力与人格魅力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人道主义”作为一个有特殊含义并被世界公认的词汇,是个外来词,但其在中国并非新意,早在中国古代先贤教育家的思想及其著述中就不乏“人道主义”的身影。无论是儒家的“与民由之”、“恕仁”、“爱人”;还是道家的“贵生”;墨家的“兼相爱”;就连被人称为法制无情、强调君主利益的法家也有“利民”、“利人”的人道主义精神。因此,认真发掘传统文化中“仁”、“与”、“爱”、“贵生”、“利人”等“人道主义”思想,并对其进行转化,推陈出新,对当今教育,尤其是对生存教育、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教育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孔子的师生交往理念1.以“仁”为核心的人本交往思想。“仁”是孔子学说的中心思想,也是他的人本交往思想的核心。他经常谈论“仁”。在《论语》中“仁”字出现109次。“仁”者,“爱人”也。从人从二,主体际或多极主体之义,交往之义。  相似文献   

12.
孔子廉政理念的文化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孔子的思想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廉政理念,不仅对从政者提出了清廉、节俭、公正等的道德要求,而且还提出勤政、知耻、存畏、正身、任贤等实现廉的从政规范。孔子的廉政理念是孔子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内容的伦理道德学说的客观化和具体化,是孔子“仁政观”的一个分支,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强调道德感化、强调道德自律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3.
在孔子的思想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廉政理念,不仅对从政者提出了清廉、节俭、公正等的道德要求,而且还提出勤政、知耻、存畏、正身、任贤等实现廉的从政规范。孔子的廉政理念是孔子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内容的伦理道德学说的客观化和具体化,是孔子“仁政观”的一个分支,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强调道德感化、强调道德自律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4.
古往今来,人们对孔子的“吾道一以贯之”曲说繁解,聚诉不已。本文提出孔子的“道”就是孔子的思想学说,“一以贯之”就是其思想学说有一条主线来贯串;这条主线包括作为孔子思想学说核心和精华的“仁”之道、作为行“仁”之方的“忠恕”之道和作为确保实现“仁”德的“中庸”之道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15.
孔子对于中华民族文化发展最重要的贡献莫过于他创立的仁学。“仁”是孔学的最高成就,也是其思想体系的核心,对仁的考察和剖析,是理解孔子思想的关键。在孔子的论述中,仁智是统一的,仁是核心,智是实现仁的前提,由智而仁,仁智高度统一是他的为人之道和理想人格。孔子以“仁”为核心的仁智统一学说的本质是“爱人”与“知人”的统一,人道原则与理性原则的一致,进而包括道德理想与人的知识、智慧的统一以及道德情感、信念、意志的统一。仁智统一学说奠定了儒家主体人格修养论的基础,它对于形成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孔子为宗师的儒家学说及思想,长期以来作为一种最能代表中华民族心理、规范行为的思想而存在,其所崇尚的仁、礼、中庸思想,影响到中国文化的许多方面,也渗透到书法的创作品评之中,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一浅述,以就教于方家。儒家思想的内核是“仁”,在《论语》中孔子对仁及怎样才能致仁作了多种解释,从孔子对“中庸”的解释来看,被他奉为至德的“中庸”也是仁及其致仁的途径。孔子说,“中  相似文献   

17.
仅两万字的《论语》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与精华,而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可对于“仁”,孔子却始终没有作出一个确切的解释。虽然后人进行过种种解读,遗憾的是该问题至今仍莫衷一是,没有一个让众人信服的结论。本文欲从《论语》“仁学”提出的背景对“仁”字的含义以及其对孔子思想的统帅作用做一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论孔子的“仁学”与“人学”及对现代和谐社会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的思想体系是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仁”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孔子的思想可称“仁学”或“人学”。孔子的“仁学”和“人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关心人、积极入世、注重教育、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这些都是我们当今在构建和谐社会时可借鉴的宝贵思想遗产。  相似文献   

19.
“仁”的思想是孔子儒家学说最富有特色的重要精髓,在孔子思想学说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思想观念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从“仁”产生的历史渊源入手,分析“仁”的本质内涵,具有积极的历史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20.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他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是中国儒家思想文化的创立者和奠基者。孔子思想包罗万象,博大精深。自汉代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历代封建统治者均把他尊称为“圣人”。孔子思想的主要特征之一便是他提出了著名的“仁”的思想,以至后来有人把孔子的思想概括为“仁学”,至今仍有其光辉价值。孔子的言论,主要记载在《论语》中。这部书是他的弟子和孔门后学辑录的,是我国古代一部有名的儒家经典。在《论语》一书中,“仁”字出现达109次之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