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黎彦余 《广西教育》2005,(1C):32-33
《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顾名思义.讲的是关于三个国家的故事,是历史纪录的艺术改写。中国老话说:“男不看《三国》,女不看《西厢》。”或说:“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往往越是否定,越容易吸引人的好奇心:到底为什么不要读呢?  相似文献   

2.
诵读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优良传统。孔子说:“不读诗,无以言。”三国时董遇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苏东坡说:“旧书不厌百同读,熟读精思子自知。”朱熹说:“读得熟,则不得解说,自晓其义。”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认为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读,他说“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使之见于书,入于目,出于目,明于心,真正达到口诵心惟,使知、能和谐发展。”《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中小学各学段的背诵篇目,对诵读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  相似文献   

3.
高考之后一直在读尹建莉老师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原是出于学做好妈妈的目的来读的,读着读着就发现,这本书对语文教学大有裨益。尹建莉指导孩子阅读的一些做法,对于我们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很有启示摘录几点,与同仁共勉。一.不读有用的书不看‘有用’的书,不是说不  相似文献   

4.
教学信箱     
编者同志: 古文教学中经常遇到一些要改变读音,字义也随之变化的字,如白居易《卖炭翁》:“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骑”字不读qī,而要读jì;《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王”字不读wáng,而读wàng;《马说》:“食之不能  相似文献   

5.
初中一年级学生读了贺敬之的《回延安》,会了解到信天游的一个特点——多用比兴手法,到高中读了《诗经》二首,又知道了诗歌创作中的赋、比、兴手法。这两处的“兴”都是“起兴”的意思,即先言他事以引起所咏之事。许多老师和学生都认为它应当读xīng,不读Xíng。  相似文献   

6.
《初中生优秀作文》2010,(2):107-107
[出处] 清·刘岩《杂诗》。 [哲理链接] 光是藏有很多的书,却是“高束焉,度藏焉”,以至“素蟑灰丝时蒙卷轴”,不去读它,这就失去书的意义。不读,书里的精华一无所知,不能从前人的成果中汲取经验教训,书再多也是白费,还不如书少而能研读有意义。  相似文献   

7.
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中品“三国”,把魏、蜀、吴三国的人和事“品”得出神入化;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在“百家讲坛”中“读”《史记》,把《史记》“读”的栩栩如生。可是,在听了易教授的“品”“三国”和王教授的“读”《史记》之后,我们是不是就不用读《三国演义》和《史记》的原著了呢?  相似文献   

8.
肖忠材 《江西教育》2004,(10):45-45
记得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如果不读《论语》,就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家。”我是教师,当然也想成为教育家。于是,特意将书买回,日夜棒读,现简要析之,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9.
初读也精彩     
于永正老师说过:“书不读通不开讲”,就是指阅读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将课文读正确、读顺畅,也就是做到不读错字、不漏字、不添字、不读破句,这是第一课时教学的重点。只有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落实了,才能更好地打开阅读教学的大门。那怎样才能让第一课时教学上出实效,上出精彩呢?我觉得应紧紧抓住一个“实”字.  相似文献   

10.
“拿来主义”读书法,倡导主动选择或者说“我行我素”的读书策略。鲁迅的《拿来主义》对如何继承文化遗产的精辟论述,完全适用于读书这项最重要的文化活动。怕受污染,拒不读书,是“闭关主义”的文化懦夫;古书洋书一概不读,是“虚无主义”的文化莽汉;来者不拒,全盘接受,鸦片大麻都吸,黄书黑书皆读,是殖民地里的文化奴才。读什么书,同样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盒”!  相似文献   

11.
《煮书》是一篇指导学生读书方法的应用性课,于老师创造性地组合教材,课前让学生自学《煮书》,课上让学生运用“煮书”的方法“煮”读《荷花》,还学生以真正的“读”地位,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阅读,“把发现留给学生”,使其在创造性的阅读中展现个性。学生“煮”中见悟、  相似文献   

12.
教了大半辈子的《几何》,却读错了大半辈子的《几何》,真是“教然后知困”啊!此话从何而来?原来《几何》的“几”不读j??,应读j??.过去,我的老师教我读j??,后来我教学生也读j??.以讹传讹,真是悮人子弟! 《几何》在传入我国之前,原叫“形学”,明朝科学家徐光启在译此书时,觉得  相似文献   

