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语"沆瀣一气"现被用来比喻臭味相投的人声气相通,勾结在一起,是个贬义词.其实,该词的中心语"沆瀣"的本义并非这样,不仅不含贬义,还有赞颂的意味.  相似文献   

2.
阳春白雪     
战国时期的宋玉在<对楚王问>里写道:"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微,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  相似文献   

3.
国学闯关     
正1."祸起萧墙"这个成语时常被人引用,比喻内部发生祸乱,也比喻身边的人带来灾祸。那么"萧墙"最初是什么墙呢?A.普通人家的影壁B.古代国君宫殿大门内面对大门起屏障作用的矮墙C.建筑四周的围墙D.用来支撑建筑的承重墙2."筵席"一词,经常被用来作酒馔的代称,但是最初筵席出现  相似文献   

4.
"飞蛾投火"亦作"飞蛾扑火",经常在书面语和口语中出现.这一成语的源头在东汉支谶译<遗日摩尼宝经>中已出现,用来比喻自寻死路.进入中土文献后,产生了新的意义,用其来比喻不顾命地奔赴所向往的目标.本文从来源、格式的发展演变、内部组合方式等几个方面对成语"飞蛾投火"展开了多角度的考察,以期全面准确地理解该成语.  相似文献   

5.
〔原文〕楚襄王问于宋玉曰:"先生其有遗行[1]与?何士民众庶不誉[2]之甚也?"宋玉对曰:"唯[3],然,有之!愿大王宽其罪,使得毕其辞。"客有歌于郢[4]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5],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6],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7],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8],杂以流徵[9],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故鸟有凤而鱼有鲲。凤皇上  相似文献   

6.
"杞人忧天"是很多人耳熟能详的成语典故,语出<列子·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无)所寄,废寝食者."比喻缺乏根据的和不必要的忧虑,杞人因而被耻笑了几千年.我在哲学教学中就这个问题开展了一个"杞人之忧是不是庸人自扰"的思辨活动,并扣住创新思维求异性、变通性和流畅性的三大特征,因势利导,启发学生去理解和领悟,在课堂训练中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感悟.  相似文献   

7.
开诚布公     
"开诚布公"这则成语的意思是人们把"开诚心,布公道"简为成语"开诚布公",用来比喻诚意待人,坦白无私。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评》。诸葛亮之相国也……开诚心,布公道。  相似文献   

8.
楚襄王问于宋玉曰:"先生其有遗行与?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宋玉对曰:"唯,然。有之。愿大王宽其罪,使得毕其辞。"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日《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  相似文献   

9.
“对牛弹琴”这个成语大家都很熟悉,有些老师还经常十分熟练地运用成语中那头“愚笨”的牛来比喻那些“笨孩子”、“傻孩子”、“呆孩子”,好像这个成语是专为他们而造的。果真如此吗?这个比喻确实恰当吗?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对牛弹琴”这个成语出自汉代牟融《理惑论》,大体内容是:古时有个非常有名的琴师叫公明仪。有一天,天气很好,公明仪带着琴到野外去演奏。弹了一会,就有一些蝴蝶小鸟被琴声引来,围着公明仪翩翩起舞。突然公明仪发现在山脚下柳阴里有一头黄牛正在低头吃草,十分悠闲自在,他马上弹了一支十分高雅的曲子。可那…  相似文献   

10.
对楚王问     
[战国·楚]宋玉~①客有歌于郢~②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③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④,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故鸟有凤而鱼有鲲。凤凰上击九千里,绝云霓,负苍天,翱翔乎杳冥之上。夫蕃篱~⑤之鷃,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鲲鱼朝发昆仑之墟,暴鬐于碣石,暮宿于孟诸。夫尺泽之鲵~⑥,岂能与之量江海之大哉?(节选自《昭明文选》)  相似文献   

11.
对牛弹琴     
成语释义对着牛弹琴,比喻向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对外行人说内行话,也用来讥笑说话人不看对象。科学隧道对牛弹琴真的没有意义?对牛弹琴古时候被人当作笑话,比喻对着愚  相似文献   

12.
横行霸道     
“横行霸道”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胡作非为,无所顾忌,为非作歹,蛮不讲理,如《红楼梦》里的薛蟠。后泛指行为蛮横。“横行将军”是螃蟹的别名,生活中人们常用它来比喻横行霸道的人。这是因为在动物世界中,大多  相似文献   

13.
刘密 《家教世界》2011,(3):14-14
“条条大路通罗马”是著名的英语谚语,出自罗马典故。用来比喻采取多种方法或选择余地很多。意思与成语“殊途同归”相似。而“罗马”则比喻目的地,或梦想和目标。文中的“罗马”也是这个含义。  相似文献   

14.
"沧海桑田"是一个成语,根据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常常被人们用来比喻世事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5.
同学们可能听说过“风马牛不相及”这个成语,它是用来比喻两件事毫不相干的,这句话有一定道理,但我们学习时却不能这样,而应异想天开,多  相似文献   

16.
“青出于蓝”这个成语出自荀子《劝学》,现在一般都认为这是比喻人只要不断学习就能超越前人,获得比前人更丰富的知识。而我认为,这句话本是比喻一个人只要学习,他的水平就会提高。  相似文献   

17.
李子亭  张港 《现代语文》2007,(3):120-120
现在,成语"学富五车"是形容人的学问大,读书多,"五车"就是说,人有五车书.其实,这个成语原来并不是这个意思.  相似文献   

18.
淀粉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看图猜成语,请认真观察图片中的内容,猜猜看是哪个成语?相信聪明的你已经猜到了,答案就是"悬崖勒马"。悬崖勒马的意思是,濒临悬崖而能及时勒住奔马,常用来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明白了"悬崖勒马"的意思之后,想不想大胆思考、尝试一下,编写程序让机器人来生动地演示  相似文献   

19.
一毛不拔     
比喻非常自私、吝啬,人们常说"一毛不拔"。这个成语十分形象生动地勾画出此类人的面目。你看,连一根汗毛也不肯拔,能指望他对别人做什么有益贡献吗?  相似文献   

20.
薛吉辰 《语文知识》2005,(11):23-23
对牛弹琴比喻对愚笨的人讲深奥的道理,对外行人说内行话。也用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语出《庄子·齐物论》。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本为乐器的黄钟被毁掉,不是乐器的瓦釜却发出雷鸣般的响声。比喻正直有才能的人不被重用,而无德无才的小人却身居高位。语出《楚辞·卜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