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迅的小说《伤逝》无疑是一篇典型的以爱情为题材的扛鼎之作。本文认为它和另一篇小说《奔月》具有明显的整体意义上的价值同构。鲁迅深刻挖掘了女性的心理机制,以平等的姿态真切关注中国女性灵魂,共同构成了作家对于"怎样的爱情不是真正的爱情"内涵的真切体认,,从而凸显出作家彻底的现代性爱情观。  相似文献   

2.
《伤逝》是鲁迅小说唯一一篇细致描写爱情的小说。同时也是比较扑朔迷离的一篇。有学者说,鲁迅的《伤逝》是鲁迅的自传体小说。可是,鲁迅小说的自传性意义和价值,并仅仅不在于对实际生活中的人事有所依托或影射,而是在其深层心理和意识的强烈投射。更值得注意的是,《伤逝》这篇小说包含了关于记忆与忘却,死亡与新生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伤逝》这篇小说是鲁迅先生一生创作中唯一的一篇关于爱情题材的小说,而且是悲剧,但就其审美意义来说,它又超出了爱情悲剧的意义。在这里,鲁迅先生通过子君的爱情悲剧尖锐地涉及到当时一个广为人们所关注的问题,即现代女性的解放问题。纵观"五四"以  相似文献   

4.
鲁迅一生中仅写过一篇以青年知识分子的恋爱婚姻为题材的小说,这便是《伤逝》。作为爱情小说来看,《伤逝》是独特的,它显然有别于那些歌颂恋爱至上的作品,它的典型意义也远远超出了恋爱婚姻的范围。作为爱情悲剧来看,它也不同于传统名著中的爱情悲剧。象梁祝、宝黛的爱情悲剧,主要由于封建家庭的压迫摧毁了纯真的爱情,使他们不得不以身殉  相似文献   

5.
一部小说集《彷徨》的创作过程就是一部鲁迅的心史。这在《孤独者》、《伤逝》、《弟兄》、《离婚》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在《孤独者》和《伤逝》两篇小说中,鲁迅有着明显的自我指涉。他将自己真实的心理感受以艺术的形式体现在文本中以求得心灵的安宁。到了《弟兄》和《离婚》则安定下来,收缩起了敞开的内心。纵观这四篇小说,鲁迅的创作经历了由内指自剖到外指言他的转变。由内倾而外倾,体现出鲁迅在与自己的心灵对话中省思自己的事业、爱情、亲情,并逐步走出阴郁的心灵世界的历程。  相似文献   

6.
论《伤逝》的悲剧意识黄圣银一一九二五年,鲁迅写了他的唯一的一篇爱情题材小说《伤逝》。在以追求个性解放为特征的五四时代的爱情受到众口一辞的称赞时,《伤逝》却考察了这种爱情问前延伸后的灰暗和衰微,从而留给人们一个深刻的疑问:“子君、涓生爱情的生长为何夭折...  相似文献   

7.
施泽红 《中学文科》2009,(1):142-142
有人说,《伤逝》是鲁迅的一篇“自传体”小说。对此,鲁迅先生曾在《致韦素园书》时无可奈何地说:“我还听到一种传说,说《伤逝》是我自己的事,因为没有经验,是写不出这样的小说的。哈哈,做人真是愈做愈难了。”虽然鲁迅非正面地否认了,但其中有些情节和心绪无疑与他和许广平相爱的经历相似。《伤逝》中有鲁迅先生对男女平等、女子自由及爱情问题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伤逝》是鲁迅的一篇“自传体”小说。对此,鲁迅先生曾在《致韦素园书》时无可奈何地说:“我还听到一种传说,说《伤逝》是我自己的事,因为没有经验,是写不出这样的小说的。哈哈,做人真是愈做愈难了。”虽然鲁迅非正面地否认了,但其中有些情节和心绪无疑与他和许广平相爱的经历相似。《伤逝》中有鲁迅先生对男女平等、女子自由及爱情问题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伤逝》这篇小说是鲁迅先生一生创作中唯一的一篇关于爱情题材的小说,而且是悲剧,但就其审美意义来说,它又超出了爱情悲剧的意义。在这里,鲁迅先生通过子君的爱情悲剧尖锐地涉及到当时一个广为人们所关注的问题,即现代女性的解放问题。纵观“五四”以来的文学作品,许多作家都对这一问题很关注,有的甚至作为长期追求的一个目标。  相似文献   

10.
《伤逝》是鲁迅小说中仅有的一篇以爱情为题材的作品,它的构思独特,思想深湛,在那一时代反映同类题材的众多作品中,《伤逝》是成就最高、影响最为深远的一篇。五十多年来,发表过许多研究《伤逝》的文章,但对作品所表现的爱情悲剧的原因何在以及如何看待作品所反映的个性解放思想等问题,至今还有不同看法。本文拟就此谈一谈个人的浅见,希望得到评论界的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