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当前,在泰国掀起了学习中文的热潮,越来越多的泰国人民学习中文。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泰国多所高中开设了中文学科,部分学校的中文教师为泰国本地人,另一部分学校的中文教师则为中国人。并且,每所学校所用的教材也并不相同,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中文高考成绩。此外,中文高考试卷难度也是影响学生中文成绩的重要原因。为了提升泰国高中生的中文高考成绩,在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的同时,还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183名中国英语教师和159名泰国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从五个方面对比分析了两国教师的语言学习信念。结果显示,在调查的五个方面的34项语言学习信念中,两国教师有29项存在显著性差异。在语言学习能力方面,泰国教师对外语学习比中国教师更乐观和自信;对语言学习难度的看法上,中国教师认为英语语言学习的难度要远比泰国教师认为的大;在对语言学习本质的认识上,中国教师的信念更现代和客观,泰国教师更倾向于传统的语言学习信念;在外语学习与交际策略方面,中国教师不仅更关注语言的准确性,也同样更重视语言表达的流利度;对于学习动机与期望,中国教师的外语学习动机比泰国教师强,泰国教师的外语学习动机更倾向于融入型,而中国教师学习外语的动机更倾向于工具型。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泰语教学和泰国的中文教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它的兴衰和发展,实际反映了两国关系的发展史。从公元1至15世纪,两国的交往主要靠"重译",即通过第3种语言转译。直至公元1578年明朝政府在四夷馆中开设暹罗馆,中国才有了官办的泰语教学。20世纪成立的南京东方语专是近现代中国泰语教学之滥觞。泰国的中文教学始于阿瑜托耶王朝时期,二战以前泰国华校亦是照搬中国学校的办学模式。二战以后泰国政府限制中文教学,致使泰国通晓中文的人才出现断层。中泰建交后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发展,催生了中国的泰语教学和泰国的中文教学的迅猛发展,具体的调查数字说明中泰双语教学的蓬勃兴旺,由此反映并进一步促进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泰国、日本、蒙古等国学生表演的中国少数民族歌曲大联唱;津巴布韦和肯尼亚学生表演的《你是我的茉莉花》;新西兰、澳大利亚和老挝三国学生表演的京剧联唱;挪威、俄罗斯等国学生表演的中国功夫;拉丁美洲学生表演的三句半……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泰国华文教育现状的考察,发现华文教育在泰国大学生当中非常受欢迎。泰国开设汉语课程的大学越来越多,大学生学习汉语的数量不断增加。"汉语热"的现象对泰国的华文教育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又隐藏着不少的问题,如资短缺、教材缺乏针对性以及学生学习汉语动机不明确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泰国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语用偏误现象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了泰国学生在跨文化背景下交际失败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有助于学习两国语言的学生,减少或避免语用失误,提升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7.
文章根据不同国情及校情的具体特征,通过对中泰两国学分制模式多样化的比较与思考,反映出学分制模式对当前我国高等学校国际化发展的影响。通过对比成都大学与清迈大学学分制模式的异同,研究泰国的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借鉴泰国的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对于推进我国的创新性素质教育、完善我国的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主的课程质量评估系统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动机对外语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两种不同的动机——工具型动机与融合型动机作了对比,并通过举例说明两种不同动机的不同及彼此关系.根据中职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特点,对中等职业英语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闫丹 《考试周刊》2012,(90):77-78
本文通过深入调查分析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和自我认同得出学生的动机类型及自我认同感的强烈程度,并通过追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动机类型和自我认同的不断变化.提出如何激发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与自我认同感的解决方法和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0.
