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培华 《寻根》2012,(4):12-17
《易》即《易经》,又称《周易》,其中“八卦”之八个“数”和“象”,是人类最早的八个数字和八种物质概念,存有原始先民的思想轨迹;其中卦爻辞,记录有三代渔猎、畜牧、农业等生产情况,婚嫁等风俗习惯;《易传》十篇,集中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思想。因此可以说《易》在一定程度上堪称中国文化和哲学的渊薮。  相似文献   

2.
李学勤先生说:“孔子与《周易》关系如何,是中国学术化史上的一个重大问题。如果确如古代史籍所说,孔子长期研习过《周易》,并亲自撰作了《易传》,那么《易传》便是有关孔子哲学思想的重要依据,同时探讨《周易》这部举世重视的古书的性质,必须与孔子和儒家联系起来。这会使  相似文献   

3.
革命说是儒学对暴君、暴政进行纠偏的产物,革命说虽然正式出现在《易传》中,但在《易传》前已经在周武王那里有所表现,在孟子那里已经基本酝酿成熟了,因此《易传》顺理成章地总结出来了。通过分析孟子对“革命”形成的原因、方式、结果等方面的思考,可以使我们对儒学的革命观有更为全面的把握。  相似文献   

4.
李零 《中国文化》2014,(1):57-79
中国经典,天文祖《尧典》,地理宗《禹贡》,《易传》道阴阳,《洪范》序五行,对中国思想影响至深。它们除《易传》附於《易经》,皆在《尚书》中,《禹贡》居其一。中国古代天下观,最初的表述就是《禹贡》九州。  相似文献   

5.
《易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占筮的书。《易经》的作者,以及成书时代,至今尚无定论。《汉书·艺文志》提出"人更三圣"的说法,认为伏羲氏画八卦,周文王在羑里坐牢时推演为六十四卦,作卦辞和爻辞;孔子为《易经》作传(《易传》)以解经。《易传》又称"十翼"共7种10篇,它们是《彖》上下篇、《象》上下篇、《文言》、《系辞》上下篇、《说卦》、《序卦》和《杂卦》。战国时期,人们将《易经》和《易传》合订成册,成为今天的《周易》。秦始皇焚书坑儒,没有焚《周易》。到了汉代,《周易》地位上升,成为"群经之首"。此后,《周易》的地位没有动摇。"群经之首"不是因为它能算命,主要是它的阴阳变易思维给人们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6.
《庄子》与《易传》在谈及言意关系时,均提出了"言不尽意"论,但看似相同的观点却有着迥乎不同的内在思想理路:作为儒家经典的《易传》之所以提出"言不尽意"论,并非是在质疑语言的达意功能,而是为了大力表彰圣人之意的广大深邃及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的伟大创造,恰恰是为了进一步强调"宗经"、"征圣"的必要性;而《庄子》的"言不尽意"论却是建立在对一切人类智慧极端怀疑的基础之上(这其中也包括对于圣贤经传之达意明道功能的强烈质疑),最终走向的是对儒家"宗经"、"征圣"思想的彻底批判。不过,虽然庄子认定,有限的人类智慧根本无法测度无限之"道",作为人类智慧衍生物的语言文字更无法触及"道"之真谛,但《庄子》却正是于不可言说之处开始了言说,并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摆脱"言不尽意"的困境与宿命。从这个意义上说,《庄子》与《易传》可谓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7.
近读张玉春先生《史记版本研究》,发现其引用《玉海》一则材料时,没有正确理解所引内容.误以为材料中的“七史”包括《史记》在内,实则是指“嘉祐七史”。众所周知,“嘉祐七史”指《宋书》一百卷、《南齐书》五十九卷、《梁书》五十六卷、《陈书》三十六卷、《魏书》一百一十四卷、《后周书》五十卷、《北齐书》五十卷.与《史记》毫无瓜葛。由此可见.引用古籍不可不慎。  相似文献   

8.
吴宗海 《寻根》2007,(3):28-30
在弘扬传统文化、挖掘并保护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声中,各地文化节出现了舞龙、舞狮、荡湖船、打连湘等文化形式,但恕我孤陋寡闻,一直未看到有送麒麟的活动,与麒麟有关的文化也不昭彰,像有关孔子诞生的“麟吐玉书”典故,在工具书《辞源》、《辞海》中均无此条目。  相似文献   

9.
姚小鸥 《寻根》2004,(2):34-37
《周易》本是我国先秦时代的占筮书。自从孔子作《易传》以来,学者又相继挖掘出其中深湛的哲学内涵。至于人们留意到《周易》中的古歌,是较晚近的事情了。对《周易》古歌进行系统的研究,则开始于20世纪新文化运动以后。这一研究拓展了《周易》研究的领域,扩充了先秦诗学研究的范围,对《易》学和《诗》学两个重要领域的研究都产生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卫绍生 《寻根》2007,(3):108-111
“七”是除诗歌之外唯一一种以数字命名的文体。它发轫于西汉,成熟于东汉,盛行于魏晋南北朝。隋唐以后,七体虽风光不再,但亦是代有作者,且偶见名篇。《文选》、《文苑英华》等大型文学总集,《艺文类聚》、《渊鉴类函》等大型类书,《文心雕龙》、《文章辨体》等涉及文体论的著作,都把“七”单独列为一体。  相似文献   

