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作品的阅读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一环。随着语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学作品的教学也成为高中语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语对学作品教学的目的要求是:学习学常识,阅读学作品,开阔视野,陶冶性情,培养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字的能力,培养理解、分辨、鉴赏学作品的能力,发展形象思维,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认为学作品的教学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去着手:  相似文献   

2.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学作品;能够达到什么教学效果;理论依据是什么;注意哪些事项?本对此进行了探索和论述。  相似文献   

3.
好的学作品都有丰富的内涵,它们向读讲述作对人生、对社会,对宇宙万物的感受、思考与探索,从而引起读强烈的共鸣和深刻的思考,给读以启迪。然而,传统的学作品教学是建立在肢解了学作品教材并赋予主观认识的基础上的,这不利于学生对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化的学习和吸收。  相似文献   

4.
学批评方法的单一化是无法正确有效诠释和评价学作品的。解放后,中国学批评方法的“一元化”已经严重制约了学的创作,并且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学批评还滞后于学创作。学课和语教学也无法摆脱单一批评模式的影响。因此,如何运用丰富多样的学批评方法来指导语教学和学课教学的改革实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当前,多媒体教学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的“宠爱”,好像不打出这面旗帜就不好意思叫“优质课”,也有违于现代化。然而笔认为,学作品教学运用多媒体手段,时下有严重误区.存在随波逐流现象。课堂上解读学作品,切忌不顾学自身特点和学生阅读接受的心理特点,为赶新潮而盲目滥用多媒体技术。  相似文献   

6.
在学作品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围绕鉴赏对象,开展积极的心理活动,扩大视野,充实知识,领悟方法,把学鉴赏过程变为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教学过程求新求变,对学作品的理解才能回味无穷。将内心领悟,变成一种运用能力,追求知识与能力的最大化。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并付诸行动,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因此学鉴赏课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一、从课后练习看学作品教学的“技能化”倾向 学作品的教学是实现语人性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但是,学作品教学的人性具体体现在哪里,怎样才能体现?这些在教学实践中说混乱也不为过。比如某教材7—9年级共选了鲁迅作品9篇,但这些鲁迅作品似乎是被割裂的,学生读了这些作品之后,脑海中只有作品的零星记忆而不是鲁迅精神的熏陶感染。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是,这些作品的教学存在着“技能化”倾向,这可以从对教学起重要“规定”或说“导向”作用的课后练习看出。[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文学作品美读鉴赏教学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学习国家教育部颁行的《语课程标准》、使用语新教材的过程中,我运用“新课标”指导语教学实践,尝试和探索了学作品美读鉴赏教学的六种课型。  相似文献   

9.
新大纲明确规定高中生要“感受学形象,品味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学作品”。教材也相应加大了学教育的分量,在全部课中,学作品可占60%(指高中教材),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诗歌在选中的比重大大增加。诗歌教学成为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优秀的学作品能名垂千古,除了作品本身精湛的艺术技巧外,更主要是因为作品散发着无穷的精神魅力,这种精神是作品对社会对人生的一种宝贵财富,也是字作品的审美价值所在。作教学是审美的教学,审美即情感。情感熏陶就是将学作品的精神内涵化为学生内在的人素养。在作教学中,审美特征非常明显,从审美的角度来说,情感因素常常充当感知和想象的动力,用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去开掘情感之源。  相似文献   

11.
语中的美感教学一般是集中在学教学里的,这样说并不是否认了其它作品中审美要素的存在,而是因为学作品欣赏是实施美感教学的主要途径,美感教学不论是学欣赏的等同还是分支还是生发,其本质的审美属性是一致的。笔认为,在当下的有关审美教学的讨论中,一些章已经迷失在纷繁的现象中,它们缺少一种“追远”的精神,缺少对作品中美的观照,缺少审美普遍规律对教学行为的指引。  相似文献   

12.
表现丑是西方现代派学作品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产生这一特点的历史必然性,不但有助于学生从薷产的角度深入领会现代派学的思想价值,而且有助于他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能够正视丑的存在,认识丑的意义,从而达到开阔学术胸襟的教学境界。  相似文献   

13.
在语教学的过程中,学作品的价值评价相对于语法、修辞而言要难于把握,将作品评析的知识与方法传授给学生同时又能够使学生灵活运用是一件有相当难度的工作。尤其学评论需要的模糊手法对于理性思维尚不成熟的学生容易造成情感混乱,继而产生恐惧与厌烦心理,偏离语教学的本意。将学作品的数学化和数字化理念引入教学过程中,不但可以提升语教学的效果,而且对于整个学价值的评论而言也是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14.
“导学式历史知识结构”教学模式着重强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目的在于通过认识历史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思维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基本原则。本结合实践,谈谈该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以求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15.
投资学作为高校财经类专业学生所开的一门课,在教学中运用历史比较法和中外横向比较法可以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6.
新编高中语教材大量选入了学作品,将培养学生学鉴赏能力着重地提了出来,故如何侧重于学教学方式教好这些作品便为适应和落实新教材的一项亟待探索的课题,依据现代学理论对学作品结构的认识,从语言层、图式化层和美韵层可以拓展学教学方式的教学空间。  相似文献   

17.
学教育诸如诗歌、散、小说、剧本等,是中学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受传统的语教学模式的影响,在语教学中,特别是学作品的教学,受简单、狭窄、刻板、习惯的教条方法的束缚,使学生不能展开想象的翅膀,领略不到学作品所带来的欢欣和愉悦。  相似文献   

18.
随着语教育观念的日益改变,学教育越来越被提到了重要的层次上来。从新的高中《语》(试验本)来看,学类作品已占了全部作品的70%以上。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学形象,品味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学作品”成为了现在语教学的重要问题。而真正  相似文献   

19.
语教学主要是通过学教学来实现美育价值的,语教师要从本的情感出发,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教学中要还学作品以脉脉温情:或渲染气氛,以情动情;或美读沉思,联想想象;或涵咏品味,体验角色,引导学生与作品相撞击,让学生自己品尝酸甜苦辣,使之心智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钟景晟 《考试周刊》2012,(35):133-134
历史教学不是让学生单纯地为学而学,而应该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觉悟,同时提高道德水准。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体现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这样可以使学生既掌握历史知识,又受到良好的道德熏陶,比起单纯地学知识,教学效果要好得多。历史教学应该加强理解性和趣味性的记忆,摒弃死记硬背的做法,要灵活地运用学习方法,还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这才是善学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