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襄王云雨辨     
吴宗海 《寻根》2006,(4):108-108
自从宋玉《高唐赋》面世后,“巫山神女”、“云雨”、“阳台”等词,常见于古诗词曲,小说中更多。例如李白《清平调三章》之二:“云雨巫山枉断肠”、李商隐《无题》:“神女生涯元是梦”等。但关于这场男女欢会的男主角,有人却说是楚襄王,如李白《襄阳歌》:“襄王云雨今安在?”还有多人,暂不举。  相似文献   

2.
唐代诗歌中颇多描写“梨花”的作品,诗人尤好以“梨花”喻女子之白皙。例如《全唐诗》卷164李白《宫中行乐词》其二云:“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根据张为《本事诗》记载,《宫中行乐词》系李白醉酒后应唐玄宗之召而为,诗咏杨贵妃之雍容华贵。无独有偶,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一辑学术随笔文丛,张岂之先生的《春鸟集》是其中的一种。作者开篇写道:“唐代诗人顾况《听仙鹧鸪》诗云:‘谁家无春酒,何处夫春鸟?夜宿桃花村,踏歌接天晓。’我喜爱这首歌的轻疾旋律,并受到诗人颂春情怀的感染。”作者说,他正是因此而将这...  相似文献   

4.
陈永康 《寻根》2002,(2):46-49
泾县水东翟氏是皖南名族,泾县大姓之一。明嘉靖《水东翟氏宗谱》序云:“泾之西南八十里有村日水东,翟氏居焉,重峦邃谷,广陌澄潭,渺然如隔入世。汉以前无所闻,唐李白曾访汪伦,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之句,水东之名遂闻干天下。”  相似文献   

5.
“雕胡”探源李晖“雕胡”一词出自唐李白的《宿五松山下荀媪家》: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五松山,在今安徽省铜陵市,唐时属南陵县境。玄宗之后,李白因支持水王李磷的“造反”行动,而触怒...  相似文献   

6.
王宏剑这幅油画取名《天下黄河》,颇为耐人寻味。就字面推敲,似有又重涵义。“天下”二字若以动词“倾泻”解,是引李白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若按名词解释,则有“天下皆黄河土地”之意。  相似文献   

7.
陈翔 《华夏文化》2005,(1):44-46
踏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艺术形式。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踏歌的产生时间是相当早的。从考古发现来看,早在新石器时代的马家窑文化,踏歌就已出现。1973年秋,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家寨一座马家窑类型的墓葬出土了一件内壁绘有“舞蹈”花纹的彩陶盆。这件彩陶盆,“主题纹饰舞蹈纹,五人一组,手拉手,面向一致,头侧多有一斜道,似为发辫,摆向划一,  相似文献   

8.
庞慧 《寻根》2008,(1):18-22
思乡是中国文学史上绵亘不绝的主题,或浓或淡的乡愁,弥漫于三千年文学史,以致一般的应制或应景诗文,也往往将思乡作为主题。似乎一提到乡愁,便能激发出中国文人的无限才思。式微,式微,胡不归?春秋时代的百结愁肠,在接下来的两千多年里竟然一直不得舒展。一本《汉乐府》,大半是羁旅哀歌:“欲渡舟无楫,欲归家无人。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恬淡如陶渊明,便率性赋一篇《归去来兮辞》;洒脱如李白,在夜阑人静之时,也禁不住“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旷达如贺知章,也不免有“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的惆怅。  相似文献   

9.
张崇琛 《寻根》2003,(1):40-41
古有元日饮屠苏酒之风俗。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云:“正月一日……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其俗至宋时犹存,王安石《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陆游《除夜雪》诗“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皆咏其俗。屠苏酒是一种药酒。“屠苏”原为房屋之名,字本作“”。《广雅》:“,庵也。”《广韵》:“,草庵也。”《太平御览》卷一八一引汉服虔《通俗文》:“屋平曰。”后径写作“屠苏”。如《三国志·曹真传》裴松之注引《魏略》云:“(李胜)为尹,岁除,厅事前屠苏坏,令人更治之…  相似文献   

10.
吹牛续考     
王春瑜  文方  成画 《寻根》2000,(5):107-109
20年前,我写过一篇《吹牛考》,刊于上海《文汇报》。大概是由于彼时“文革”结束不久,人们对“左”风大炽时形形色色的吹牛现象深厌之,故这篇芜文被一些报刊转载,并编入《中国新文艺大系·杂文卷》,笔者不免有受宠若惊之感。民间有句俗话说“吹牛不纳税”。此话始于何时?见于何典?待考。不过,想来年头也不会少于千儿八百了。细想起来,吹牛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看,不见得所有的“牛”都让人讨厌。李白的名句“白发三千丈”,可以说也是一种“牛”,因为若就事论事,白发长达三丈,就是世界奇闻了,怎么可能再乘上一千倍?但这不过…  相似文献   

