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有现场无新闻”与“有新闻无现场”,可说是当今“现场短新闻”写作中的两大弊端。对于前者,关键在提高现场短新闻的“含金量”,而对于后者,除了在“目击”上下功夫,写出行进中的新闻事实外,愚以为,成功地运用好背景材料,当是写活现场新闻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手段。我们看过不少冠以“现场新闻”“目击新闻”的作品,除了开头,结尾有那么一点点现场气氛的描述之外,中间大都是大段大段介绍背景和经过:这个单位过  相似文献   

2.
写新闻,一般说来不能不交代背景材料。可背景材料往往会给人以陈旧、枯燥、干巴的感觉,这对以富有现场感为重要特征的“现场短新闻”来说,更是一忌。作者运用多种手段,好不容易将读者带进了“现场”,可是一交代背景,往往容易使正在“进行式”的现场出现断裂,如同放映立体电影突然停电,大刹风景,现场感消失,致使人们扫  相似文献   

3.
(一)为什么要提倡写现场短新闻 新闻改革中呼声最高的是写“现场短新闻”,回想起来,这个呼声是非常合理合情的,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读者的要求。那么,“现场短新闻”究竟有何好处呢?笔者以为它突出表现在以下两点,一是短:它符合新闻改革的方向,短是新闻本身应有之义,只因文革中新闻都越写越长,粉碎四人帮后人们拨乱反正,呼吁还新闻本身就有的属性——短,这是情理之中的事。二是“现”,即“现场”,这倒是应强调一下的。“现场短新闻”更难做到的是“现场”,要“现场”,这就要求记者事事时时要深入下去,到现场抓新闻,到现场去写新闻。新闻只有“现场”了,才会形象化,富有感染力。记者写稿能触景生情,富有激情,写出来的稿  相似文献   

4.
《兵团汽车出口啦》一稿,能连中三奖(即1991年全国企业报现场短新闻评比二等奖、自治区首届现场短新闻评比一等奖、全国第二届现场短新闻评比三等奖),是笔者始料不及的。笔者深知自己资历浅,底子薄,想借此由头,谈一点对现场短新闻的认识和体会。眼下现场短新闻的“热度”颇高,各家报纸纷纷开辟专栏,涌现出一批批佳作,令人耳目一新。由于一些人对“现场”有所误解,在众多的报道中,也常见到一些“跑了调儿”的报道。诸如:A为写“现场”而写现场。新闻的特性,决定了新闻必须凝练、主题集中。这是写任何形式的新闻都必须遵守的。提倡写现场短新闻,是因“现场”能够再现新闻事实,能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以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和感染力。然而,这一“现场”是有选择  相似文献   

5.
“写短新闻?没劲1”有人露出鄙夷的神色。有人却把写短新闻作为雕虫小技,不屑于此道。可是,中宣部一位领导同志非常明确地提出:要多写现场短新闻,并要求以此作为当前新闻改革的一个突破口。去年11月,中国记协负责同志根据中宣部领导同志的要求,决定组织首都21家新闻  相似文献   

6.
某寡妇想改嫁,请一位善写状稿的“师爷”代笔。这位师爷写状稿,一个字收费一两银子。寡妇好不容易凑足15两银子交给他,并苦苦请求师爷多“美言”几句。师爷说:我是“金字招牌,不能更改”,还是写了15个字:“十七嫁、十八寡,家贫、无子、翁不良,难哉!”县太爷看了此状,认为理由充足,便批准寡妇改了嫁,那位“师爷”惜字如银的确够“抠”的,但其写的状稿不可谓不精。读罢故事,不由使我想起当前兴起的短新闻写作来。近年来,新闻改革不断深入,短新闻在全国已开始受到重视,“现场短新闻”、“新闻特写”、“视觉新闻”等各类短新闻的笔会、竞赛活动方兴未艾。不少新闻同行正把“多写短新闻,写  相似文献   

7.
现场短新闻既包含着“新闻”、“短新闻”的共性,又包含着“现场”这一个性。现场短新闻靠现场体现特色,靠现场写活新闻。 现场是客观存在,呈自然状态。现场短新闻中的“现场”则是经过作者选择和剪裁的“物化现场”。作者选准了新闻现场以后,至关重要的是剪裁、再现现场新闻事实。让我们从剪裁角度赏析获得全国第二届现场短新闻一等奖的作品《铁肩担国防》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8.
前几年,在新闻要写活写短的呼声中,中宣部将“现场短新闻”的报道方式,作为深化新闻改革的一方面加以提倡。而今,“现场短新闻”犹如春风吹又生的小草一般展露于众家报纸的版面上,深受读者的喜爱。 然而,笔者却发现一些报纸对“现场短新闻”的概念有  相似文献   

9.
如何理解现场短新闻的“现场”含义?《现场短新闻及其魅力》(载《新疆新闻界》1990年第6期)一文这样说:“‘现场’有三层含义:一、要求作者必须置身于新闻发生的现场,亲历新闻发生的过程,是新闻事件的目击者,见证人,采用现场第一手材料写新闻;二、要求通过对现场人和事的生动可感的描绘,让新闻事件‘再现’于受众面前;三、要求它具有更强的时效性,必须随着新闻事实的发生及时采写和传播”。文章对“现场”揭示的三条,只是采写现场短新闻的要求或者说是特点,并没有揭示出“现场”的含义。这样解释“现场”,就把“现场”与现场短新闻混为一谈了。从当前发表的探讨现场短新闻的文章来看,对“现场”的解释主要有两种倾向:一是避而不谈“现场”的含义,而偏于论述“现场描写”、“现场的作用”、“现场的地位”、“现场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把新闻写短,这是新闻传播规律的要求,也是新闻工作的一贯主张。 所谓“现场短新闻”,应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凝练,短小的现场立体报道”。它既具有“现场”的条件,又具有“短”的特点,具有“新闻”的共同要素。  相似文献   