11.
“法国文化之死”,2007年11月27日,美国《时代》周刊(欧洲版)的封面以此命题。 毫无先兆,无端一支冷箭射来,不知是谁又触动美国人的哪根神经。稍稍定下心神的法国各大媒体,纷纷以《不,法国文化没有死》(费加罗报)、《法国文化真的死了吗?》(解放报)、《美国人眼中的法国衰落》(世界报)等为题回应。一场论战,乍看得人心惊胆寒,“死”与“不死”,谁来定论?美国人凭据何在?法国人又做怎样反击?细细品来,我们才看出些许端倪。  相似文献   

12.
李金坤 《寻根》2002,(5):53-57
据初步统计,《诗经》中直接写到的“马”字,《风》诗有18次,《雅》诗有18次,《颂》诗有12次,总计48次。至于带有“马”字偏旁部首而分别表示马之性别、年龄、大小、优劣、颜色等有关的专有名词,那就更多了。《诗经》中对马的种类、马的装束、马的本领、马的作用(尤其是军事作用)等等,都有较为详细的记述。本就此略作探讨,以就教于方家同仁。  相似文献   

13.
襄王云雨辨     
吴宗海 《寻根》2006,(4):108-108
自从宋玉《高唐赋》面世后,“巫山神女”、“云雨”、“阳台”等词,常见于古诗词曲,小说中更多。例如李白《清平调三章》之二:“云雨巫山枉断肠”、李商隐《无题》:“神女生涯元是梦”等。但关于这场男女欢会的男主角,有人却说是楚襄王,如李白《襄阳歌》:“襄王云雨今安在?”还有多人,暂不举。  相似文献   

14.
范子烨 《中国文化》2014,(2):100-101
拙文《曹丕〈典论·论文〉“齐气”发覆》在《中国文化》2013年春季号(第37期)刊发後受到一些研究者的关注,拙文主要列举了引用曹丕《典论》原书的以《三国志》裴松之注为核心的九条材料,并参以《文心雕龙》之内证以考定通行《文选》各本曹丕《典论·论文》“徐干时有齐气”之“齐气”乃“逸气”之讹。  相似文献   

15.
一、释“后羿” 王“后”:甲骨文中有“后”字,作“ ”等形,刘兴隆曰:“象妇女产子之形,为毓、育之初文,典籍作后。”(刘兴隆:《新编甲骨文字典》,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5年版第981页)“后”又假有“後”的意思,放在祖先的名字之前,指后来的祖先,区别于“高祖”。《说文解字》云:“后,继体君也。”段玉裁曰:“《释诂》、《...  相似文献   

16.
孙进  江林昌 《寻根》2006,(2):42-49
《老子》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而生。”其中的“混成”,郭店楚简《老子》甲本同,马王堆帛书《老子》作“昆成”。“昆成”亦“混成”,同音而借。如何理解“混成”,各家回答不同。或以为“浑然而成”,如:  相似文献   

17.
2006年12月29日,一部投资1000万的恶搞电影《大电影之数百亿》在全国各大影院上映,这部片子以恶搞的方式向《功夫》,《十面埋伏》、《花样年华》等大片一一“致敬”。[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长篇小说《失乐园》自从1995年9月1日在《日本经济新闻》上发表长篇连载开始,便引起了巨大反响,在1997年出版单行本,继而被拍成电视连续剧和电影,在日本掀起了“失乐园热”。在接下来的两年间,《失乐园》被介绍到了中国,也波及和影响了西方文坛。“失乐园热”的原因究竟何在?对于这一问题,已有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本文拟在此基础上,从日本文化中对“家”的认同感这一角度出发来探讨《失乐园》的内涵所在及其畅销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近来,许多观众纷纷反映.打开电视机到处都是飞檐走壁的剑客侠女.这边是《碧血剑》、《神雕侠侣》、那边是《一代侠女》、《义薄云天》、一部接一部的武侠剧占领了荧屏的黄金时段。荧幕下,又有《射雕英雄传》等多部“金庸剧”拍摄正酣。与此同时.梁羽生的武侠名著《白发魔女》古龙的《楚留香》、《武林外史》也相继被搬上荧屏.轰动一时的电影《少林寺》也“重出江湖”再拍电视版的《少林武王》。一时间.荧屏上下“江湖”泛滥.“武侠热全面升温。  相似文献   

20.
一、就“易”一名三义论“乾坤”中的辩证法 胡适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中说“易便是变易的易”,是《易经》中三个基本观念(易、象、辞)之一。这显然把:“易”简单化了,一个“易”字本身就是辩证法。郑玄作《易赞》及《易论》提出“易”一名而含“易简”、“变易”、“不易”三义的说法(孔颖达《周易正义》卷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