11.
陶易 《寻根》2024,(1):82-87
<正>中国古典诗歌与音乐密不可分我国的原始歌谣是以诗、乐、舞三者结合为特征的。《吕氏春秋·古乐》云:“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这里描述了原始部落的先民狩猎后的欢庆场景,人们手持牛尾巴,踏着脚歌唱,配以乐舞八章。这种载歌载舞的表现形式正是后世踏歌的源头,至今在我国许多民族地区依然常见。  相似文献   

12.
狄马 《东方文化》2002,(1):108-110
我曾听到一个笑话,说一个小学语教师课堂提问学生:李白为什么“停杯投箸不能食”?学生答:因为害怕是“毒米”;老师又问:为什么他说“举杯消愁愁更愁”?学生回答:因为喝的是“假酒”,当然会愁上加愁。  相似文献   

13.
6月16日是纪念《尤利西斯》和詹姆斯·乔依斯的节日,是一部小说创造的一个不平凡的日子。现在,詹姆斯·乔依斯是那样有名,连那些根本不知道文学为何物,至少是没有认真读过更没有从原文读过詹姆斯·乔依斯的著作的人如我者,也为詹姆斯·乔依斯的大名而激动不已。杜甫有两句形容李白命运的诗:“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现在詹姆斯·乔依斯也是千秋万岁名了,而詹的生前与丧事都是相当寂寞的,这也是作家的命运吧。杜甫在同一首诗里还写过:“文章憎命达”,用李商隐的说法则是“从来才命两相妨”。古今中外同理。所以詹姆斯·乔依斯…  相似文献   

14.
说“打喷嚏”的风俗邢公畹“打喷嚏”也说作“嚏喷”。古代说作“嚏”,也说作“喷鼻”。《说文·口部》:“嚏,悟解气也,。从口声。《诗》曰:‘愿言则嚏’。”“都计切。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谓鼻有所触逆而喷气。《苍颉篇》:‘嚏,喷鼻也’。”我幼年,家住...  相似文献   

15.
孙进  江林昌 《寻根》2006,(2):42-49
《老子》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而生。”其中的“混成”,郭店楚简《老子》甲本同,马王堆帛书《老子》作“昆成”。“昆成”亦“混成”,同音而借。如何理解“混成”,各家回答不同。或以为“浑然而成”,如:  相似文献   

16.
踏歌文化传播带与踏歌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踏歌是西南少数民族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舞蹈,这种舞蹈在古代中国分布在三个区域:黄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和西南地区。本从化传播角度分析了这种舞蹈的出现、传播及其大致的流传情况。本认为,踏歌是一种典型的农耕化,它不仅是一种舞蹈,还有其独特的化内涵,包括崇拜葫芦、种植稻谷、猎头习俗、干栏式建筑。正是这些特殊的化构成,使踏歌在西南少数民族中得到了长期保留。  相似文献   

17.
“道”,一般作“说”之义。当然,“道”也有些非常规义,如《唐五代语言词典》“道”条: ①是。白居易《览卢子蒙旧诗多与微之唱和因题卷后》诗:“今日逢君开旧卷,卷中多道赠微之。”又《南湖早春》诗:“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②知晓,料想。……  相似文献   

18.
《礼记·月令》傩仪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记·月令》傩仪考杨孟衡傩仪,征诸文献早而全者,首推《礼记·月令》篇。《后汉书·鲁恭传》:“《月令》,周世所造,而所据皆夏之时也。”《隋书·牛弘传》:“今《明堂月令》者,……蔡邕、王肃云:‘周公所作。’《周书》内有《月令》第五十三,即此。”古传周公...  相似文献   

19.
释"如"     
吉霞 《寻根》2007,(6):54-55
如,甲骨文写作 《说文》:“如,从随也,从女从口。”尹黎云先生在《汉字字源系统研究》一书中认为,“如”是“女”字的后出分化字。“女”,甲骨文写作“孝”,《说文》:“女,妇人也,象形。”此说流传甚广。《甲骨文字典》对女字的解释为:“象屈膝交手之人形。妇女活动多在室内,屈膝交手为其于内居处之常见姿态,故取以为女性之特征,以别于力田之为男性特征也。”  相似文献   

20.
诸葛氏溯源     
龚留柱 《寻根》2004,(1):110-115
关于“诸葛”一姓的来源,大体上有三种说法:一是《世本》卷三《氏姓篇》云:“有熊氏之后为詹葛氏,其后齐人语讹,以詹葛为诸葛。”“詹葛”一作“瞻葛”,该文并举例说:“宋景公时有大夫瞻葛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