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博览     
舆论监督十大关系 (1)继承传统与刻意创新的关系:我们要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刻意创新,闯出一条新的路子。(二)舆论监督与批评报道的关系:批评报道是舆论监督的主要手段,舆论监督还有其深刻的内涵,是民主政治的一个大特征。(三)权利主体与新闻媒介的关系:人民群众有知情权和参  相似文献   

2.
地方传媒突破舆论监督瓶颈的实践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信国 《新闻界》2005,(3):52-53
既没有《焦点访谈》居高临下的气势,也没有《南方周末》跨区域监督的优势,地方传媒要进行舆论监督和批评报道可谓难上加难!一难在消息被封锁、新闻源被控制;二难在调查和采访阻力大;三难在批评报道往往无果而终、削弱了传媒舆论监督的影响力。地方传媒要想从重重困难中突围出来,一靠政策和法规创新,保障传媒的采访权、舆论监督和批评报道权;二靠实践创新,通过各种形式的新闻实践创新,探索地方传媒实现舆论监督、强化舆论监督新途径、新路子。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所作的报告中指出:“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本文就如何搞好舆论监督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舆论监督≠批评报道 舆论监督是民主政治的一大特征。有的人认为舆论监督就是批评报道,把舆论监督与批评报道画上等号,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批评报道是舆论监督的主要手段,但舆论监督并不是批评报道的同义词。舆论监督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政府、国家公务员的舆论监督,二是对社会生活进行舆论引导和监督,三是对报纸舆论本身进行自我引导和监督。 批评与自我批评,包括新闻批评,是我们党的重要法宝之一,是我们党克服消极思想侵袭,保持健康肌体的有力武器。正确开展舆论监督是新闻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重要职责,是党报增强权威性和战斗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与正确地实行舆论监督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4.
批评报道是舆论监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难,但威力和影响也大,本文力求从相对论的角度归纳出批评报道需要协调处理的十种比较关系,引伸出应当权衡取舍的十组批评意识,浅陋之处,尚析指正。 一、批评即选择  相似文献   

5.
电视批评报道是电视传媒从事舆论监督的一种主要形式,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关键在于我们对批评报道度的认识与把握。一、电视批评报道的固有力度与行为难度这里所说的力度是就电视批评报道产生的效应而言的,特指批评报道播出后作用于社会和批评对象的力量强度。作为一种舆论监督形式,较之其他舆论监督显然更具威力,更具穿透力。主要体现为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6.
眼下,一提起新闻舆论监督,人们大都认为它特指的是新闻媒介的批评报道,我认为将批评报道等同于新闻舆论监督,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观点,在宏观上,它使人们把正面宣传与批评报道割裂开来;在微观上,它使人们把新闻舆论监督这  相似文献   

7.
报纸在坚持正面报道为主的同时,应恰当地加大舆论监督的力度,揭露和批评阻碍改革开放的人和事,以推动市场经济发展及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然而,新闻同行都感到舆论监督难搞.从客观上讲,没有形成一个有利于舆论监督深入开展的外部环境:被批评者当地组织不予配合;被批评的单位和个人通过种种手段和方式干扰舆论监督.从主观上讲,记者的批评报道不准确或批评的方法欠妥,以致带来无休止的扯皮或引出“官司”.舆论监督外部环境的改善,是一个渐进过程.我们要探讨的是舆论监督的经验和教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以提高记者采写批评报道的艺术水平.近5年来,我在编辑《舆论监督》(原《读者来信》)版稿件的同时,采写了42篇批评报道.这里,仅就采写批评报道如何选择题材,寻找角度以及方式方法,谈些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8.
舆论监督需要批评报道 电视新闻要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但要实现舆论监督,扶正祛邪,批评报道也是不可少的。尽管电视新闻中正面报道占了绝大多数。也取得良好社会效应,但无庸讳言,影响大震动大的,往住还是批评报道。  相似文献   

9.
媒体扫描     
舆论监督要把握建设性立场时统宇、张婧在《让舆论监督成为整治商业贿赂的利器》一文中指出,整治商业贿赂,舆论监督要把握建设性立场:正确把握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的辩证统一关系,必须学会“两点论”,处理好宣传的分寸、力度、口径、时机等问题。要坚持正面报道为主、批评报道为  相似文献   

10.
批评报道是整个新闻报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舆论监督的一个主要手段。写批评报道如何做到“无懈可击”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一、从宏观上准确把握被批评事件(人物)的典型性是批评报道有否说服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传媒业的迅猛发展,舆论监督和批评报道的作用日益突出。但在新闻实践中,作为新闻舆论监督载体的批评报道,也出现了一些误区,影响了批评报道的质量,削弱了舆论监督的功效。例如:记者在报道中的角色,即记者是新闻事实的旁观者;批评报道越多越好,要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就得靠"曝光";认为舆论监督极容易引发纠纷和官司等。  相似文献   

