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根据传热基本方程式分析了强化传热的途径,概述了强化传热的主要技术,简要介绍了换热器的优化设计与选型方法。  相似文献   

2.
磁场强化传热属于有源强化传热技术的一类,是利用磁场的作用,通过改变流体质点的运动规律,加强流体的混合过程,提高流体的传热系数而达到强化传热的目的.本文通过比较存在冷热对立面的封闭立体在外加不同的磁场方向时,自然对流程度的不同,推导出磁场强化传热的一般机理性的公式,并验证磁场强化效果.  相似文献   

3.
该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常见的在单相流体与相变流体对流传热方面的强化方法及机理。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制冷换热设备特点及其传热过程,强化制冷换热效果途征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研究多组分混合物在水平光滑管、螺纹管与“犁刺”管上的冷凝强化传热。找出了比新型的螺纹强化传热管性能更好,具有开发价值的“犁刺”强化传热管(“犁刺”管的传热效果约为光滑管的14~15倍,螺纹管的传热效果约为光滑管的10倍以上)。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热管性能强化实验通用装置特性以及测量数据采集过程、数据处理的通用方法和处理结果要求,建立一定的数学模型,开发了通用的传热管强化实验测量数据处理软件,通过具体实验数据处理实例表明:该软件不但能大大减少实验数据处理的工作量,还能快速检测数据处理导致的误差,提高了实验效率,为传热过程性能实验研究提供了快捷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一种新型强化传热管的传热效果,对光管、普通翅片管和螺旋槽式翅片管在不同流量条件下的传热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实验中管程工质为水蒸气,壳程通入饱和液态水作为冷源。结果表明,螺旋槽式翅片管的换热量明显高于光管和普通翅片管,并且随着流体流量的增加,传热效率的提高也更加明显。当蒸汽温度140℃时,螺旋槽式翅片管沸腾传热系数约为光管的1.4倍,换热量为1.5倍;蒸汽温度为160℃时,螺旋槽式翅片管沸腾传热系数约为光管的1.5倍,换热量为1.8倍。  相似文献   

8.
依托科研项目购置的传热强化实验设备,在项目后期,对即将停用的设备进行合理改造,建成传热强化创新实验室,吸纳部分学有余力的本科生参与项目或实验的接续研究,搭建学生实践创新的平台,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锻炼科研能力、提高科研素质,是创新型开放实验的有益探索和延伸。本创新实验室建设和运行的实践表明:该方式是高校挖潜降耗、废旧设备再利用的有效措施;此类创新实验室给更多学生提供了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工程能力的机会;其运行方式和培养模式还需不断探索和完善,找到与传统教育模式的最佳契合点,更好地服务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  相似文献   

9.
针对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特点,对传热强化技术选修课程进行了双语教材建设。教材内容采取理论、技术、专题的三模块方式编排,结合课程特点和专业特点,进行了参考教材的选择,给出了教材的具体内容架构,并指明了教材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一种用于强化管壳式换热器壳侧传热和支撑管束的螺旋折流片新型结构,该结构是对换热器管子相间地套上螺旋折流片以产生旋涡流动.研究模型是在正方形布置的4个管子中的2个对角管子套上螺旋折流片后形成的通道,利用FLUENT软件对该上述四管通道模型的流场和温度分布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四管通道模型中螺旋折流片对强化传热和流动阻力随雷诺数的变化关系的影响.算例结果显示该新型结构可比相同尺寸的光管通道中的情形传热系数提高约40%~55%,同时也将伴随较高的流动阻力.可以相信螺旋折流片式换热器将会在许多工业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热管传热及散热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热管是一种依靠自身内部液体工质的相变来实现传热的超导热体传热元件,具有传热系数高、温度分布均匀、热响应迅速、结构紧凑、工作可靠及节约能源等优点。近年来研制钢制热管散热器成为我国散热器开发的一个热点。详细论述了高效传热元件热管的传热原理、基本特性、传热性能分析及热管的结构与散热设计,最后简单介绍了热管用于电机领域的散热方法。  相似文献   

12.
测定了不同流速下的各种传热数据,用实验法和理论计算法给出管内热膜系数α测、α计、Nu测、Nu计及总传热系数K测、K计的值,分析了实际法和理论法得到的传热系数的区别.在传热管中加入螺旋弹簧作为强化元件后,对各种数据的计算及与理论值之间的差别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由于具备高效传热性能,微热管在理论研究及各种工程应用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和重视。在微热管的工作循环中,吸液芯是影响其换热性能好坏的关键,吸液芯不但能促使工质液体循环流动,还能促进工质相变,提高热管传热系数。概述了微热管的概念、类型及性能;回顾了微热管的研究历史;综述了微热管全管模型和相变模型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微热管的研究思路;最后,展望了其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热平衡法是作者在传热学教学实践中归纳出来的借助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来计算传热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本文通过典型例题讲解这种方法的应用 ,从而把传热学这门课中的传热计算问题贯穿起来 ,把复杂的传热问题简单化。  相似文献   

15.
对弹性管束水-水换热器的传热与阻力特性进行了研究。主要分析了换热器在不同工况下的传热系数的变化规律;研究了弹性管束在管外流体和管内流体的共同诱导作用下,管外和管内对流换热的情况;并对管程和壳程的流动阻力损失进行了实验测量,得出了管程和壳程的阻力损失变化的规律,以及换热器管程阻力损失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6.
At present ,during the design of ground source heatpump (GSHP) systems ,technical attention is always fo-cused on vertical borehole heat exchangers and surroundingsoil[1 ,2],butthe effects of their shallowhorizontal connect-ing pipes ,or horizontal ground…  相似文献   

17.
传热学的研究性实验教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性实验教学是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作者把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定位于以方法论的培养为重点的教学实践,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实验教学体系也划分为基础理论的验证、演示实验教学,综合性技术实验教学和研究性自我设计型的实验教学3项内容,并讨论了推进研究性实验教学的3点看法,结合传热学给出了两个研究性教学实验设计的例子。  相似文献   

18.
文章依据传热学的学科特点,结合教学经验,通过教学改进,如教学方法、在线开放课程及创新实验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