11.
刊林撷英     
南振中说“第一境界”的短新闻,通常有六种毛病:短而空,短而轻,短而淡,短而干瘪,短而琐碎,短而陈旧。“第二境界”的短新闻,首先应具备三个要素:有较大的“含金量”;“现场描写”必须是读者渴望了解的现场情景,必须是新闻本身有机的组成部分,而不应该是人为地嫁接到短新闻上面的点缀和小零碎;必须短小精悍,不枝不蔓,言短意长.除此而外,还应抓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2.
最近,笔者拜读了获首都“现场短新闻”评选一等奖的五篇作品,颇有所感,便记录下来,成了“偶思”若干篇。眼与腿现场新闻,又称目击新闻、视觉新闻。由此看来,,写现场新闻,关键是记者要到现场去"目击"、去"观察"。正如一位老新闻工作者说的那样:采写现场新闻,要"多用眼睛来写,少用耳朵来写。"既然采写现场新  相似文献   

13.
现场短新闻以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真实,以短小精悍、适合现代人生活的快节奏,以散文化的优美文笔。倍受读者的宠爱。写好现场短新闻是时代赋予我们新闻同仁的任务。一、现场短新闻要短,这个短是信息密集的短,是内容充实的短,而决不是空洞的短现场短新闻一个显著的外在特征是“短”。即篇幅短小。目前虽然对现场短新闻的字数没有一个严  相似文献   

14.
贵刊第九期刊登的《冯森龄谈“现场短新闻”》,很好。一、指导性强。现在提倡写现场短新闻。但如何搞,这篇文章作了回答;二、具有权威性。冯老是前辈,也是当代名记者,并以采写现场短新闻见  相似文献   

15.
有人把现场短新闻定义为“现场+短+新闻”。粗一听,似乎有些道理,细一想,这种简单的机械揉合并不贴切。不少新闻写了现场,而且很短,诸如一般性的动态消息、会议消息等,但并不能算是现场短新闻。现场短新闻是记者以耳闻目睹的事实和短小的篇幅,再现于形象描摹中的现场感很强的新闻报  相似文献   

16.
在倡导采写短新闻的今天,能不能和要不要适当运用新闻背景材料?主张“能”和“要”的人认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持相反看法的人认为,三五百字的短新闻,容量有限,只有把新闻主体事实写清楚就行,就不必面面俱到。其实,短新闻与背景材料并不矛盾,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用不用背景材料,而在于如何恰当地使用背景材料。有一条在全国电视短新闻评选获奖的新闻,题为《黄河奔流千里达到天津》,最后写了这样一段资料:“由于路远,国家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物力。水到津后每立方约花一元多,市民用水每立方才收八分八厘。”这一背景资料是…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名业余通讯员,从去年起学写现场短新闻,受益非浅。我采写的《街头“地摊”煤球俏》在《中国物资报》举办的1991年现场短新闻竞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后又在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举办的“第二届全国现场短新闻”评选中获得三等奖。联系自己的写作实际,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从各级领导到平民百姓,包括编辑、记者,都喊新闻要“短”。可是,喊是喊,做还做。广播里,报纸上,“长”风始终剎不住,“短”风就是形不成。或者,“短”一阵子,又“长”了起来。中国记协倡导写现场短新闻,在我国新闻界吹起了一股清新可喜之风。相比之下,那些洋洋洒洒的长篇新闻稿越来越不受欢迎,袭用已久的新闻写作技法也越来越显得呆板、枯燥、模式化。在这种情况下,“散文式新闻”、“立体化新闻”,“目击新闻”等等,顺应改革大潮和受众的普遍要求脱颖而出。现场短新闻出现之后,很多同志发表了不少文章,就现场短新闻的界況、特点、采写、写作等方面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尽管各执一说,莫衷一是,但为我们深入探讨现场短新闻问题拓宽了思路,提供了启示。其实,新闻要短、要活,要生动形象,并非最新  相似文献   

19.
《涉县农民竞选“花椒大王”》(以下简称“涉文”)是一篇800多字现场短新闻。现场短新闻是新闻体裁中的微型武器,一般篇幅较短。写现场短新闻要善于抓拍最富表现主题的闪光瞬间;要写出“鲜”味,像带着晨露的花,像刚出笼带着热气的馍,使读者有如身临其境之感。“涉文”不失为这样一篇作品。该文在河北日报首批“通讯员消息佳作擂台”评比中获三等奖,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由于现场短新闻具有“短、平、快”的特点,已成为新闻工作者经常采用的一种文体。优秀的现场短新闻,不仅具有新闻的特点,而且,由于现场感强、信息量大、新闻价值高、审美价值高,所以,比一般新闻更加具有新闻性,相应地,其写作难度也较大。那么,如何写好现场短新闻,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