12.
邯郸晚报今年元旦创刊时,办报方针里就定了一条,要主动地干预生活。创刊几个月来,在批评报道、舆论监督方面连续搞了四个系列:一是对城市卫生建设的批评;二是对卫生系统医德医风的批评;三是春节前对一起制售病死猪肉事件的追踪报道四是对“中瑞”啤酒质量问题的批评报道,9天发了6个头条。这四个批评系列报道受到读者欢迎,收到了舆论监督的预期效果。 搞批评报道、舆论监督,首先有个认识问题。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井不排斥批评报道、舆论监督。严格地讲,或者从深一层次来说,对正面报道也不能  相似文献   

13.
新闻监督报道受众不满意的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舆论监督研究”课题组,抽取全国9个省(直辖市)作为调查地区,对新闻从业者和广大受众进行抽样调查(见《新闻与传播》2003年第5期《中国新闻舆论监督现状调查报告》),得出的结论中有3点应引起重视:1、普遍反映舆论监督对象的层次偏低,批评最多的是“行业不正之风”,舆论监督最多的是“一般干部”。2、舆论监督报道一般化,监督力度不够。多数被调查者认为舆论监督报道“不敢碰硬”、“批小不批大”、“只打‘死老虎’不打‘活老虎’”等。3、新闻从业人员普遍反映舆论监督难。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舆论监督越来越成为传媒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不少媒体都开设了以舆论监督为主的节目或栏目。而从另一个角度看,舆论监督特别是批评性报道又容易引发新闻官司。究其原因,主要是开展批评报道难度大。那么批评报道究竟难在哪里?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5.
眼下.一提起新闻舆论监督,人们大都认为它特指的是新闻媒介的批评报道.这种几乎无人异议的说法,流行得比较广泛.导致我们在日常的宣传报道工作中.强调加强新闻舆论监督时.批评报道成了“座上客”.正面宣传则羞于一隅。批评报道等同于新闻舆论监督.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观点。在宏观上.它使人们把正面宣传与批评报道割裂开来;在微观上.它使人们把新闻舆论监督这把双刃剑变成了只有一种功能的单刃剑。表现在  相似文献   

16.
欣闻珠海市作出规定,对批评报道“免检”。规定云,批评报道刊播前,任何被批评对象不得要求审稿;被批评单位和个人对舆论监督的新闻有异议时,可通过正当途径反映,不得以任何手段干扰新闻舆论监督工作。身为报人,对批评报道在珠海获“解放”振臂欢呼! 批评和自我枇评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勇于利用新闻媒体进行舆论监督是我党这一优良传统的具体体现。舆论监督也是生产力,有效运用可以收到免费疗疾、治病救人的奇效。正确对待舆论监督。诚恳欢迎舆论监督是党风正的表现。但是,目前批评报道处境不容乐观,叫做“上边放,下边望。中间一道顶  相似文献   

17.
(一) 1988年4月27日,《新疆日报》第一版刊登评述性消息《我区引进项目效益差的问题急需改变》,配发评论员文章《必须加强舆论监督》:同时刊登区党委书记宋汉良赞扬新疆电视台一条批评消息的报道《党委要支持舆论监督》和区党委副书记赞扬本报一条批评消息的表态。这个要闻版受到了读者的称赞,这也是《新疆日报》第一次明确提出新闻媒介要实行舆论监督。我们提出舆论监督这个问题,经过了一个总结  相似文献   

18.
舆论监督是当前新闻媒介的重要报道形式之一.我们现在强调舆论监督,实际上是包括批评报道。我们现在感到舆论监督之难,很大一部分也是批评报道之难。  相似文献   

19.
新闻舆论监督作为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能,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在新闻实践中,作为新闻舆论监督载体的批评报道,也出现了一些误区,影响了批评报道的质量,削弱了舆论监督的功效。  相似文献   

20.
电视批评性报道是舆论监督中影响大、震撼力强、见效快的一种监督方式。如何使批评报道既发挥匡正风气、净化道德、鞭笞邪恶的作用,又做到帮忙而不添乱?本文试图从5个方面进行阐述。 选题:有所为有所不为 批评报道充分利用新闻媒体与社会舆论所形成的压力往往给被批评对象造成极大震撼,同时也在观众中树立了威信。是不是所有反面的东西都可以作为批评报道的素材呢?答案显然是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