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个普通的集邮爱好者,能够收集到邮票设计家签名邮品,真是一件快事。本人自制一种明信片,贴上一套套精美的邮票,然后给邮票设计家寄去,征求签名。截至目前共收集到曾孝濂、俞宏理、陈全胜等十多位设计家题词和签名。精美的邮票加上设计者的题词和签名,使一枚枚邮票更加精美,大放异彩。现精选几枚,供大家欣赏。  相似文献   

2.
常大利 《收藏》2008,(5):137-139
多年来,我在集邮中特别注重对三角形邮票以及相关邮品的收集。至今已收集到各国三角形邮票500多枚,有早期的,也有现代的;多数是有齿的,也有无齿的,还有三角形票小型张、小全张、小版张、组合图型票以及实寄封、明信片等。  相似文献   

3.
邵林 《上海集邮》2003,(1):45-46
广东郭春明问 我非常想收集集邮名人签过名的实寄明信片,随信寄上加贴挂号邮资的普资片一张,请您在其上签名题词,并实寄给我。您能否提供目前国内邮坛名人的详细地址?又,签名片以哪种邮资片为载体好?  相似文献   

4.
收藏之乐,人人皆知。但凡世间奇物,无论大小轻重,都有好事之人收以藏之,越是贴近生活,越是大众化的收藏,才最引人注目。我是一个集邮爱好,喜欢收集中国民俗、绘画、古典学、山水风景等专题邮票、明信片、实寄封,其中实寄封的搜集最为困难。在我看来,实寄封因为更接近大多数人们的生活,它堪称社会和时代的缩影,体现了社会大背景和大气候下各阶层的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所以.收藏的乐趣在于那种获得和拥有。  相似文献   

5.
从2005年第 12期《集邮博览》上看到邱显瑞先生介绍的一组自制邮票设计家签名明信片,觉得创意很好,也有很高的收藏价值,但美中不足的是明信片上收信人地址和姓名都不是设  相似文献   

6.
读编往来     
《集邮博览》2009,(11):4-4
细微之处见精神双节长假期间,我收到了《集邮博览》杂志社社长吕兴华签名的一枚国庆纪念封,实寄封让人爱不释手。9月中旬,《集邮博览》杂志社举办了主题为"探邮金秋,邮学京城"的活动,在座谈会上,吕兴华重申了"我们要多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集邮博览》杂志2010年加页不  相似文献   

7.
在邮票收集过程中,极限集邮是最美和最刺激的 方式。它是11个正式集邮类别之一。随着极限集邮的 飞速发展,极限集邮者对极限明信片的要求也越来越 高。一些邮政部门制作的极限明信片(指集邮总公司、地 方集邮公司出售的官片)因其商业味浓,发行量大,集藏 容易,很难满足极限集邮者的要求。如今,越来越多的 极限集邮者热衷于亲自动手制作极限明信片,创造原 地极限明信片的乐趣。  相似文献   

8.
一个普通的集邮爱好者,能够适时地收到或者收集到集邮名家的题词明信片,肯定是一件快事。  相似文献   

9.
我是一名边防转业军人,业余时间喜欢集邮,因为出生在革命老区,所以尤其喜欢收藏军旅革命前辈的签名题词封片,在我的将军英雄签名题词邮册中,静静地卧着两枚我最难忘的题词封和明信片,封上是电影《平原  相似文献   

10.
庄一奇 《集邮博览》2009,(11):51-51
笔者从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集邮。1963年9月从上海支边来到新疆,40余年来,一直在新疆公安战线工作。"文革"时期,我多年来收集的邮票毁于一旦,从此中断了集邮。直到20世纪80年代,我重新恢复了集邮,并开始收集实寄封。记得1988年冬日的一个下午,我出差到轮台县公安局办  相似文献   

11.
2012年全国最佳邮票评选颁奖大会在四川泸州举行,主办方组织了新邮票首发、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珍品展、明信片选票抽奖等一系列活动,这一天成为集邮爱好者的节目。  相似文献   

12.
在国庆50周年之际,各地邮政和集邮部门围绕“民族大团结”邮票的发行,在首日封、极限明信片和各式戳记等三个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制作了许多富有民族特色,很有纪念意义的集邮品。现就国庆首日实寄封上的戳记作个概要介绍。  相似文献   

13.
一 引言 2011年是清华大学建校一百周年,早期的清华大学和清华园邮局实寄封片近来为集邮者更加关注。笔者也是收集清华园邮戳的爱好者,2005年即发表过“清华园邮戳一中国最早的院校邮戳”一文,该文汇集了从民国初年到1954年间各种清华园邮戳,共13种,包括6件实寄封、1件国际汇票收据、1件国外明信片和1件挂号函件收据上的清华园邮戳。  相似文献   

14.
正1980年,中国邮政开始发行生肖邮票,即T.46庚申年猴票。现行邮票目录上标注印数为500万枚,面值8分,整版为64枚。发行时邮局窗口都能买到,从未限量。当时我正负责主持组织北京市东城区文化馆在鼓楼大厅举办春节集藏展览,附近的地安门邮局还派营业员到展场推销猴票。当时正值中国集邮活动恢复初期,群众的集邮知识有限,对首日实寄封、极限明信片等集邮品种的趣味、意义、价值都不熟悉,因此,很少有人主动制作各  相似文献   

15.
《集邮博览》2011年第6期刊登了梁荫宗先生《30年代的一枚实寄封》一文,介绍了他收藏的一枚1931年赣西南赤色邮政实寄封,笔者认为,这枚实寄封的真伪问题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6.
翻开我的实寄封邮册,里面有一枚十分特殊的实寄封。这是一件挂号信封,1989年11月29日由湖南长沙市2支局寄往北京。封上并没贴邮票,而是贴了一枚用绿色油墨印制的集号码、地名、重量、邮资为一体的“纸包挂号标签”。寄达地、重量、邮资均为手写。这种标签属于何种邮品?查有关资料并无答案。记得当时笔者是从长沙市集邮公司函购了几套十大元帅和十大将军明信片,难道是“印刷品”挂号?为什么不贴邮票和加盖“印刷品”副戳呢?还望知情者指点迷津。  相似文献   

17.
现在要集信销票已经较难了,真正的自然实寄封的信销票很少,只剩集邮爱好者互寄的“集邮实寄封”上的邮票和集邮爱好者购买的“商业实寄封”上的邮票(如邮票发行时的首日封、原地封等)。  相似文献   

18.
在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编译、人民邮电出版社于2019年出版发行的《国际集邮联合会(FIP)集邮展览评审规则》一书里,其附录“FIP图画明信片集邮展品评审指导要点”中关于“品相与珍罕性”有这样一段描述:“黄金时代的图画明信片通常由多家出版商印制,但印制数量各不相同。同一时期印制的不同版式的图画明信片均可视为原件……”  相似文献   

19.
龙凤终团圆     
我在《集邮博览》2009年第9期发表了《票在左片在右》文章,拙文讲述的是自己收集票、片图案互补的极限明信片的乐趣。文中提到了"清嘉庆胭脂红彩龙凤穿牡丹纹罐"极限明信片,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极限集邮在我国兴起,极限集邮文献也逐渐多了起来。现根据笔者掌握的资料,介绍一下我国的极限集邮文献。极限集邮图书《极限明信片手册》蒯文、石玉臣、关少波编著。收录了各种规范的极限明信片资料500余种。1991年7月沈阳出版,32开本,印数500本。《澳门的极限明信片》若瑟马田士著,图片彩印,中,萄、法、英4种文字编写,200余页。1984年澳门出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