13.
潘俊亮 《教学随笔》2007,(10):29-30
在一次阅读教学的研讨课上,有位老师施教精读课文《赤壁之战》。为了使自己的教学体现对话理念,有创意,引起人们关注,他是这样进行教学的: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翻阅有关“三国”故事;课始,让三位“三国谜”当小老师,一个负责讲与《赤壁之战》有关的三国资料,提示同学阅读课文,进行比赛前的热身活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1、“么(也写作“么”)姓,姓“腰”,不读“什么”的“么”;2、“干”姓,读“甘”,不读“干部”的“干”;3、“行”姓,读“形”,不读“银行”的“行”;4、“应”姓,读“英”,不读“应酬”的“应”;5、“黑”姓,读“贺”,不读“黑白”的“黑”;6、“仇”姓,读“求”,不读“仇恨”的“仇”;7、“区”姓,读“欧”,不读“地区”的“区”;8、“任”姓,读“人”,不读“任务”的“任”;9、“朴”姓,读“瓢”,不读“朴素”的‘’朴”;10、“折”姓,读“舌”,不读“折扣”的“折”;11、“单”姓,读“善”,不读“单…  相似文献   

15.
也说三国     
三国题材一直很流行.小说、评书、电视、电子游戏、动漫、电影中无所不有。是什么使得这个已经过了一千七、八百年的故事如此地长盛不衰?前段时间看易中天先生品三国,长了不少见识,却有一种不是很舒服的感觉,想来大概是出于他潜意识中对“少不读水浒,老不凄三国”的理解吧。  相似文献   

16.
“五读法”即读通、读懂、读精、读会、会读。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读书百遍,其意自现”。“五读法”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吟诵,达到理解诗意,领会诗人所表达的意境的目的。我在古诗《早发白帝城》的教学中采用了“五读法”,效果较好。“五读法”第一步就是要求学生能把诗流畅地读出来,不读错字,不读破句。根据这一点,先指导学生把《早发白帝城》这首诗读通读流畅,在朗读中注意读准确“朝辞”的“朝”读(zhāo)不读(chāo)、“一日还”的“还”读(huán)不读(hái)、“啼不住”的“啼”(tì)不读(dì)、“万重山”…  相似文献   

17.
漆玲玲 《福建教育》2004,(1B):60-60
苏州大学的朱永新教爱曾说“不要把教育家看得多么神秘,每个教师都可能成为在中国非常有影响的教育家”,同时他也强调“勤于学习、充实自我,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础。一个理想的教师,一个要成为大家的教师,一个想成为教育家的教师,他必须从最基础的做起,扎扎实实多读一些书。你不读《论语》、不读陶行知、不读杜威、不读苏霍姆林斯基,恐怕很难成为教育家。”我们不一定立志成为流芳百世大教育家,但大家都希望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与经典同行、和大教育家进行跨越时空的交流正是教师成长的一个重要途径,这时又想起了朱永新教授的句话:“不和人类崇高的精神进行对话,眼界怎么开阔?”我们的“经典重读”本期开始开张迎客,正是希望广大教师能一起来积极“学习墨典、交流感受、提升自我”。新的栏目需要大家更多的呵护,希望大家能把平时学习经典的感受写出来,真正实现我们“交流、提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一、建构与解构 听了曾宝俊老师执教的《蜡烛燃烧和空气体积》这节课,又读了他在《科学课》2014年第5期上发表的《体验自我否定,缜密理性思维》一文,感受到他一直在探索如何让学生认识到“逻辑”、“思想实验”也很重要,曾老师称这种打破常规观念的课是“解构”的课。  相似文献   

19.
《小火炬》2012,(1):40-40
你看过周锐老师的书吗?《七侠五义》《中国兔子德国草》《幽默三国》……他可是我们《小火炬》的老朋友啦!  相似文献   

20.
一线教师都极其强调读教科书。教科书,是众多专家撰写的,是权威部门审定的,是老师教学的依据,是学生学习的“圣经”。一位英语老师告诫她的学生:“英语课本要年年读、月月读、天天读。”“一天不读英语书,26个字母都认不出。”一位物理老师则告诉他的学生:要将物理课本读熟读透,所有的知识才会“都印在脑子里,溶化在血液中,落实在行动上”。英语课本要熟读,物理课本要熟读,其他各科,也不例外。用老师们的话来说,就是:“一天不读问题多,两天不读走下坡,三天不读无法活。”老师们是这样说的,同学们又是怎样看的呢?北京市育英学校初三年级的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