费岚郁 《考试周刊》2011,(38):115-116
"新课标"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本文紧扣新课改的要求,从情感态度目标中的兴趣动机着手,从学生主体出发,就以下几方面提出可行性的建议,如动机与学习的关系、动机的分类及动机的基本两要素。  相似文献   

11.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教改中大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动机及学习水平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学生英语学习策略总体状况良好,达到经常使用学习策略的程度;表层动机高于深层动机,深层动机情况一般;相关性分析表明元认知策略、深层动机与学习水平的呈显著性正相关,母语策略与学习水平呈显著性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用Xiaohong Wen(1997)编制的动机量表(适当修改),对江西省赣州市一所重点 中学和一所非重点中学663名初二的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现状及动机对英语成绩的相关性进行 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重点中学和非重点中学的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有显著差异,特剐是在效 价、期望值及能力的预估方面;动机对英语学习有显著影响,期望值和能力的预估是影响学习 成绩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而工具性动机与学习成绩间不存在相关性。因此,教师应通过各种 渠道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并努力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内在价值和融合性价值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在跨语言学习测评研究中,目前尚未有学者探究同一群体的中国学生的中英文学习心理是如何相互影响,并最终影响语言能力。为弥补这一研究空白,本研究调查了中国北京267名初中生中英文阅读动机,并同时测试他们的和中英文阅读能力。在八个维度的阅读动机中,对中文作为母语和英文作为外语的阅读动机进行量化对比,中文阅读动机在自我效能感、好奇心、投入度、消遣娱乐性、社会伙伴态度五个维度上的表现高于英文阅读动机;而在学业成绩、工具性、社会家庭态度三个维度上,两者没有差异。同时,相关分析表明工具性与英文阅读水平密切相关;消遣娱乐性与中文阅读水平密切相关。此外,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不同维度的阅读动机分别解释中英文阅读水平的差异。这些研究结果验证了阅读动机的跨语言性迁移特征,不同的阅读动机对中英文阅读水平起着不同作用。文章最后对中英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4.
文章首先对当今泰国几所主要高校进行简单介绍,分析其各自优劣势和中国学生前往这些高校留学的利弊,然后就中泰两国知名高校之间交流与合作的空间及前景进行客观分析。  相似文献   

15.
宋小凤 《甘肃教育》2007,(11X):40-40
一、培养浓厚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内在阅读动机 现代研究认为,学习英语的动机有两种,一是对英语国家民情和文化的浓厚兴趣;二是为了日后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前者属于内在动机,后者则属于外在动机。在教学中,教师应坚持激发学生内在动机并充分注意其外在动机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16.
一般对外汉语教学教师在指导非母语高级班时,除了指导其说话能力之外,同时也加强学生的写作能力训练,指导学生学写简单的应用文等一般文体,而国内一般的介绍中文作文法的教材,实际上讲的是如何创作,而不是教人如何学习写作,一般人提到中文作文法,常会不约而同的说出“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或是“文无定法,神而明之”等等,我在泰国任教汉语工作期间,曾遇到许多泰国中文系的学生,学了四年中文,英语只是他们的第二外语,但在让他们写一段话,允许他们在中文和英文中选择一种时,竟然是多数人选择了用英语写作。他们的…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两所学校的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得出大多数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为工具型动机,成功型英语学习者同时还具备内在动机,两种动机的相互作用是成功学习者学好英语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Gardner和Lambert将学习动机区分为工具性动机和融入性动机。在专业硕士英语的教学中,笔者结合专业硕士学生的学习特点,将学生的工具性动机和融入性动机有机结合起来,围绕学生的这两种动机进行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教学设计,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这样的课堂设计能加深专业硕士学生对于语言的理解,提高学生英语运用能力,为学生将来工作中进一步熟练运用语言打下良好的基础,促使学生真正实现从基于工具性动机的功利性学习到基于融入性动机的自主性学习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南京森林警察学院268名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与分析考试成绩的方法对学生英语学习态度的变化及其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进行了纵向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校学习英语的两年期间,学生学习的工具型动机逐渐变强,功利性目的越来越明显;而英语语言和文化本身对他们学习的激励作用逐渐下降,即融合性动机逐渐走弱。但是,调查发现学生的努力程度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学习态度与两次的期末成绩呈现显著正相关,书面考试成绩和口语成绩具有统计意义上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泰国文化渐渐进入我国大众的视野并受到国人的欢迎,泰国成为国人前往东南亚旅游的首选之地,泰语也开始成为热门的小语种之一。随着中泰两国友好往来越来越密切,两国文化也在两国人民的交往中相互激荡碰撞,被两国人民所接受与喜爱。在中泰人民的交往中,语言是交流的基础,这就涉及了双方语言文化的差异对比。本文主要分析南宁高校泰语学习非泰语专业学生对于泰汉语言文化中成语、谚语的了解程度及感兴趣程度,希望本文对于泰汉语言的研究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